龚氏三姐妹:外交奇才,巾帼英豪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CHZHTX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合肥籍的“龚氏三姐妹”龚普生、龚澎、徐畹球,以各自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龚普生和她的夫君章汉夫、龚澎和她的夫君乔冠华,都曾长期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都是新中国知名的外交家。徐畹球1946年为当时中共代表团在上海承租办公生活用房“周公馆”,功不可没。
  龚普生:共和国第二位驻外女大使
  龚普生,1913年出生于上海,其父龚振鹏是被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称为“有德有年,功在民国”的辛亥著名人物。
  1913年10月初的一天,在上海革命党人的协助下,龚振鹏拎着简单的行李,带着妻女,躲过检查网,秘密登上一条运煤船。他们在舱底颠簸了一个多星期,到达日本。第二年的10月10日,龚普生有了妹妹二都(乳名,即龚维航、龚澎),这使得她的流亡生活中多了一个小伙伴。她俩一同玩耍,一同随父母返国,一同上小学到上大学。险恶的社会环境,逆境中的家庭熏陶,使得她们过早成熟,她们的学业也日益精进。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悲愤与苦闷中的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引下,走上街头,展开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了,1935年12月12日,龚普生姐妹在未名湖前的临湖轩,主持召开外国记者招待会。学生召集的记者招待会,尤其是普生姐妹伶俐的口才、泼辣的作风,给到会外国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二九”当天情况的真相、学生们对时局的看法和要求,通过龚普生姐妹的介绍迅速传到全国,传往世界。可以说,这是龚普生姐妹在外交上崭露才华的开端,为她们以后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
  1937年抗战爆发后,龚普生受党派遣在国统区并赴国外从事统战和宣传工作。1941到1 944年,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于1942年获得硕士学位。
  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联合国酝酿成立。中国是联合国发起国之一,董必武作为解放区代表参加了中国代表团。龚普生的丈夫章汉夫是董老的秘书,不久,龚普生也来到美国,成为联合国秘书处的研究员。在联合国初创的三年中,她做了一些筚路蓝缕的开拓性工作。1948年回国后,龚普生任中共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龚普生任外交部国际条约法律司副司长。
  1950年,新中国外交工作刚刚起步,便遇到美国武装侵略台湾和朝鲜,中国派出志愿军入朝参战,却被美国操纵联合国反诬中国是“侵略者”的问题,12月23日,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通知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中国已组成代表团将“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提出控诉武装侵略台湾的会议”。不日,中国代表团出现在安理会讲坛上。大使衔特别代表伍修权,顾问乔冠华、龚普生。
  “文革”时期,龚普生也被迫“靠边站”整整十年,直到1977年才重回司里担任顾问。
  1979年至1983年出使爱尔兰,成为继丁雪松(冼星海夫人)后我国第二位驻外女大使。她还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全国政协委员。
  龚澎:英姿飒爽的女外交家
  1933年,龚澎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龚澎加入中国共产党。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她辗转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1938年底分到晋东南八路军总部当秘书。在太行山区,她经受了战争环境的考验,又于1940年来到山城重庆,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工作,担任周恩来的翻译兼秘书。自此,她受周恩来言传身教达30年之久。
  1942年,乔冠华从香港经东江游击区转桂林到重庆,到八路军办事处做外事工作,同时每周二为《新华日报》写一篇国际述评。这一年,他还曾因肠胃病人院开刀,而龚澎也恰在住院动手术。同病相怜,同趣相投,同志相爱。对他们的结合,周恩来曾赞日是件好事,周恩来邓颖超后来还曾把曾家岩50号南方局代表团住所楼上自己的卧室让给乔冠华、龚澎夫妇住。乔冠华、龚澎,在斗争中成为携手并肩的“新闻夫妇”。
  由于乔冠华、龚澎夫妇在对外宣传上的巨大感召力,自然受到了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甚至受到公开的恫吓,但他们毫不畏惧。许多外国新闻记者和外交官,透过他们介绍的新闻真相,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真正力量,并逐步认识到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无能。后来,有不少外电报道,其内容就是直接引用龚澎发布的消息。
  1946年,国共两党的和谈终于破裂,蒋介石政权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5月,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代表团、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均迁往南京,不久,又在上海设中共代表团办事处。龚澎在南京梅园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到上海编辑出版英文版的《新华周刊》。但这一在外国记者和外国旅沪公民中发挥了相当作用的周刊,仅出三期,便被勒令停刊。根据周恩来指示,龚澎旋往香港,由她化名“钟威洛”主编的英文刊物《中国文摘》很快又在香港面世。《中国文摘》每半月出版一期,它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大陆上如火如荼的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解放区联系世界的一个窗口。该杂志每期“观察家”专栏,几乎都出自龚澎的手笔。
  新中国诞生以后,龚澎成了外交部第一个女司长——新闻司司长,以后又担任了部长助理,兼任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秘书。从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中期,龚澎经常随同周恩来、陈毅等出访,并参加国际会议,是周恩来,陈毅在外交方面的得力助手。在出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中,龚澎往往又兼新闻发言人,她的敏捷、伶俐而不失庄重的语言频频赢得欧,亚、非被访问国主人和国际会议代表们热烈的掌声,她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0年9月20日,龚澎因脑溢血逝世。在住院动手术时,周恩来总理曾亲自到医院看望,并和大夫们详细讨论治疗方案。长时期超负荷的工作,“文革”初期强烈的身心摧残,终使她抵御不住病魔的侵袭,她以不足56岁的年华,辞别人世。
  徐畹球:为中共代表团承租周公馆
  徐畹球,与龚普生、龚澎为同胞姐妹,因过继给徐婉姗为养女,取名徐畹球。徐畹球从上海启秀女中毕业,考入沪江大学。1940年代初,她同从美国回来的孙克勤先生结婚。风度翩翩的徐畹球和学识渊博的孙克勤经常出入交际场合,逐渐在上流社会站住了脚。
  1946年5月的一天,徐畹球的弟弟龚维禹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待到客人宽衣脱帽后,畹球不禁喜出望外,原来是二姐维航(即龚澎)。久别重逢,姐妹俩有说不尽的亲热话,但此番姐姐很快就扯上了正题,她是来请妹妹代租房屋的。原来,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曾于4月份致函国民党行政院的宋子文和蒋梦麟,提出“政府还都在即,敝团为与各方联系及时协商起见,拟于京沪两地筹设办事处”,要求“在南京拨予房屋两幢,上海拨予房屋一幢。”这时正是国共和谈期间,这一要求是合理的,但5月18日蒋介石却批示有关部门“希予婉拒”。新任上海市长吴国桢接阅密电后,即以种种借口拒拨我驻沪办事处办公用房。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指示潘梓年、章汉夫、华岗、许涤新、龚澎等先期抵沪,一面筹办《新华日报》,一面设法租房。
  徐畹球对于二姐在“那边”的情况心里是有数的,她毅然承担起此重任。不日,她打听到思南路107号(今73号)有现房拟租,便以六根金条的代价把它承租下来。
  6月18日,董必武自南京抵沪后住到这里。他看到这里地段好,房子也大,便果断地说:“既然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于是,思南路上这幢房屋的大门上就安上了新门牌,上刻中文“周公馆”。
  从7月到10月,周恩来四次来上海,均住在这里。他在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宴请“第三方面”代表,邀请文艺界名流座谈,接见来访的外国客人,部署中共代表团的工作,直到和谈破裂,我方工作人员有组织地转移和撤退,“周公馆”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徐畹球对此堪称有功之人。
  上海解放以后,徐畹球初留上海,当过家庭教师。后于1956年1月悄悄离沪,先到香港,后赴美国定居。徐畹球的丈夫孙克勤先生在美国成了古董商,于1970年代后期病故。
  1980年代初,龚振鹏唯一的孙子龚荣荣结婚,徐畹球曾特地回来看望大侄子一家。她弹的一手好钢琴,重返上海自然忘不了看望当年的老朋友周小燕教授。
其他文献
14年半的知青生活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天性。但获得幸福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伴随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此更有体会:读书时“文革”了,青春时下乡了,生育时计划了,养家时下岗了。  这是一个奇女子。人们都千方百计避开磨难,她却迎头而上。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惊动了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胡耀邦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8年6月,中央365号文
期刊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决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军上校团长叶挺,与文士郭沫若在广州由结识至相交。1926年6月,郭沫若出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与叶挺一文一武共同参战于北伐战争中。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寇的侵略。郭沫若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出任主管宣传抗日的第三厅厅长,以爱国民主人士身份,从事抗战工作。叶挺则以无党派将军接受蒋介石的
期刊
曾经的敌人,一生的朋友  曹谷溪比路遥大8岁,路遥家在清涧县石嘴驿乡王家堡村,曹谷溪家在清涧县郝家焉乡的郭家嘴村,相距不远。由于家贫,7岁时路遥过继给延川县郭家沟村伯父抚养。  曹谷溪跟路遥接触是1969年,他回忆说:“在‘文革’中,我和路遥在延川县置身于两个不同的群众组织。路遥是‘延川县红色造反第四野战军’军长,时年18岁,大联合时,又以学生代表的身份担任了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今天的副县长
期刊
胡耀邦推荐项南主政福建  1980年冬天的北京,天寒地冻,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人们却被中共中央的一份人事任命激发着热情———中央决定,由项南(1918- 1997,原名项德崇,福建连城人)担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主持福建省大政。  此时的福建,虽同广东一样是先行改革开放的两个省份之一,但旧观念依然顽固。一个注脚是,当安徽开始搞“包产到户”时,反对最坚决的几个省份中,就有福建,使得中央不得不决心
期刊
曾经的领导和要好的朋友孙主任因脑生五颗肿瘤医治无效走了,年仅41岁。在送别的追悼会上,看着他年轻的遗像,瘦瘦的遗体和稚嫩的孩子,我的心一阵悲痛,诅咒病魔的无情。2008年,他到三元镇担任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是我安排车子到双龙乡接他赴任的……  记得有一次,我陪孙主任一同下乡到偏远的学校去督导教学工作。该校校长请求我们观摩一位出道不久的名叫王霞的特岗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一下。据说王老师嫌学校条件差
期刊
沅水河畔,天宁山上,度过了三年悠悠岁月,结下了难以忘怀的师生情谊。  1954年,我考取沅陵一中初中,怀揣着入学通知书,由于没钱读书,我痴望着天边白云,去,还是不去?就在这进退两难之际,乡亲们伸出了温暖的手,凑了一些路费,区﹑乡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给我写了特困的证明。就这样,我告别了小山村,告别了众乡亲,踏上了求学之路。  来到沅陵县城天宁山上,我正在思索一个衣衫破旧的少年,一个面黃消瘦的少年,会
期刊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出色的女性,她们对历史产生着不可思议的影响,有一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其中,有十大著名的三姐妹,因她们的身份、家世、经历,而名留史册。她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她们之中有两个当过国家的“第一夫人”,一个是国家的“第一富婆”,算得上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  贺子珍、贺怡、贺先圆:她们姐
期刊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党培养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年,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因违犯党纪国法落马,我们很痛心。我们中央的同志说起这些事都很痛心,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是习近平首次对党内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落马公开表态。  2014年5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说:“得知你
期刊
张治中1890年生于安徽省巢县洪家疃村。16岁那年,他拿着母亲给的24块银元,独自外出闯荡。临行前,母亲让张治中咬口生姜喝口醋,寓意是在今后的岁月里,要能够承受所有的苦辣辛酸。  1911年,张治中受辛亥革命影响参了军。他拥护三民主义,并担任过许多重要军职。8年抗战期间,他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  张治中1924年后与蒋介石相处25年,他是蒋介石的八大亲信之一,但他是少有的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
期刊
苏州九如巷张家是豪门望族,张家姐妹的曾祖父是晚清名臣张树声,祖父张云端,曾任前清四川川东道台,父亲张冀牖是一位开明的教育家。张家姐妹个个擅长诗词曲画。父亲当年没有给她们取莺燕之类的女孩名,每个人名下面都带有“两条腿”,希望她们将来走得远。叶圣陶曾感慨地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大夏皇后”张元和  张家姐妹中,大姐张元和文静端庄,典型的大家闺秀。在大夏大学读书时,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