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寓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于高校教学改革中的观点,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性成功教育,探索了十个幸福课程的理论基础内容及其教育导向,全面涵盖幸福和成功的关系理念,实践于大学一年级班级,结果表明幸福课程大胆触摸师生的内心深处,发掘潜意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能深层次思考困难和负担,学生更容易体会幸福性的成功。推进这种理念不仅保障大学生在校的心理健康,且能给他们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幸福;成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获得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高校人才培养的幸福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资助。
  一、 引言
  中国计划生育的特殊性,引发较多青少年问题,不断出现一些极端问题,专家认为这归根于心理问题,因此各高校均设置与大学生心理咨询有关的机构。但是这样只能是解决个别的心理咨询问题,不能普遍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得到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下降,体现在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担当重要作用,特别是大学阶段的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学业、人际交往、就业指向、实现梦想等压力。不正确处理这些压力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能否有效处理这些消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如果健康,就能找到积极的问题解决办法。提高心理的健康程度是一个漫长而需持久的过程,其中幸福感就是最重要的心理状态之一。中国有学者如此说“幸福问题是人生哲理乃至人生科学的集中处、枢纽处” [1]。目前高校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因此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來学生的就业不断遇到不顺心、不对口、不是所期待的现象,不断出现负面埋怨,有的学生因此而在精神上受到打击,无法正常就业,因此虽然是好的发展专业,學生的心若不强健,即便学到了真本领技术和专业知识,也会因心理问题而被拒绝之外。国家当前的状况既是前所未有的好,又是前所未有的坏,全国范围内的忧虑抑郁、绝望、 失落等对精神家园的寻找同物质文明空前高度的发展双峰并峙,需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理性地正视人才培养与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了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院校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各高校的教育理念大多是侧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更多关注学生的物质性成功,较少关注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幸福性成功。
  在学校里提倡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首先要有幸福理念的教育。国外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幸福的涵义和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幸福观,国内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的内容较多,包含幸福概念(如快乐论、意义论、满足论、状态论等)[3-4]高校的教学实践内容较少见到报道。本文的研究不是侧重幸福观教育的研究,而是侧重通过幸福感的焕发体验引入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理论内容以及实践授课,提出该理念的基础理论内容并在大学一年级进行课堂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 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理论内容
  扩招后地方院校生源质量今非昔比,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上的自信,学习兴趣不浓厚,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应用创新双型人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的改革措施侧重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幸福课程。探索的思路是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以大学课程课堂的教学实践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主阵地,以系列心灵培训讲座为提高教师和大学生心理的正面能量和积极情绪的通道,以座谈讨论和个人跟进交流为提高师生的幸福感的形式,以科技活动、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设计为培养学生学习科技创新技法技能的学习组织形式来奠定成功基础和经历成功过程,实现师生课内课外均拿着积极情绪和幸福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大学的教育采用幸福理念和成功理念必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阻挡的改革趋势。推进幸福性成功教育理念不仅保障大学生在校的心理健康,且能给他们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下面侧重阐明该理念在课堂的教学课程理论基础内容及教学导向。
  (一)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定位
  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具备三要素:强健的心、足够的智慧包括知识、人脉组织关系,学校培养的人才首先要有成功的基础,但是多数高校培养的人才只能满足第二第三个要素,往往忽略了第一个要素。成功并不等于幸福,许多成功人士过得并不幸福,心灵不流淌无法体会幸福,因此没有幸福感的成功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一个大问题,许多学生虽成绩和技能各方面都优异,却无法体会快乐,正如创建了现在广泛流传的哈佛幸福课程的作者TalBen Shahar(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所说自己一样:虽然在有名的哈佛学校读书,学习和生活都很顺利,荣誉也多,却感不到幸福。许多学生不是焦虑就是觉得乏味。因此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不断得到专家的青睐,高校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幸福感。
  (二)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课程结构
  引入师生间的幸福课程教育理念,提高师生幸福感,幸福课程大胆触摸师生的内心深处,发掘潜意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人才培养的应用创新双型的培养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的改革课程共有七个内容。
  1.心灵课程。
  心灵如同河流,人的心灵也有流向。让师生意识到心灵有6个阶段:相信自己、怠慢与放纵、失败、痛苦、悔悟、幸福。阅历不足的人很容易停留在第一阶段。尤其是大学生,比起没有考上的同学,就以为自己真的是很了不起,或者是以为进大学后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他们相信自己,自以为是,坚信自己定会成功,所以一意孤行。这样的心里一层一层地堆积,容易变得居功自傲。人一旦心高,就变得怠慢、放纵,容易目中无人,任凭自己随心所欲,放任自己,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带来痛苦,如何整理才是关键。本课程传递的信心是大学生即使不慎染上赌博、网络游戏,只要正确认识心灵世界,就能从中摆脱出来。人生变化的首要关键不是取决于决心和努力,而是取决于心灵变化。本课程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灵流向和心灵地图以确立正确的幸福性成功理念和人生价值观。   2.自闭课程。
  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甚至紧闭心扉,不与人交流,变得不幸。人的想法以外有更加广阔的世界,人若只停留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灵世界就会枯萎,而自负和过于相信自己都会阻碍内心世界发展。大部分学生和老师之间、生生之间只说客套话,不交流心,不表露自己的真心,喜欢选择隐藏。如同死水变臭,自闭的心也会生病。心灵交流应该畅通,不应该堵塞,同心合意才能收获幸福,反之,痛苦一般都源自交流不顺畅。本课程原则是无论困难、恐惧、悲还是欢乐的时候,人都需要有一个交流心的对象,当心交流时,就能阻止不幸发生。
  3.沟通课程。
  大学生的烦恼实际很简单,但不寻求别人的帮助才变得严重。问题并非是自己想解决就能得到解决,很难时只需要接受他人的真心即可。因为人的想法不一定都正确,他人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自我封闭状态下的想法。通过沟通接受引导,就能轻松解决心理问题。本课程教会学生懂得深层次思考,自负的人常常只有表面的第一层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提升到第二层思考。不停留在第二层,再换个角度思考第二层思考的问题就会拥有更加成熟的第三层思考,会发现第一层思考包含即兴和错误的成分。思考越深入越能得出正确的想法。大学生要学会思考才能进步,才能感受幸福,才能获取成功。
  4.变化课程。
  接受爱,自然会打开心扉,紧闭心扉生活的人是最愚昧的人。外表改变不是根本的改变,重要的是心态的改变。当感受到别人的爱时,内心就会发生变化。大学生较多比较逆反,与父母隔阂,虽然父母有时发火和责骂,但是通过与父母交流,倾听父母的心声,就能感受到父母爱。子女若感受到父母的爱,生活就会发生变化。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只要打开心扉听一听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就能改变。本课程教会大学生如何敞开心扉倾听他人沟通心灵,变得健康美好。
  5.发现课程。
  心心相连,会迎来新生活。在大学里,大学生接受什么样的心,决定着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接受健康、阳光的心,生活就是阳光的。大学生给自己打分容易会高出别人的客观评估,持有这种想法的就会经常和周围人发生冲突。如果把心态降到自身实际水平以下,就能与周围人和睦相处,生活也会幸福。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不过是游戏成瘾、赌博、异性问题、朋友关系、自卑感和憎恨離异父母等,看似复杂,但一剖析其实很简单。他们的内心世界分为几种类型,只要稍加纠正,心态就会迅速得到好转。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让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包括欣赏优美音乐、与世界各国学生交流、也和班里朋友谈心等,他们的心就会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有沉湎于恶习的大学生接受别人美好的心灵,让别人美丽的心灵来引导你,使你远离恶习。如果想自己改变生活,就会太难而半途而废,几次失败之后就会气馁,从而陷得更深,本课程教学生学会发现这个秘密。
  6.幸福课程。
  品味他人,就会幸福。每种水果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味道。无论是谁,只要以诚相待,就能品出他独特的魅力。人的一生中,不满和抱怨并非源自恶劣的环境,而是来自内心黑暗的一面,快乐与幸福也源自心中的那份盼望和爱,并非源于环境。我们之所以遭受困难和痛苦,是因为缺乏智慧和思考。本课程传递因与人用心相处、挑战越过环境而得到幸福的秘密。
  17.成功课程。
  成功不等于幸福,幸福需要心来流淌感受,本课程改变学生的成功标准,传递成功的三要素以及身心的强健方法,帮助大学生面对任何困难。
  (三)幸福性成功型理念的实践应用方案
  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改革重点在于实践,本文选择大学一年级学生为探索和实践的对象,结合上面课程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如下:
  1. 确定2014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1班为普通班级,不参与这种教育理念的课堂,2班定位为实验班级,2014年9月入学后对学生和本班的班主任老师进行系列的幸福理念和成功理念培训,让2班学生首先面对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心理需求,掌握成功的三要素,建立幸福感;进行实践时,我们选择大三年级的一个班跟着大一实验班进行培训以比较。
  2. 将幸福理念融入2班的部分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课堂上侧重心灵的流淌,穿插5分钟学习与本教育理念的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或交流或讨论等,目的是让学生打开心扉。
  3. 定期考核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学习效果,比较实验班级和普通班级的结果,学期末总结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目标的确定,分享各自的心理经历对学习的影响。
  (四)实践效果
  从大一年级开始进行这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学取得的效果比从高年级开始进行的效果强,因为从大二开始大多数学生对人生价值观、成功理念、幸福感和体会已经有了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看法,要改变相对大一需要更多时间,所以效果差些。大一学生普通班级的补考率、重修率比实验班级高出好几倍,普通班级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有了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别的嗜好而影响学习的学生,在大二有留级学生,而实验班级没有这种现象,学生对学习普遍保持积极态度。因此在2015年9月对2015级学生均进行这种教育理念教学,第一学期的考试结果显明补考率比去年2014级学生的补考率低,不再出现极端个别厌学的学生。
  三、结论
  本文提出的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较全面涵盖了幸福和成功的关系理念,在高校教学的改革实践,主要体现在寓幸福性成功标准于教学课堂,针对大一学生先进行一系列幸福课程学习,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教学改革体现在寓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于穿插不同课堂以及增加其他形式如科技活动、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设计等方式,这种理念经实践证明可以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抱怨、无奈态度,改变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幸福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最重要的还能激发学生的潜意识能力,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这种教育理念明显使得大学生的心灵变得强健,视野拓宽,降低心态,减少许多恶习和沉迷,提高幸福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被培养成为应用创新双型人才,为以后的成功奠定扎实有效的基础,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非常健康明朗的态度,造福于社会。
  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比没有参与的学生幸福指数高、成绩显著、表现技能更好。面对困难和负担,他们能进行高层次思考,容易成功。其优势还在于这种影响是伴随一生的。如果这种教育理念在高中开始实践,相信中国的青少年问题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减少。
  参考文献:
  [1]陈瑛主.人生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前言第3页.
  [2]毛洪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35-37.
  [3]付丽君.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10.
  [4]欒传大.论幸福观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2(4):15.
  [5]艾露露,涂江波.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5(2)
  [6]吴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2):176-179.
  第一作者:林洁丽1974年出生,女,广西,副教授,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理工科教学等。
其他文献
在我们这个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的国度里,尚有许多艰苦的劳作环境,那正是造就铁人的地方 1970年,20岁的丁占茹告别了知青生活,来到吉化染料厂当了一名工人。入厂以后,别人在挖
摘要:试讲是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前必须经历的环节之一,在师范院校广泛开展,是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然而现阶段的试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生物试讲为例,简述试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物师范生;试讲;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Q-4  试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将要实习的教学内容,预先进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模拟演练活动[1]。它是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
摘要:如果把一所学校比为一个大家庭,那么班级就是这个大家庭的缩影。在这个浓缩的群体中存在着网络似的人际、组织、道德等关系,而这些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因此要达到教育的目的,用高尚的情操武装这个群体,就需要用真诚温暖每一颗求知的心灵。  关键词:班主任 真诚 温暖  中图分类号:G625.1  自从1998年毕业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在这十几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做一名老师很难
【摘要】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寝室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寝室文化 影响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追求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能够潜移默化熏陶着学生、激励着学生积极向上,而寝室文化建设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寝室文化建设的成败关系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接触系统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如何更好地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然成为新时代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出发,用新的视角分析小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从而探究在教师主导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以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教学问题;设计及应用;认知过程;小学数学  认知心理学之父奈索(U·Neisser)在他1967年出版的著作——《认知
齐鲁好儿男雪域一雄鹰今日焦裕禄丰碑耸珠峰两次赴藏志十载高原行足迹遍阿里爱播万民心无私能舍己奉献耻留名殷殷赤子血拳拳公仆心操行洁枷玉风骨俊若松淡泊度甘丹浓墨写人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的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选修课程。球类运动项目以及一些娱乐性的教学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导致田径教学这一“运动之母”的教学课程比例缩水,尤其是现在的中长跑教学中学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达标率低。  关键词:长跑 方法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96  中长跑属于体能类运动项目,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功能,学生长期进行中长跑锻炼,有助于培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习者置身于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系统技术能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提供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让学习者积极地实践语言,并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  一、中职学生特点分析。  职业中学英语教师所教的大多数学生是怕学习,厌倦学习, 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在智力素质方面表现为文化基础薄弱,认知、记忆、思维能力较
摘要:图书馆不再是信息来源与知识使用的主要途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面对同样提供信息的竞争者如搜索引擎、网络传媒、谷歌图书馆一类的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必须从信息与知识的本质出发,借力信息技术,在性质、服务和环境中找准读者需求,才能实现存在价值。  关键词:体验经济、需求、个性化服务  【分类号】G251.6  1时代背景  靠天吃饭的农业经济早已远去,随着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交叉占据市场主体的姿态随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由简单研究教材知识逐渐走向研究课堂“教与学”的过程。当前的课堂教学仅仅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育理念,但就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来说还存在很大差距,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漏洞与不足。“有效教学”应首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观是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是教师共同参与和制定的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迫不及待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