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8中“校对与改错”题型训练与实例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p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穿插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校对与改错”题型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语篇阅读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文章解析了“校对与改错”题型训练内容,并以真题为实例,探讨该题型考查点及解題技巧,认为在熟练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基础上,找准考查点比解题技巧更重要。
  【关键词】高级英语课程;TEM-8;校对与改错;欣赏能力;考查点定位
  【作者简介】欧求忠,男,武汉商学院中西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与测试。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版)要求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要具有相当程度的语篇阅读欣赏能力和较为广博的阅读量。其中欣赏能力,指学生在进行英语语篇阅读的时候具备对语篇阅读材料,尤其是名篇的欣赏能力,包括对材料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手段与修辞手法等方面的欣赏。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的语篇材料几乎分布于所有考试题型中,例如听力、阅读、简答、改错、翻译等都有语篇存在;作文题型也是考查语篇,即学生的语篇写作能力。TEM-8的主要对象为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其对应的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为高级英语,相比于基础英语(主要针对英语专业四级)来说,提高了几乎4个档次。高级英语课程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TEM-8统一考试中“校对与改错”题型是着重检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考察学生语法知识、词汇知识、修辞知识在语篇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对与改错”题型一方面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查找语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的鉴定与欣赏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是否具备较高水平的词汇与语法改错能力的一种鉴定与测试。简言之,“校对与改错”题型就是考查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二、训练内容与方法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颇多而且难度很大,分配到“校对与改错”题型的训练时间肯定不会太多,因此可以在课文内容讲解时适当穿插,再加上专项训练以及其他途径加以补充,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语篇衔接手段、材料选择与专项训练、阅读与写作训练。这里只讨论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语篇衔接手段,因为这三个方面是“校对与改错”题型考查点训练的基础。只有这三方面知识掌握牢固,才能更好地处理“校对与改错”题型,提高考试得分率。
  1.语法知识。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既然是规则,那么语法就是准确性和逻辑性的保证,没有语法就很难真正学好语言,尤其是难于使用书面语言。在TEM-8 “校对与改错”题型中常常出现的语法错误点多数情况为:时态、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主谓一致、先行词与代词一致、强调句型、从句、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或最高级、限定词等。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专门抽出时间讲授语法知识是不明智的,只能在语篇中穿插,而且只需要讲难点与要点。例如,关于时态问题,有这样一个观点:在一个自然段中时态要保持一致,即要么是现在时间(包括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等),要么是过去时间(包括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等),除非句中或自然段中有特别具体的时间标志词才可以例外。在穿插语法讲授与复习的过程中,不宜分配过长时间,否则就变成了语法课,会影响学生对于语篇的整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的语法知识结构必须扎实,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得当。
  2.词汇知识。词汇的考查方向主要是近形词辨析、词性转换、同义词辨析、短语搭配等方面。《教学大纲》关于八级中词汇的要求为: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途径认知词汇10000-12000个;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5000-6000个及其最常见的搭配。这两个要求如果达不到,短文生词过多,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于短文内容无法解读,由此会对学生的答题成功率造成不利影响。
  尽管一个人的词汇量大小对于语言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不是关键,关键就是如何在语境中使用词汇,使用语言。以前甚至现在仍然出现“哑巴”英语现象,其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比如说本该使用形容词的地方却使用了副词,明显是词性用错;句中要求用derive这个词,却用了deprive,这是近形词辨析错误;要求使用lend,却用了borrow,这叫同义词辨析错误;至于短语搭配错误(往往指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副词或介词的搭配,也可以指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只能靠平时的语言学习积累。
  3.语篇衔接手段。常见的语篇衔接手段有五种:指称, 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其中,前四种称为语法衔接。指称衔接关系分为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替代和省略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和小句的替代和省略。连接关系包括增补型,转折型,因果型和时间型四种类型。词汇衔接是通过选择使用的词汇在语篇中构筑一个贯穿始终的链条,从而保持篇章的连续性。词汇衔接关系主要有词汇重现和词汇搭配两种。也有的专家认为词汇衔接还包括词汇同现关系。
  必须指出的是TEM-8考试所考查的语篇衔接手段主要包括上述中的指称、替代、连接、词汇重现或同现等方面。这里只简单讨论词汇搭配。
  词汇搭配与上文提到的短语搭配不一样,这里的词汇搭配指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属于同一个词汇场的各个语言单位的搭配使用,目的是避免重复或出于某种修辞效果。例如上文提到“Mike”这个人,下文为了避免重复可以使用“the man”或“the thief”来代替,这些词搭配在一起使用称为词汇搭配衔接手段。
  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对于语篇衔接手段了如指掌,那么语篇的逻辑关系也就会把握住,这对于教与学都很重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适当地进行语篇衔接手段分析。
  三、考查点定位实例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校对与改错”在所有TEM-8考试题型中算是最简单的一种,因为当公布答案后学生都认为很简单,比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部分都要简单。但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发现,该题型的得分率相对于其他题型来说更低。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对于该题型的考查点了解不够、解题技巧不得当所造成的。下面以2017年TEM-8统一考试“校对与改错”题型为实例,分析该题型的考查点及解题技巧。
  如图表一所示,第1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调句型,所以把which改为that。第2小题考查的是逻辑衔接手段,thus衔接不当,换为as更合适。第3小题,考查点为定语从句,先行词为way的时候不能用how来引导。类似地,what也不能引导定语从句。第4小题,考查點为逻辑衔接手段,该句有两个完整句“The only … change”和“the more one … popularity”,两句之间差一个连接词,所以根据句意需要加and。第5小题考查点为近形词辨析,错把specially 当especially,所以把specially 改为especially。第6小题考查点为近形词辨析或非谓语动词错用,把dominated(受控的)改为dominating(主要的),根据句意显然指“主要问题”。第7小题考查点为词汇重现及搭配错误,上下文出现conduct和deliver这个词,而sessions这个词不能与make构成搭配,但可以跟conduct或deliver构成搭配。所以可以把make改为conduct或deliver。第8小题难度较大,因为表面上看似乎没错。但从上下文看skills应该是泛指用法,ability也是。可见该题的考查点是限定词some的误用,应去掉。第9小题考查点为时态一致问题,所以把specialized改为specialize,即把一般过去时改为一般现在时。第10小题考查点为同义词辨析,way和manner似乎都有“方式”的意思,但“in the manner of”指“以……方式”、“照……式样”, 而“in the way of”的意思却是“妨碍”、“关于”、“在……方面”。很明显,这里指“在信息传递方面的能力问题”或“有关信息传递的能力问题”,所以需要把manner改为way。通过上述分析,找准考查点是解题过程的最重要一步,是成功应用解题技巧的关键。因为考查点不明,不能准确定位,很可能发现不了错误所在,就谈不上任何解题技巧的应用了。在实际教学训练中发现,有些同学甚至认为“该行无错”,显然是错处未找准的原因。所以,错处的准确定位比所谓的解题技巧更显得重要。如何才能准确定位?实际上,只要把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及语篇衔接手段掌握好了,准确定位的可能性机会大大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在高级英语课程穿插这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的原因所在。
  四、结语
  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用一些不符合语法要求、词汇要求或语篇衔接要求的词来替换原文或增加不必要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做出解释是否得当,借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锻炼他们的语篇鉴定与欣赏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地进行“校对与改错”专项练习,并进行针对性讲评,有助于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校对与改错”题型的解题能力与得分率。同时,必须让学生始终明白一点,只有在训练中不断准确找出错处,是得分率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因为错处的准确定位就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欧求忠.英语书面表达连贯性缺陷与对策分析[J].校园英语,2017.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五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张爱玲.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应考指导与强化训练[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开展地如火如荼,为中小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在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中,思维导图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思维导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本文主要从词汇、语篇以及写话三个层面探讨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吴云,山东省聊城
【摘要】电影作为一项娱乐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电影产业也迎来全球化发展。然而各国之间电影的观赏受到语言障碍的约束和影响。本文基于顺应论视角,从语用和认知角度分析,首先介绍了顺应论的概念,指出其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并以国内外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对电影字幕翻译详细介绍,探讨动态语境顺应对字幕翻译方法选择的影响和作用,最终推动电影字幕翻译的发展,译出易于观
【摘要】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由于教学条件落后和教育观念陈旧的问题,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更有甚至将英语课挪作其它文化课所用,学生在英语读写水平就比较低,严重的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通过正确方法进行指导能够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文章,笔者首先对自然拼读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然拼读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农村小学
【摘要】本文中主要分心了现阶段初中英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综合能力发展、互动能力、教师教学观念等问题,提出相关改进策略,从语言、思维、阅读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进一步研究英语核心素养的途径。英语核心素养不单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途径探索  【作者简介】岳娟,宁夏银川景博学校。  在中学阶段的学生通过课上的学习,逐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出导向法”含义,文章最后提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实践应用,希望对未来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互动模式  【作者简介】郭晓娟,范丽,湖北商贸学院。  一、前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过于注重于知识教学, 并没有对能力体系进行强化, 这使得教学质量日益下降, 无法取得相应的成效。随着“产出导向法” (简称POA)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主要是靠说来进行交流的,也就是口语。在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的今天,语言交流性功能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核心地位已经引起了更多的重视,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十分重要。目前,我国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口语能力普遍不理想,原因有诸多方面,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本文针对高职英语
【摘要】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我们国家的小学就已经开始设置外语课程,但是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除了英语教材之外没有其他的学习资料,课外阅读量严重缺乏。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对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很好的锻炼。同时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学习到西方的文化,为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丁萌(1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教学内容,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立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以写促读”模式为研究切入点,以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入手,围绕“以写促读”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于以“以写促读”模式开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新局面。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写促读”模式;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作者简介】李燕,浙
【摘要】Checkout time教学版块注重考查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即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举办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主要知识点。板块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领域给予学生更多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学习学习;Checkout time;教学实践;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陈周(1987.10- ),江苏
【摘要】概要写作属于一种新型写作模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英语写作的束缚。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开展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高中英语“建构式概要写作课堂模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建构主义;概要写作  【作者简介】占美玲,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