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基因?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英国《自然》杂志刊出62页的长文《人类基因组初步序列和分析》,标志着人类基因定序计划的初步成就,近年《自然》杂志为此一专文发表的十周年,特别刊出社论和20多页分析专文,展现出对人类基因定序计划的一种乐观信念,其社论标题《最好的还没来》,也呼应了当期《自然》杂志封面上的大标题:《未来是光明的》。近代生命科学对于人类生命现象的探索,之所以会走向一个以基因为单元的化约之路,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基本上,这不是一种自然直观的思维,因为在人类早期的经验里,面对复杂庞大的生命现象,总是将之视为一个整体。
  近代生命医学上承的文艺复兴那个传统,可以说对近代生命医学的化约思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文艺复兴人体解剖学兴起,使生命整体存在的观念有了改变,解剖学一方面大大丰富了人类对身体内在组织结构的了解,同时也影响人类对生命体的概念。一个活体的生命,其实可以是一些固执无变动器官的组合物,人体的组织器官,无一不可以分离探究,就如同一个机械体的组成组件,一种新的整体生命的化约观念,也就渐渐深入人心,一直延续至今。
  文艺复兴之后在欧洲萌起的近代科学,承袭着同样的一个化约思想,自然宇宙中的物质一如生命现象,莫不可以用化约方式来探索;于是先有化约思维在物质探索中的灿然大成,17世纪以后的近代科学,也逐步在以微观视野的物资探索知识,成就其文化强势地位;掌握微观,便控制了巨观,也掌控了物质的现象。生命科学的化约思维来得较晚,19世纪门德尔虽已提出遗传分离原则,但是终其一生,他的想法并没有受到青睐,到他死后16年,经19世纪末所谓“三人同时再发现门德尔遗传原则”的科学历程,到20世纪才得到世人肯定。
  有了门德尔遗传分离原则化约思维的开路,20世纪再有接续工作,由摩根的果蝇染色体到艾佛利肺炎双球菌、德布吕克的噬菌体研究,最后才有了1953年华生和克里克的解构遗传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大成就。这一连串的发展,可以说是给当前以基因化约审视生命的主流思维,奠下了坚实的根基。
  18世纪以降,物质科学由化学元素的化约,到19世纪末原子结构的探索,以至20世纪粒子物理的化约发展,可以说迭有佳构,也造成深远的影响。物质科学化约论的成功,不仅在思想上给生命科学带来理论倚恃,物质科学化约发展成就的精进微观技术,也使得生命科学的化约作为成为可行。
  生命科学的基因化约发展,虽有掌握微观细节的优势,但是面对复杂庞巨的生命现象,仍有见树难见林的困蹙,旁的不说,1999年几例动见观瞻的基因治疗大挫败,便可一叶知秋。另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凯乐2007年在《自然》杂志的《二种文化冲突》专文,亦点出以物质科学思维,来追寻一个生命科学普适理论的基本哲学困境。
  人类基因定序初稿发表十年来,虽有基因治疗的挫败,疾病治疗的突破亦甚有限,但是对于基因内里信息的累聚,以及个别基因与遗传瑕疵或疾病关联性的建立,并非没有成绩,尽管生命医学面对社会渴求研究讯息快速转译出治疗作为的压力,但整体的支持还是正面的。
  无论如何,基因信息的大量累积和甄别比对技术的快速进展,不论会不会带来真正的突破,在当前科研体系机制之下,生医研究的基因化约之路,只会一路向前。但是这个文艺复兴以降的近代医学传统,面对着生命现象的复杂庞巨,内里因果关系的非线性对应,以基因单元探究生命现象,已然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技术问题,更牵涉到对于疾病的概念,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一种主观抉择和认定。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克拉玛依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情况的调查,探索当前信息化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信息产业发达地区经验,对促进本地区乃至新疆新产业动能形成提
什么是“一拍个”?就是“一兆个”乘以1000倍啦。  2012年3月,今日宇宙网站第一次报道了银河系里有着“如天文数字”般数量庞大的流浪行星。这些孤单的星球,“不见天日”地漫游在星际空间中,且没日没夜地唱着“浪人之歌”……此情此景在视觉上令人匪夷所思,而在星际间竟流浪着这么多孤独的星球,实在也太令人跌破眼镜。  如果估计结果和数字皆正确无误,意味着银河系里的行星数量,不只是比恒星“多”而已,是多很
在安徒生童话《夜莺》里,有只小鸟一唱歌就能融化皇帝的心,但是当皇上逼它跟一只镶着珠宝、只会唱华尔兹的机械鸟比赛唱歌时,它却飞走了。然而,新的研究指出,虽然人们经常说小鸟有
按进化论观点,如果人类由猿进化成人,其时至少要经历200万年~300万年。有学者认为,猿分野时代出现在250万年前。也有认为在600万年。500万年前。也就是说,猿们的生存时代及向人类
复活节岛面积约163平方千米,矗立着近1000座巨石像,它们的起源以及由谁建造仍旧是一个谜。不过,根据一项引发争议的新理论,复活节岛上的古拉帕努伊人可能借助绳索拉动巨石像,利用巨石像的摇摆一点点向前挪动。形象地说,巨石像是“走到”目的地的。  复活节岛上的巨石像也被称为“摩艾石像”,最重的达到74吨,高度接近10米,一直被这样或者那样的谜云环绕。相比之下,人们最希望解开的谜团是:当时的古人如何将巨
因地震引发的日本核电厂灾变,真实情况众说纷纭,负责监测核子试爆的国际机构公布的一些资料,可说稍释群疑。  《自然》杂志于2011年3月中率先报道,负责监控秘密核子试爆的国际性机构——全面禁止核试验公约组织(CTBTO),会将他们在日本上空及四周与亚太地区测量到的放射性核种及其剂量的详细数据,每日传送给其会员国。但由于CTBTO未获授权,无法将该等数据对大众公开。  鉴于现实需求,现在至少有一个CT
气候变化对臭氧层的区域性影响
在1949年,墨西哥考古学家阿尔伯特·卢兹受政府委托来到东南沿海平原的小镇帕伦克,着手调查古城的遗址。帕伦克掩映在低矮、丛林密布的小山之间,城里建有宫殿、各种各样的神庙金字塔和形形色色的其他建筑。清晨,白色的石灰石宫殿和高耸的金字塔都笼罩在晨曦的薄雾和雨林的绿色之中,错落有致的绿色成为下面规划整齐的建筑物背后的一道绝妙布景。色泽鲜艳的巨嘴鸟和蜂鸟在附近的绿叶中穿梭,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宁静。  卢兹
意念力,又称念力,它是人体潜能的一个很重要部分。意念力可以通过人体大脑的某种特殊意识,去影响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事实上,潜是人类原本具有,但却未被完全开发与利用的一种巨大能量。  从理论上讲,每一个意识形态都是一个能量场,但由于级别不同,其表现出的结果也就不同。然而现代物理学认为,只有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会产生出力。那么,依靠人的意志精神能不能产生出一种力呢?  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诊疗所里,科学
我与UFO有着不解之缘。上大学以前,曾有幸与UFO谋过一面。读大学的时候,才意识到我所见到的东西是UFO。我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和学习中能够经常看到此类资料,因而也就渐渐有了兴趣。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人们把我这样的学员称为UFO——U是英语中ugly(丑)的首字母,F是foolish(傻)的首字母,O是old(老)的首字母,合起来是“其貌不扬的老傻瓜”。但是,傻也罢,不傻也罢:学习了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