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组织学习的真谛(上)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人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在哪里?答案是激发“团体智慧”。如何激发“团体智慧”?答案是企业必须建构起“学习型组织”。个人或企业不能快速学习,都将被淘汰。
  
  组织学习的困境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练》中,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能力:第一项是“追求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第二项是“改善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第三项是“建立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第四项是“参与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第五项是“推动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事实上,人一出生就是一位灵活的学习者,而且是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不过,人类百年来的教育并不认同“人生而好学”,尤其东方人的教育是属于填鸭式的,学校教导人们只是背下唯一的标准答案,强调记忆教育而抹煞了人类创新的能力。因而使在学校学习过的人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也是问题的根本。如果我们不喜欢学习,也就无法继续成长,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如果个人或企业不能快速学习都将被淘汰。所以,如何诱发人喜欢学习是关键。学习不必要有决心,也不必要有承诺,学习更不必要有痛苦,但学习一定要有乐趣。因为有乐趣的学习才会有成效,更是一种享受。但是,对于大部分没有学习兴趣的人,要使他们对于学习产生乐趣已经很难,而要达到“自我超越”更难。因此,以个人带动组织学习是有其难处的。
  
  情境式组织学习——实现真诚对话与互动
  
  组织学习可以带动个人学习,就像我们对某项活动有兴趣,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一个同好会,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更能促进学习的成效;也如网络上的社群,大家对一个议题有兴趣,会自发性地投入进行讨论。此外,组织学习必须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们提出“情境式组织学习”的概念。
  过去,我们的学习大都是运用左脑,发挥了逻辑、理性、分析的能力;相反隐蔽了右脑,阻碍了非逻辑、感性、整合、创意的能力。而情境式组织学习是以“全脑学习”的方法,通过文字、影像、对话等情境设计方式,触动参与者的感情(关心),使其动脑筋激发智慧去思考。“谙默知识(Tacit Knowledge )”是非常个人化的知识,难以说明或表达,也很难直接传达或教导他人,而唯有通过个人的体会与领悟才能与他人共享,而这是不可能“教”的。这部分知识也是可以通过情境式组织学习的方法,让参与者能够用真诚来进行对话与互动,从而分享学习。
  
  情境式组织学习必须实践的三个阶段
  
  如何实践情境式组织学习呢?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确如何学习。我们将学习圈精神定义为:Listen 倾听、Express 表达、Ask 懂得问、Response & Share 回馈与分享、Nurture培育。培养组织成员“建立学习”的态度与技巧,在学习圈(Learning Circle)的设计上以“学习圈精神”作为团体“真诚对话”的基础。
  第二阶段:建立信赖关系。“信赖”是企业组织要获得共识与实施变革的基础,也是组织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因而在本阶段将以信赖、企业道德为主题,让参与者相互信赖、包容异议,达到“真诚对话”的目标。
  第三阶段:实践学习(Learning by doing)。“实践学习”是针对企业实际所需来设定议题,经过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共识。因此,它是前两阶段的基础,由辅导员针对企业现况与问题,通过对企业过去发生的事件来情境仿真、故事化,并以角色扮演等多元感性的方式来发掘与解决企业的问题,以组织的智慧学习来达成企业创新的目标。
  
  让员工的创造力增值
  
  情境式组织学习是以“真诚对话”为基础,通过“情境学习”模式灌输“量变促进质变”的理念,形成“组织共识”,激发“组织创新智慧”而达到组织学习的目标。在情境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模式为:情境描述——情绪震撼——创意激发——问题解决——虚实整合学习——情境迁移。而“情境式组织学习”是通过团体快乐的学习情境,使组织内成员因“感动”而打破思想束缚,因“关心”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组织充满生命力与执行力。要顺利推动组织学习,所做的任何事情与决策都必须在整体的系统思考下,从“参与团队学习”开始,使人开放心胸接受不同的“改善心智模式”,不断“追求自我超越”,促成组织“建立共同愿景”的实现。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运用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而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唯有依靠全员的学习才能实现。
  
  情境式组织学习
  
  有位上班族曾跟我说:公司安排我们去听课,我觉得不错,但坦白说,上完课后刚刚听完的很多内容就会溜掉了,因为感受不是特别强烈……。这位上班族的感受其实就是反应了一个常见的问题:上课吸收新知就是组织学习?或组织学习只是复制“僵化知识”的学习?这就是我提出组织学习必须是情境式组织学习的目的。
  根据人脑构造的特点,在课程设计上应通过文化脉络(cultural context),让组织成员置身于熟悉的环境中,切身领悟与反省现在的环境与状况,产生共鸣而愿意改变与创新。因此,组织学习不是像养一群仅吞咽知识的“饲料鸡”,而是创造自然、主动的参与情境,像在山林里主动觅食的“土鸡”。
  学习是什么?学习如何发生?如何使用知识?在情境组织学习中可以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让参与的人感动而愿意分享,进而获得激励,产生创造力,这是组织学习的力量!
  
  情境式组织学习的高效率
  
  “情境式组织学习”的过程是从做中学、学中觉、觉中悟。有一个家电公司对员工的训练很成功。公司让新来的员工先住进充满公司产品的房子里呆上七天,新员工因在这种环境里生活,需要使用这些家电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新员工会发现这些家电的优势和特点。塑造生活情境,从使用中发现产品的优点——这样的教育训练方式比在课堂上听课或看说明书操作效果要好的多。
  记得《远见杂志》中曾刊载了林宜谆“人品比人才重要”的文章,文章谈到某家跨国大银行给应聘者提出如下问题:“现在你是公司的主管,旗下一位同事生了重病,必须请长假休养,但他的假期已用完。此时他的太太跑来找你,表示家里还扛着沉重的房贷,如果失去老公这份收入将缴不出贷款,房子会被查封,因此希望老公可以继续上班。但现在你的部门人手、预算吃紧,业绩压力又大。你该怎么办?” 十多位面试者开始绞尽脑汁,想象自己所面临的处境。主考官坐在一旁,仔细聆听整个讨论过程。
  以上两个案例可以说是“情境式学习”的案例,情境式学习用Context来形容,是指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清楚地描绘事情的过程。如某公司过去发生了一个重大灾难,我们会请当事人,还原事件的背景及发生的详细过程包括心情的转折等,使参与者就像是进入一个真实的情境一样,不由自主地将自己转化为主要角色,从而透过团体智能的激发,从中倾听与学习,以预防灾难再次发生。
  以真实、生动的方式去体验,比让学习者仅听课或看书要有效果。如同第一个案例一样,让销售人员自己体会产品的好处,比我们告诉他们公司的产品有多好要有效得多。如果能够加上团体的学习,让每位员工都尽情分享自己使用产品后的心得,然后同其它员工交流体会,这样,每人所获得到的产品或服务知识就会更加深入与丰富。
  
  动情——组织学习的力量
  
  有人问我:在推动情境学习中强调的是“动情”,但如果对方是个相当理性或是常站在主观立场、而无法替他人设想的人,透过情境学习还能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力吗?这使我想起曾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美国布里吉丝(Helice Bridges)女士发起了一个叫做蓝色缎带的运动,鼓励大家将手边的缎带分送给家人和朋友,以感谢这些始终陪在我们身边的人。其中有位女士收到了三条缎带,她先将其中一条送给平日不苟言笑、凡事诸多挑剔的上司,理由是,她非常感谢这位上司的严厉,让她因此学到许多东西。接着把第二条缎带也送给了上司,目的是希望他能将缎带送给他最想要感谢、拥抱的人。上司心中感到十分讶异,因为他知道自己平时跟员工间的相处非常严肃,尤其是对于员工平时的工作要求较高,同仁一旦表现稍有差错,往往先斥责一番,毫无情面可言。而他没想到,有人会感念他的严苛甚至向他致谢。想到这一点,这位平时看似理智、面色严肃的主管表情突然柔和起来,此刻,他的心里除了感动还有更深的反省与体悟。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尽管有些人外表看来相当理智、主观,丝毫不会为情感所动,其实造成这种假象的关键就在于:或许我们对这些人并不了解和关心;或许我们在无形中筑起了心墙,阻挡了双向沟通的机会。有位朋友刚到一家公司担任高职,由于是“空降部队”身份而引来另一位原有高管的不满。初就任时,有许多工作需要这位高管给予协助与配合,可不管这位朋友如何释出善意,对方就是不领情。而在一次闲谈中,朋友向这位同仁聊起了他的孩子,由于双方都有小孩,所以两个人很快地畅谈起来,几近冰冷的关系瞬间就融化了。据朋友后来说,经那次对话后,两人关系有了明显的好转。
  只要有人愿意发自内心地分享,自然能让对方感受到真诚善意而愿意卸下防御伪装。这是我坚信“情境式组织学习是可行的”的最大信心所在,因为“动之以情”的力量,往往较“晓之以理”来得更能令人信服!
其他文献
企业文化从某种角度说也是企业家文化,这一点在民营企业从创业到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企业高级主管的文化内涵、文化定力以及文化认知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赢利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潜力。一般来说,企业家文化的养成、发展和创新,要经历“抽象概括”与“案例传播”。两者交互作用,演绎企业家文化由初始到成熟、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逻辑。    一、抽象概括——企业家文化的第一次飞跃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因此,急诊科的,临床护理就显得愈发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影响着病人的后续康复治疗进程。本研究目的即在于在急诊科常規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对病人的心理辅导护理,对病人安全渡过危险期,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导演的又一次超越。电影不仅采用3D技术来增加视觉冲击效果,在剧本创作上也有了新的突破。笔者就情境、矛盾冲突、悬念、意象、主题、人物及音乐角
滴虫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它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滴虫性阴道炎可以通过性交直接传染,亦可通过公共浴池,游泳池,坐式马桶等间接传播。滴虫性阴道炎不仅会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还有可能引起并发症、不孕等后果,严重的还有可能诱发癌前期病变“一。因此,要及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我们用中药阴道冲洗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琼剧打击乐乐器运用方面,应取决于整个戏剧情节、戏剧人物、行当归类及剧情发展,结合本剧种丰富打击乐乐器进行分类运用。这样可以为更好的塑造人物音乐形象和戏剧作品主题思想
最近,广东某著名企业走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原因是该企业的销量猛增,但老板承诺的重奖政策却不兑现.老板失信于员工,而不是员工失信于老板.作为员工与老板之间的纽带,职业经
芭蕾舞剧《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作,吉赛尔这一角色也因其高超的舞蹈技巧和细腻的表演内容,成为“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因此无数编导都曾尝试改编这一经典
邓正中原来是上远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股东,拥有公司60%的股份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总经理。1999年5月,邓正中隐瞒其为上远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股东的事实,进入星光公司,担任技术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不孕症患者30例,不孕时间2~6年,年龄22~40岁,对其患者使用联合宫腔镜和腹腔镜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输卵管通液,输卵管造影术基础体温测定内分泌检查B超诊断陸刮宫宫颈粘液检查抗精子抗体测定等检查中两种以上检查,经过一般治疗未受孕。住院总天数5~7天,术后住院天数3~5天
喉癌是喉部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喉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气管切开是喉癌手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治疗方法。因此做好喉癌手术及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是喉癌手术的重中之重,对喉癌患者术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