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的6个疑问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的产假快要休完了,她想带宝宝回一趟老家,给从未见过宝宝的姥姥和姥爷看看小宝宝。可再过一个多星期,就该带宝宝去接种疫苗了,怎么办?丽丽想跟医生商量给宝宝提前接种疫苗,医生却告诉她,不可以提前接种,否则可能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1、可以提前接种疫苗吗?
  不可以。
  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才能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随意提前或推后接种时间都是不可取的。
  有些心急的父母早早带孩子到医院接种疫苗,以为越早接种,孩子获得免疫力的时间也越早,其实不然。因为孩子出生时,从母亲体内获得的抗体还没有消失,过早接种会对疫苗的免疫反应产生干扰作用,使得疫苗接种不能成功。另外,婴幼儿的免疫功能尚在发育过程中,如果不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提前接种可能会降低免疫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抗体水平,也不能形成较持久的免疫保护。
  因为疫苗接种起始月(年)龄的确定是基于避免母传抗体对婴幼儿疫苗免疫效果的干扰、个体免疫系统发育状况和传染病暴露风险等因素的综合评估,如果提前接种了疫苗,可能会因为母传抗体的干扰或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原因,使疫苗接种后效果不理想。在实际预防接种工作中,提前接种被视为不合格接种,需要在孩子到达相应的月龄时,重新進行接种,所以,家长应当按照免疫程序适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2、需要多剂次接种的疫苗,间隔时间可以缩短吗?
  不可以。
  科学研究表明,有些疫苗需要多剂次接种,而只有每剂次接种的间隔时间合理,才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大多数疫苗的基础免疫需要接种3次,每一剂次的间隔时间不低于4周,这样才能产生免疫保护效果。如果提前接种,免疫效果得不到保证。所以,在实际预防接种工作中,疫苗各剂次间隔时间短于规定的间隔时间则被视为不合格接种。
  3、错过了某种疫苗的接种,可以补种吗?
  可以。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随着体内的母传抗体消失,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疫苗的基础免疫要在1岁以内完成,及时接种疫苗可以让孩子尽早获得免疫保护。因此,预防接种强调按疫苗的免疫程序及时接种,避免因迟种、漏种,导致孩子不能及时获得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而感染发病。
  但是,孩子由于患病等原因,有时不得不暂缓接种疫苗,一般情况下,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的剂次间隔是有一定时间范围的,暂时错过程序所规定的时间仍然可以补种。
  比如,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月(年)龄是8月龄,这个年龄接种可以尽早保护儿童,如果孩子在8月年龄时因病没有接种,可以在随后几个月身体康复后再接种,并不影响疫苗效果。
  我国对14岁以下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有严格的查漏补种规定。在孩子入托前、入学前都会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有漏种疫苗的孩子,会及时提醒家长带孩子补种。每一种疫苗都有明确的补种标准。
  4、两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吗?
  可以。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同时接种的疫苗如果均为注射类疫苗,应该在不同侧的部位接种。但如果没有同时接种,对间隔时间的要求分两种情况:
  可以间隔任意时间接种的情况:
  现有的实践经验证明,大多数灭活疫苗先接种时,不会干扰后续接种的其他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灭活疫苗可以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也可以不同时接种。如果没有同时接种,先接种灭活疫苗,后接种另一种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都不需要考虑间隔时间,随时可以接种。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与其他注射型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之间,不需要考虑时间间隔,可以同时接种,也可以不同时接种。
  需要间隔一定时间的情况:
  有的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其中任何一种疫苗先接种,都可能会干扰后一种接种疫苗的免疫反应,因此,两者之间至少需要间隔28天。
  5、可以选择不同的部位接种疫苗吗?
  可以。
  预防接种最常见的途径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以及口服。目前采用皮内注射方法的疫苗仅为卡介苗,其他多数疫苗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法,少数疫苗为口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不同的接种部位。
  还不会走路的小宝宝,可选择在大腿前外侧肌接种。已经会走路的孩子,可选择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
  6、搬家了可以更换接种疫苗的地点吗?
  可以。
  为方便孩子接种疫苗,我国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家长要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携带医院出具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记录、居住证明等,到孩子居住地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办理预防接种证,建立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办理手续时,接种医生会预约孩子下次接种的疫苗和时间,打印接种预约单或在预防接种证上做预约记录。
  孩子长期居住地点变化或外出时间较长时,家长应主动携带预防接种证,及时到原预防接种门诊办理迁出手续,再到新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办理迁入手续,保证孩子能按照免疫程序继续接种疫苗,避免因居住地变化而漏种疫苗。
  无论是新生儿还是新迁入儿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可以到现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手续,享受预防接种服务。
其他文献
守时,正成为一个人的品性甚至信誉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宝如果从小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不仅会受老师批评,遭同学白眼,自己心里也很不舒服。自小教会孩子守时,对他今后的成长大有好处。  妈妈带乐乐去上舞蹈课。该出发了,乐乐还在兴趣盎然地看绘本。“妈妈,我还要再看一本。”妈妈好说反说,乐乐就是不听,结果迟到了。课间有15分钟休息时间,乐乐要去玩秋千,荡呀荡呀,时间过得飞快,妈妈提醒说,该上课了,乐乐说:“
一听到白血病,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问:“要不要做骨髓移植?”  实际上,正如前文所述,绝大多数儿童白血病并不需要骨髓移植,化疗才是首选。  只有针对高危性以及复发性白血病,才需要考虑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怎么回事,具体是如何开展的?这里我们选取父母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来进行科普解答。  骨髓移植等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吗?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输注造血干、祖细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一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零食记忆的童年会是什么样,所以,家长不必让孩子和零食完全“绝缘”,把握好儿童零食的选择标准,学会看食品营养标签,为孩子提供健康零食才是关键。  了解零食新定义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对零食的定义为: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和饮料。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的零食消费率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11.2%上升到了2018年的56.7%,零食提供的能量大约可
儿童尚未受到社会文化的浸染,作为自然的、纯粹的人,相似度更高,每个儿童身上都包含着所有儿童的特征和心理需求——正因此,我们才相信教育的力量。  我们现在在养育上,做了太多反自然的事。这些事的不良后果有的能很快看到,容易终止;有的则十分隐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显现。  谈谈说话:  别让训练替代了自然发育  初学说话的孩子一般都口齿不清楚,尤其发不了舌尖音,比如把“河流”说成“河牛”,这非常正常。家
有的孩子天生就能很快融入新环境,几乎不需要过渡,而有些孩子在新环境和陌生人面前总是表现得很谨慎。如何支持一个慢热的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呢?  丁丁喜欢在家自己一个人玩,或者只跟一两个特别熟悉的小朋友玩;特别黏爸爸妈妈,家里每次新换保姆,适应起来痛苦又漫长;在一些热闹的场合,比如生日派对,总是寸步不离妈妈;见到陌生人会很害怕,哭闹着要离开……面对一个慢热的小孩,丁丁妈妈的内心是焦虑的。  生活经验告
大家都知道,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盛行,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微信、微博、Facebook等社交工具中,每个人均可成为另一个人的对话者。更有甚者,随着VR技术的日益成熟,场景式体验让每个消费者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  我们的宝贝,同样也深深受益于全球化的进步。因此,一些传统养育孩子的观念确实需要更新,而我们作为新生代的父母,更要勇敢地鼓励孩子去接触在
在美国孩子看来,触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他们对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看法本身就很多元:它们既是知识学习所必需的一部分,也是一种信息获取工具,同时还能进行休闲娱乐。  家里的触屏情况  女儿3岁,主要在平板电脑上看动画片和玩拼图等小游戏。  儿子6岁,会用平板电脑看科技教育性质的讲座,使用不同App进行学习,比如用“skyguide”学习太空中不同星星的位置等,平时也会使用电脑查资料。  我們
春节,该回家了,宝宝该收压岁钱了,全家都在最热烈地疼爱着这个唯一的孩子了……可是,这些事好像有时候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美好,有很多烦恼和心理不平衡夹杂其间。  来看看她的烦恼是不是也是你的烦恼,我们在官方微信上(微信号:fumubidu01)征集到的这些办法和经验是不是能帮你解围,我们的解读是不是能帮你换个角度看烦恼?  烦恼1去谁家过年  烦恼人 :小鲸鱼妈,儿子 2 岁  从结婚到现在,春节时去谁
中国的农历新年被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旅游部看作是让大量中国游客前往印尼旅游的动力。中国是印尼最主要的旅游市场之一。从2015年1月至11月份的数据显示,印尼一共接待中国游客1,044,341人次。这个数据已经创造历史新高同时打破了100万人次的标线。  要打破中国游客前往印尼的记录,还是很有挑战性的。2015年2月份,从中国前往印尼旅游的游客人数达到137,181人次,是历史性最高的人数。也就是说,印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经历麻烦、困难、困扰,才有可能成长。面对孩子成长时表现出的各类问题,父母不妨换个思路,也许就柳暗花明了。  “我的孩子专注力太差。”“我家娃做事太磨蹭。”“别提我家这个,学啥都是三分钟热度,愁死人了。”“孩子老爱撒谎,真是要命。”……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很多父母都会担忧,陷在因问题而苦恼、费尽心思找问题根源的旋涡里。此时,如果父母的观念转个弯——“孩子身上这些令人担忧的表现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