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已支离破碎 古文不应R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天,王女士心血来潮给儿子做了一个测试,让儿子以喜好程度对所学科目进行一个排序,儿子给出的排序是:体育、美术、音乐、写字、科学、英语、语文和数学。
  被公认为主科的语数外整整齐齐地被排在了其他学科的后面,而作为母语的语文被排在了最近常常与它同时被提起的英语学科之后。王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不错的小学读三年级。“儿子说语文课除了写生字、听写,就是讲课文,老师讲的跟《教材全解》(一种教学参考书)上的一模一样,没意思。”
  多年来,语文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会说,关键因素是高考。现在,随着国务院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学科本源无疑是改革的方向。
  什么才是语文学科的本源?语文教材改革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在不久前刚刚举行的亚洲教育论坛上,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
  传统文化内容增加到50%
  王旭明对于那名三年级学生的排序结果并不觉得意外。在他看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语文的路子走歪了,不仅学生们不喜欢学习语文,而且通过十几年的学习,他们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差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而且碎了一地,很难拼接形成学生听说读写一生有用的语文能力。”
  现在有不少人提出应该在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王旭明认为,语文教育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母语学科的规律,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语文当中加大比重就是一种对语文学科规律的尊重和回归。
  虽然如此,真的在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仍不是易事。
  “在教育部 一纲多本 的指导下,我们出版社在2001年就出版了一套语文教材,古文比重相对来说较大,初中的一套教材共有7个单元,其中有两个是古文。”王旭明说,确实,对于是否应该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社会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觉得古文过于难繁,有人觉得与孩子现实生活离得太远。
  对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指出:“历久弥新是古代经典的特征,因为所有那些流传下来的都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价值等观念的,不符合的就会被渐渐地淡忘。”
  “现在,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这套初中的教材由原来的7个单元减为6个,古文单元仍然是两个,跟以前相比所占比重其实是增加了。即使如此,我们还在绞尽脑汁增加古文的比重。”王旭明说,他们在小说单元中又加入了两个白话文小说单元,其实这类小说也有古文色彩。现在这套已经修订的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已经占到了35%左右。小学教材则在每册书最后都增加一个传统文化单元,“我个人以为,小学甚至可以增加到50%的古诗文和其他传统文化内容。”王旭明说。
  学古文既不能摇头晃脑
  也不要R
其他文献
从小到大,我和茶可谓青梅竹马,十分有缘。   小时候,我是和爷爷奶奶他们住在一起的。记得每天早上,爷爷都会对我说:“孙女呀,帮爷爷泡杯红茶吧。”我听了就会瞪着大大的眼睛,跑进客厅,从柜子中拿出上面画着像青花瓷一样纹路的罐子,打开上面的扣锁,拿出一个茶包,再扣上锁,放回柜子。然后我拿着专用小水壶,踮起脚尖儿,轻轻的往保温杯里倒热水,再慢慢的放进茶包,盖上杯盖。稍等一会掀开茶杯盖,低头细嗅,阵阵
河蚌忍受了砂石磨砺的痛苦,终孕育出夺目的珍珠;宝剑忍受了烈火锤炼的苦楚,终露出锃亮的刀锋;梅花忍受了寒风刺骨的挑战,终绽放出幽香的花朵。试问,又有哪份成功不是伴挫折而来?  记得小时候,刚学会走路,跌跌撞撞的向前冲,一次次因为跌倒在地而哇哇大哭,然而,父亲严厉的一句:“起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又不得不让我含着泪一次次的尝试着,慢慢的,一声声的哇哇大哭也逐渐变得内敛起来。就算妈妈要来扶我,
摘 要:“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范畴之一。历年来凡是做中国美学相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总是把它作为极其重要的部分纳入到整个中国美学体系中进行考量,其美学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我国对“味”的美学研究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构图线索,而“情味”的出现,是对“味”范畴的内涵性肢解,就某种程度而言,仍是新鲜的土壤,故本文旨在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审美辨析,意图窥探一二。  关键词:中国美学 味论 情味 美感 审
在狱中,每天午饭后到下午开始做运动前,有两个多小时特别安静的时间,比夜里还安静,因为经常梦魇的邻居们午睡时倒不叫。我认为午睡是浪费时间,从来不睡午觉,所以我特别能清醒地独占这两个多小时特别的安静。本来每天24小时都属于我,但这两小时好像更属于我,尤其是星期天的这两小时。  只要天气好,我每天中午都有一个约会,约会的对象不是人,也不是人活在上面的地球,而是比地球大130万倍的太阳。冬天的时候,阳光午
他从来没有唱过歌。他从来不在鸡窝中过夜,更别说和某只母鸡有什么交往了。  他是木头做成的,下面用一只铁脚爪支撑着,这也是他唯一的脚。他站在一座教堂的屋顶,教堂很古老了,他的年纪也很大了,不过这么多年来,从来没人敢动他一下。这座教堂的模样很像谷仓,铺满瓦片的屋脊很直,就像挺直的牛背。  但是现在,在教堂的那边出现了几个泥巴匠。  一阵风莫名奇妙地吹来,那只木鸡转了个身,看到了他们。  他们在砌墙,每
摘 要:作为国内少有的偏好历史题材的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版《赵氏孤儿》相较于元杂剧版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是主题表达、情节设置,还是人物刻画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变动。电影既赞颂了经典文学形象的不凡人格,也表达了导演对当今大众心态的时代思索。  关键词:《赵氏孤儿》 电影 元杂剧 改编 对比  时代有别,文学迥异。戏剧作为文学的一种,既是特定时代氛围和文化精神的产物,也是凝结了艺术创作者个人化追求的结
【考点解析】  各地中考对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考查,试题的命制向阅读的纵深掘进,且综合性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其中的表述题最为突出,不光考查考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故事梗概的了解,而且突出了对名著主要内容的把握和个人阅读体验的考查,也更加强调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独特体验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连线、填表、简答等。考查范围主要是重点课文和《义务教育语
病,不一定只在身体上。  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太阳让人坐立不安在树下乘凉也感到急躁。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爸爸,你也买个冰激淋吧。”孩子可爱的声音传到了焦躁的父亲耳中,“没事儿,你吃吧,我不吃。”父亲不耐烦的回答道。“那你尝尝我的吧,就一口。”孩子的再次询问,终于让父亲的忍耐程度达到了极限。  “啪”孩子手上的冰激淋
摘 要: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四行诗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一百五十四首诗歌以友谊和爱情为主线,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独特感受和精辟见解,感情奔放、形式精炼、语言含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曹明伦译本在思想内容、遣词造句、格式韵律等方面,洋溢着细腻浓烈的人文意趣、典雅隽永的东方情趣、流畅悠扬的诵读乐趣,译作优美通畅、诗趣盎然,在诗歌翻译的意美、音美、形美方面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对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传播
摘 要:黑人民权战斗士马尔科姆·艾克斯既是美国黑人民权事业的领袖,也是美国黑人伊斯兰教的一个领导者,无限忠诚于美国黑人民族的民权事业,也虔诚地信奉着正统的伊斯兰教,并以宗教为自己的精神支撑。他不惧死亡地为争取美国黑人民族的民权与美国政府做斗争,勇敢地直面美国政府和自己黑人兄弟的刺杀,对自己进行的黑人民权事业活动丝毫不退缩,直至最后遭刺杀身亡。他的这种彻底战斗,虽饱经苦难但仍坚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