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感悟,表现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pi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聆听、感悟、表现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江河大地》一课的教学就采用这种模式。“听”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感悟和知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力。
  关键词:聆听 欣赏 表现 实践
  
  聆听、感悟、表现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聆听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感悟和知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探究、相互讨论,形成基本共识,同时鼓励不同的理解,然后进行创造表现,这非常符合音乐新课标的精神。“用机敏的耳朵去聆听”“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用纯真的心灵去感悟”,用智慧和情感去创造。
  笔者在《江河大地》一课的教学中尝试了这种教学模式。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欣赏《川江船夫号子》,感受船夫号子的音乐情绪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引导学生能运用自然、乐观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表现三峡孩子热爱长江、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是在演唱中体会其热情高昂的旋律,而难点则是通过欣赏、分析《川江船工号子》,感受船工号子的音乐特点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因此笔者把本课教学分为两大部分,通过聆听欣赏、感受感悟、演唱表现等形式,解决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一、欣赏、感悟《川江船工号子》,解决难点,达成知识目标
  
  四川境内的长江被称为“川江”,水路险恶,水流湍急,船工们常年闯荡在险滩,出入于生死关口,《川江船工号子》就是他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真实写照。劳动号子是民歌的一种,是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曲调粗犷有力。教学中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用全身心去聆听旋律,创设意境,可以为他们营造想象的空间。所以在聆听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川江,明确劳动号子产生的地理环境和生活背景,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的目的。
  有分析的聆听,才能获得知识与感受。笔者把《川江船工号子》的聆听欣赏分成两个片段,单纯的聆听有可能无法让学生全都集中注意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分析研究曲子,同时也与老师在聆听过程中产生互动。所以在听的同时,分别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提高欣赏感悟效果,同时每个片段解决一个知识点,达到聆听与分析相结合,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对曲子的感受能力。
  如聆听《川江船工号子》片段一,思考:船工号子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劳动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但一领众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较固定,变化少,节奏强。
  又如聆听《川江船工号子》片段二,思考:你认为劳动号子为什么要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做强体力劳动时,为了统一行动、统一节奏、鼓舞情绪而产生的,能抒发喜怒哀乐的感情,并给人以精神愉悦的作用。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
  聆听与表演结合,在欣赏中创造。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进行初步联想,表演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启发和诱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把感受到的音乐自己表达出来,加深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听与表演相结合,体验到审美的全部过程。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后,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实践的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即兴演唱劳动号子:“同学们哪!嘿作!加油干哪!嘿作!齐心协力!嘿作!向前行哪!嘿作!”既巩固了对《川江船工号子》学习体会的总结,又通过实践再次体会演唱形式及作用,聆听和亲身体验结合,让学生对曲子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还让学生为劳动号子在歌曲演唱中的表现有了一个初步的体验,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通过聆听,欣赏并学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解决重点,达成情感与技能目标
  
  情境创设。首先教师用语言和图片创设情境: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长江上的船工走出了一条难以上青天的蜀道,更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民歌财富。听着川江上的号子,笔者突然想到了这样一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富有情感和诗意的语言、美丽的图片把三峡风光展现在学生面前。
  聆听感受。当学生沉浸在这种美丽与感动中时,笔者引导学生开始聆听与欣赏《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同时思考:①歌曲分为几个部分?②歌曲的哪个部分汲取了四川、湖北一带船夫号子的音调?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在聆听时了解这首歌的结构,其次提醒学生重点要注意的船工号子,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注意并在演唱中表现。在问题解决后让学生再听一遍,在加深并巩固知识点的基础上,同时让学生解决下一个要掌握的知识点:歌曲的情绪是热烈、欢快的。在第二遍欣赏的时候采用教师范唱的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注意老师在演唱时是如何表现的,通过教师个人基本功展现的魅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歌曲学唱。这个环节分两个乐段教学。在学唱A乐段时,让学生跟唱歌谱,给他们讲解“上滑音”的演唱方法。这也是一个知识点,然后再采用先听后练的方式,让学生注意第二句有什么特点,引出上滑音,再让他们跟唱,就比较容易掌握。接着让学生有感情地唱谱,指出这部分旋律平稳、朴实,描绘了三峡迷人的景象,唱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用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要用深情的情绪演唱。
  在B段部分音区明显提高,显得热情而高昂,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是让学生听教师范唱,感受情绪有什么变化,其次知识的把握中通过让学生轻声演唱歌谱,重点练唱最后一个乐句,提示学生延长音要唱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聆听欣赏自主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教师的示范、提示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能。
  基本技能的掌握为歌曲的完美演绎夯实了基础。在歌曲演唱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表现三峡孩子热情高昂的情绪,笔者让歌曲B段中试着加入“嗨”,用创造的方式演唱歌曲顿时就显得有厚度,富有情感色彩,把歌曲的情感表达推向一个高度,唱出孩子们与三峡一起成长的幸福感。
  知识的拓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巩固新知识,因此最后一个环节笔者安排了拓展学习。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劳动人民由于不同的生活和劳动环境创造了丰富的劳动号子,学生对不同的劳动号子的欣赏有助于他们开拓视野,所以笔者让学生聆听和欣赏《黄河船夫曲》。选择这首歌一方面它是典型的北方号子,同时也是船工号子,在内容上有一些共同点,但由于产生的地域不同,在音乐特色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学生通过比较可以明显发现本课学习的曲子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把握。这样让学生通过对南北船夫号子的音乐情绪和风格有感性的认识,便于了解南北劳动号子不同的音乐特色,丰富知识,开阔知识面。
  聆听是运用思维主动去进行情感体验,只有在感官体验到情感后才能产生理性思考,只有在这样的思考之后才说得上认识美、理解美,进而去创造美,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最终目标。聆听、感受、表现这一教学模式将所有的教学环节统一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演唱、感受、体会,通过聆听学生感受歌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重点、难点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挖掘学生潜力,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隆亭中学)
其他文献
笔者在房山区石楼镇从事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的三年,正值北京市推广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时期,也正是北京市进行初中教育改革的大好时机。在此期间,笔者积累并总结了一些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一、人生目标与学习的动力  很多农村的中学生还没有树立远大志向。农村的生活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学生与外面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普遍表现为见识较少、知识面较窄、思维的局限性较明显。很多农村学生上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走出农
孩子的健康是许多父母最关心的问题,而很多疾病其实都源于儿童期不良的生活方式。数据表明,很多儿童没有摄入足量的水果和蔬菜;在美国有超过1/3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都食用快餐,有1/3的儿童超重或肥胖;全球有9%的儿童乳牙龋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该如何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有研究者近期梳理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成果,结果发现,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1.
一、父母心理控制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心理控制(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简称PPC)是指父母试图通过鼓励孩子依赖自己、抑制孩子的个体化发展、使孩子的自我意识缺失等心理策略来控制孩子的一种教养行为。研究者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心理控制的过程通常是带有侵入性和操纵性的。父母在维系亲子关系时,可能会采取一些比较隐蔽的策略,如灌输焦虑和诱发内疚感,迫
[摘 要]学生所持有大量迷思概念就是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面对的一类真问题。通过发现并识别迷思问题,组织学生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交互学习与探讨的机会,可修正并整合学生的碎片化认知,达成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教师和研究者应对跨学科融合教学中人的认知结构发生的同化和顺应、群体迷思概念发生转变的机制开展更深入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教学;协作学习;迷思概念;科学概念  一、实践背景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妇联九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三十条。  《通知》强调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出了学校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严格依照课标教学、均衡编班配备师资、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采取等级评价方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对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化学实验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清晰、生动或神奇的想象,透过现象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学生要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2010年9月22日至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苏安学院的2010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通过两个月的课堂学习、交流,我的英语听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口语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特别是坚定了运用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在学习期间不断与来自全省各地的英语教师进行交流,虚心学习,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育教学水平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与加拿大教师的交流,了解了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摘要:引进优质的国外师资是衡量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直接引进、合作培养、教学监督等模式引进师资,但这些模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办学成本、教学效果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完善与改进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师资引进模式成为我国高校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外合作 高等教育 师资引进 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引进优质的教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文章以疫情期间广东省广州市康纳学校开展的线上家居指导为例,探索、分析了线上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家校协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家居训练;孤独症;家校协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为教育公平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高效历史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中的“效”既指“效果”,也指“效率”,更指“效益”。“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高效”不仅指教师高效地讲解,也指学生高效地学习,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展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原因   大致有以下三种:目标模糊、教学随意;情景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