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发展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que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必然从根本上有力存进城市文化的提升与变革;另一方面,城市文化空间的的国际化发展必然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飞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城市文化 互动发展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高速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一跃而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方向。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指出,21世纪,世界教育将出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终身教育,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三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世界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潮流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军事和经济实力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始终引领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沿,而以中国为核心的发展中国家也不遗余力地通过引进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管理方法而不断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求。
  当代社会,世界各国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相互合作,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本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放在国际大环境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过程。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提出扩大教育开放,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纲要》同时提出“ 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已被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加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国际联系、促进国际合作、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文化的概念
  城市作为人类物质与文化的汇聚中心,在与人类互动生存与发展中,孕育着自己独有的特征与内涵。它不仅包含着人类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制度和模式,还提炼出了人类思想上所独有的气质与精神,从而打造了人类独有的城市文化空间。首先,作为城市主体的人,其本身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所认同的社会规范都决定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也是城市文化积淀的进程。其次,组成城市文化空间的各个要素之间互为因果、互动发展。一方面,具体的物质要素如:自然景观或历史建筑等,从形式上提供了城市文化的场所和必备条件;另一方面,感性的人文要素如:经济活动或文化贸易往来等,从精神上铸造着城市文化的核心内涵,再加上其他动态因素如:城市文化符号与象征或城市魅力等,在城市文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内容,从而使得人类与城市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互动共融。因此,不断探究城市文化空间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互动关系,既是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文化层面深层原因的必然选择,也是探究城市文化空间拓展根本原因与规律的迫切需求。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发展和探索,逐步具备了向世界展示自身、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再辅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拓展自身教育平台,诸多有利因素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同时,我国的城市正经历着“城市—国际”、“城市—乡村”的两级拓展。相对于城市向乡村的拓展来说,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更为深刻。在此背景下,城市文化所发生的变革是深刻而富有意义的。城市文化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为城市文化的繁荣提供生存土壤,二者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首先,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必然带来城市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城市文化的变革与发展首先受到其主体的制约。毫无疑问,作为城市文化空间的使用主体-----居民,一方面既承载着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从主观上塑造和改变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向。具体来说,作为城市主体的人由于其教育程度的差别,必然会致使城市文化在教育层面被分成三六九等,而个体的精神文化、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必然在城市文化空间的拓展中得以整合。同时,个体的文化价值又反作用于城市主流文化的各个发展要素,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制度的根本变革以及精神文明发展。
  其次,城市文化的发展必然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城市文化的发展必然从客观上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环境,不仅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更为密切,而且作为社会建设和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也必然深受其影响。城市文化的不断加深与拓宽,必将刺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它既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又引领着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城市的国际化推进进程必然会推动师生国际交流、教育资源共享等各个层面,因此,城市文化的发展必然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契机。
  四、结语
  现代城市文化空间提升与拓展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两者都互为前提且互为因果。因此,为了最终实现我国社会城市化和社会化的进程,并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国家化步伐与全球经济化发展趋势相一致,将两者始终紧密相研必将取得双赢的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李永强.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3]于轶.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危机和出路[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4]赵丽霞.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
  崔丽,女,1972年10月出生,河北安平县人,硕士,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教学、语言测试、外语教师发展
  王玮,女,1979年11月出生,硕士,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语言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社科基金“城市文化空间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互动研究”(课题编号:HB12JY052)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如今社会,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已是国家、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迫切需要,也是生物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归宿。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是推进基础教育全方位变革的突破口。它对于基础教育的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联系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及结构进行分析,具体的目标定位就是要以人为本
期刊
期刊
总所周知,学生的认识活动实际上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一组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因素的前提和保证,是学校全面实施教育的需要,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涵现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学生主体性的主要特征,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主体性的教育。  《小学教育心理学》书中指出:小学儿童是幼稚的、天真的、好幼的、好奇的,喜欢模仿成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明显。由于他们刚从父母身边走进学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 观察串珠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关系.方法 建立模型,取大鼠瘢痕组织,行原代及传代培养.慢病毒干扰串珠素表达后,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Western blot和噻唑蓝(MTT)法分别检测串珠素表达和细胞增殖率的变化.结果 慢病毒感染后成纤维细胞串珠素mRNA表达降低(75.1±1.1)%,串珠素和bFGF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低血清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