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过关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w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与写字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基础的教学是一个无法躲避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字词学习能力,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值得教育工作者不停地探索。
  近几年来,涌现出来不少字词识记方法,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词语抄写、词语分类等。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都未能完全解决学生字词识记量大、教师工作量大而效率低下、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的问题。针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推出了“基础过关课”这一课型。
  “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将语文教材、课外拓展阅读材料、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及综合性学习等围绕单元主题大胆取舍,进行有机重组,形成单元教学材料,再进行教学的方法。基础过关课是整合形成单元教学材料后,处理教材内容的第一课时,是整个教学模式中的基础课。该课分两课时完成,即“基础过关课一”和“基础过关课二”。此课的主要任务为教师、小组检查,教师指导学生识读一、二类生字词,会正确美观地书写一类生字,运用多种检查与改正方式确保字词全过关。
  整个单元的字词只依靠两个课时就能达到班内人人过关,显然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课前充分的预习必不可少。单元自主预习课是先学后教的起始,是学生自主学习、诚信习惯的检测,自主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基础过关课的成败。我们在单周的周一开始基础过关课的运行,在双周的周四进入单元自主预习课,周四、周五再加周末的预习工作,为新一单元的基础过关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单周周一开设“基础过关课一”
  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一般设
  定为:
  1. 能够正确、熟练地朗读本单元精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单元二类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3.正确识记本单元一类生字。
  课型名称既然为“过关课”,那么教学过程就要分为三个过程展开——课文诵读关、字词认读关、 字词听写关。
  (1)课文诵读关。周一早上7:45后开始检查精读课文的朗读情况,作好记录,教师统计、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
  (2)字词认读关。具体分三个步骤完成:
  ①出示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检查时学生读错的词语,首先选各组1号或2号示范读,纠正字音,然后同桌互查、互教,争取人人过关。最后教师抽查,选各组3号或4号过关读,纠正字音。教师根据认读情况确定需二次认读过关的重点词。
  ②出示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首先选各组1号或2号示范读,纠正字音。然后教师抽查,选各组3号或4号过关读,争取人人过关。最后齐读强化巩固。
  ③学习本单元四字词语依然采用范读、过关读和抽查读的形式进行,力保人人过关。
  (3)字词听写关。写前着重提醒易错字,提醒注意区分形近字等。听写生字时读词写字,听写本单元会写的生字——只写字。听写完成后同桌对照大屏幕互批,同桌互相交流,说明错因,互帮纠错。批改结果一出来,紧跟着进行两种任务安排:有错的改错,全对的把字练写美观。此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听写情况,确定需重点指导的字。三关完成后,收本节课听写纸,教师逐一批阅,统计出错情况,作好记录,准备下一节过关课上指导书写。
  二、周二开设“基础过关
  课二”
  “基础过关课二”是对“基础过关课一”的补充、巩固和提升。本课时设定的学习目标为:
  1.能够正确、熟练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查缺补漏,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所有词语。
  3.正确、美观地书写一类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仍分为三关进行——课文诵读关、字词认读关、 字词听写关。
  (1)课文诵读关。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作好记录,教师统计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同时对周一课文朗读没过关的进行二次过关检查,力保人人过关。
  (2)字词认读关。出示“基础过关课一”中认读出现问题较多的词语(教师根据本班学情确定)。指名范读,强化字音,然后全体起立,同桌互查,清查出错者,逐一过关。最后全班齐读,强化巩固。
  (3)字词听写关。
  ①出示上节课听写出错多的词语,齐读,强化巩固并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
  ②指导重点字,如出错较
  多和书写不美观的共性字(教师根据本班学情确定需重点指导的字)。
  ③听写本单元在“基础过关课一”中出错较多的一类生字组成的词语。请两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听写纸上听写。
  ④师生共评。教师针对黑板上的听写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强调存在的共性错误。
  ⑤互批互教。同桌对照大屏幕互批,互相交流,说明错因,互帮纠错。出错的学生错一改三,全对的学生练习写美观。
  “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基础过关课操作流程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依托,分组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定时轮换。在这一课型中还以小组整体赋分制度为辅助,1号出错减1分,3、4号全对分别为小组加1~2分,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动力和目标,1号、2号主动帮助,3号、4号积极努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练习和表达展示的机会。
  基础过关课以学生的自主预习课为前提,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以字词基础人人过关为目标,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掌握字词基础。王希锋校长在《小组合作不吃大锅饭》一文中说过:“师动不如生动,生动不如互动。”基础过关课上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于要点处及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的字词掌握过程积极主动,掌握效果扎实牢固,真正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的學习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人生就像是一场奇遇,无与伦比,在最美的年华遇见睿智风趣的恩师,学会了不退缩、不放弃,毅然决然坚持与梦想携手漫舞青春,不负时光老人也留不住的刹那芳华……  初次见面 一心向贤  依然记得与徐特初见的那幕,他坐在办公椅上,不苟言笑的模样,目光似是严厉。新调入师父学校的我有点忐忑。师父看出我的拘谨,询问我之前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他风趣的谈吐扫去了我的不安,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当时我心里暗想,在他领导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该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校在单元整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本校实际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平等地对话,积极地探究,主动地思考,热切地互评,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源自学生自己的、自然而然的学习气氛,同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新偏旁。音:重点读好轻声词;形:借助图片记住象形字“朵”,理解“满”的字义,记住字形;义:借助部件区别“颗”和“棵” 的字义。  3. 初读课文,了解诗歌自然段划分。抓住关键词句“满地”“满天”“这里”“那里”“真比……还多”,在朗读过程中体会鲜花、星星的数量多、品种多、色彩多,并
代璐老师执教的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一课,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想象思维是有路径的,想象指导也该是有策略的,找到精准的知识才能让想象从“无意识”到有“法”可循,这样的习作课让我受益匪浅。一、抓特点,想得奇妙  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作文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想象作文,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想象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把
诗是最为精粹的文学样式。诗歌,作为语言的高级形式,是对美的一种极致追求。在笔者个人情感当中,始终怀着一种对诗的亲近,也不间断地带着学生读诗。然而不可否认,小学的诗歌教学可以称得上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盲区”。一是由于我们的语文教材在编排上,诗歌所占的比重很小;二是因为诗歌教学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但笔者认为诗歌是儿童成长时期最有营养价值的“母乳”。“不学诗,无以言
一、注重倾听引导,做到听说结合  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美丽的校园。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认为校园哪个地方最美呢?  (生答略)  师:校园美丽的地方太多了,请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校园最美的地方。小组合作,四人轮流交流,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交流时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每个同学交流完之后,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评出讲得最好的同学准备在全班  交流。  (小组交流
有人说,阅读就是在他人的文字中发现自己。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是一个未完成的图式结构,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具体化,以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作品中的空白处填充起来才能完成。儿童阅读同样如此。他们只有在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感觉感受,参与文本意义的重构,文本作品才有存在价值,阅读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的意义。成长是一个慢过程,阅读是慢慢地浸润。儿童阅读力的提高不是“
师:同学们,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看看这些人物,你们都认识吗?(伴随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大屏幕徐徐出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学生兴奋地说着人物的名字。)  师:(微笑地)今天我们将一同来学习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编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看,这是本节课中出现的词语,你能读准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  2.学习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错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鱼画到了纸上》。(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教材分析】  《冬不拉》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哈萨克族民间的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一种叫作“冬不拉”的民间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体形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王子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