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支架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广泛应用,首先就需要教师搭建初步的道德支架,然后不断地对支架进行规划与改革,其次就是要对情景进行构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样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开发,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有效的语文学习,通过构建支架教学法,将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的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支架教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在20世纪的时候,就有一些教育学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一名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然后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发掘,并且发掘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精准的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在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去先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然后构建支架来为复杂的知识进行分析,并且能够不断的对支架进行创新与改变,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以及语文的思维能力。
1动态应用所建立的支架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设置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不断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也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地完善与设计,再通过支架构建的过程当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整体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
1.1从了解学生学情入手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精准地找对学生学习与文本的交汇处,利用学生所会的知识与未学的知识制造信息差,从而引起悬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已知的知识当中构建一架桥梁,向潜在知识进行转化。例如当教师讲解《雷雨》这门课程时,学生都会初步地了解戏剧是什么,但是文本对学生来说仍然具有着较强的挑战性,所以教师在导入部分就应该利用多媒体设备等来对《雷雨》进行播放,可以是改编的一些电影,也可以是改编的话剧,让学生了解雷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引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1.2教师要充分地研读文本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对文本内容进行充分地研读,找准如何进行教学的主线,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重难点,然后要不断地对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加工,剔除不符合學生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知识,并且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地对教学实践内容进行改革与完善,及时地调整支架,满足班级内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例如《雷雨》这篇文章人物关系较为复杂,那么人物的性格特点就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重难点,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活动主线,让学生贴合实际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设计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运用动态过程来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搭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仅是一张白纸,而是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的,因此在采取支架教学模式的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够套用模式对学生进行机械地灌输,要充分地根据学生的性格与特点来对知识进行加工,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才能够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防止出现目标较多较大的现象。例如《雷雨》这篇文章,教师就可以从戏剧语言以及矛盾冲突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学会如何赏析人物。
2注重情景构建把握主线内容,加强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已知经验与未知经验进行不断的重叠与联系。教师要将文本当中的未知知识传递给学生,那么首先就要对情境进行构建,情景构建是帮助学生能够理解静态的文本内容,在真实的情景当中,通过体验帮助学生转化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转化来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让教学内容不断的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学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对文本进行支架框架,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整体教学当中的关键点,学生要具有成长性和引导性,那么教师就需要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在支架式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并且采取合作探究以及独立探究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能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加强学习的效果,高中阶段的学习往往不局限于表面,更多的是对情感进行深度的挖掘,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意义,那么就要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探索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总结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要促进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来对情感进行主动的分析。
教师也要根据每个班级内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的兴趣,来对同班同学的学习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师就可以将其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进行信息的交流,在互动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遵循平等的原则,保证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良好地沟通与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能够互相尊重,为合作探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结语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教育的不断改革,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采取支架式教学法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语文素养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九俊. 以思维导图为支架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索[J]. 江苏教育研究. 2019(35)
[2]高艳红. 问题支架在深度阅读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以《合欢树》教学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9(10)
[3]徐梅. 支架:决定阅读教学效果的自变量[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27)
[4]朱晓方. 开展支架式阅读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08)
作者简介:姓名:刘馨灿,出生年月:1993年6月,性别:女,籍贯:四川筠连,民族:汉族,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单位:四川省筠连县中学,邮编:645250
关键词:支架教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在20世纪的时候,就有一些教育学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一名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然后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发掘,并且发掘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精准的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在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去先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然后构建支架来为复杂的知识进行分析,并且能够不断的对支架进行创新与改变,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以及语文的思维能力。
1动态应用所建立的支架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设置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不断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也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地完善与设计,再通过支架构建的过程当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整体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
1.1从了解学生学情入手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精准地找对学生学习与文本的交汇处,利用学生所会的知识与未学的知识制造信息差,从而引起悬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已知的知识当中构建一架桥梁,向潜在知识进行转化。例如当教师讲解《雷雨》这门课程时,学生都会初步地了解戏剧是什么,但是文本对学生来说仍然具有着较强的挑战性,所以教师在导入部分就应该利用多媒体设备等来对《雷雨》进行播放,可以是改编的一些电影,也可以是改编的话剧,让学生了解雷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引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1.2教师要充分地研读文本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对文本内容进行充分地研读,找准如何进行教学的主线,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重难点,然后要不断地对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加工,剔除不符合學生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知识,并且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地对教学实践内容进行改革与完善,及时地调整支架,满足班级内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例如《雷雨》这篇文章人物关系较为复杂,那么人物的性格特点就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重难点,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活动主线,让学生贴合实际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设计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运用动态过程来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搭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仅是一张白纸,而是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的,因此在采取支架教学模式的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够套用模式对学生进行机械地灌输,要充分地根据学生的性格与特点来对知识进行加工,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才能够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防止出现目标较多较大的现象。例如《雷雨》这篇文章,教师就可以从戏剧语言以及矛盾冲突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学会如何赏析人物。
2注重情景构建把握主线内容,加强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已知经验与未知经验进行不断的重叠与联系。教师要将文本当中的未知知识传递给学生,那么首先就要对情境进行构建,情景构建是帮助学生能够理解静态的文本内容,在真实的情景当中,通过体验帮助学生转化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转化来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让教学内容不断的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学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对文本进行支架框架,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整体教学当中的关键点,学生要具有成长性和引导性,那么教师就需要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在支架式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并且采取合作探究以及独立探究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能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加强学习的效果,高中阶段的学习往往不局限于表面,更多的是对情感进行深度的挖掘,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意义,那么就要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探索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总结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要促进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来对情感进行主动的分析。
教师也要根据每个班级内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的兴趣,来对同班同学的学习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师就可以将其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进行信息的交流,在互动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遵循平等的原则,保证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良好地沟通与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能够互相尊重,为合作探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结语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教育的不断改革,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采取支架式教学法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语文素养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九俊. 以思维导图为支架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索[J]. 江苏教育研究. 2019(35)
[2]高艳红. 问题支架在深度阅读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以《合欢树》教学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9(10)
[3]徐梅. 支架:决定阅读教学效果的自变量[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27)
[4]朱晓方. 开展支架式阅读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08)
作者简介:姓名:刘馨灿,出生年月:1993年6月,性别:女,籍贯:四川筠连,民族:汉族,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单位:四川省筠连县中学,邮编:64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