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教体系视阈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立交桥”,更是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新时代下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重要举措。中高职衔接中,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课程结构是核心,制度保障是必要条件。从中高职衔接工作现状入手,针对中高职衔接过程培养目标脱节、课程建设缺乏延续性、制度保障乏力等问题,结合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衔接;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154-02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尤其是近20年,我国的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全国约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约928.24万人,在校生约2685.54万人,其中中职学校约1.03万所,年招生约559.41万人,在校生约1551.84万人;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年招生约368.83万人,在校生约1133.7万人。发展规模为世界最大。(如图1)(数据和图表来自2019年02月19日 10:42 教育部网站)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实施,对我国职业教育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中高职教育衔接, 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从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来看,我国已形成多种类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湖北省为例,主要有“3+2”分段、“五年一贯制”、“3+3”对口升学等。从近年实行的结果来看,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贯通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问题
   (一)培养目标脱节
   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没有体现差异性。办学实践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将中职对口升学学生和普通高中升学的学生在培养规格、培养层次和专业技能方面区别对待,没有提出明确的差异性目标。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脱节。大多数中职学校在育人实践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实操技能及就业质量,而忽视了学生理论基础的培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理实并重”的高技能人才,当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生升入高职学习后,面对更深、更难、更广的理论知识,大部分学生表示不适应。
   (二)课程体系缺乏延续性
   若在课程层面衔接不顺畅,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将会大打折扣。一方面专业理论课程内容重复较多。主要是因为中高职尚未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中高职没有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甚至在有些专业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还是同一版本。另一方面文化基础课程没有体现层次性。依据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的课程体系,高职属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课程的编排主要着眼于普高生。而中职课程编排的原则是“必要、够用”,课程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存在差异。
   (三)制度保障乏力
   主要体现在招生制度上,“3+2”分段的办学方式发展多年,并未出现预期的“火爆”,具体表现为教师热学生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高职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等缺乏连贯性、规范性。一方面, 高职的招生比例分配不均匀。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所有升学模式中,中职生录取的比例都较普高生比例小。另一方面,高职招生对象针对性不强。相对而言,中职生是高职办学较为理想的生源,因为中职生相对普高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还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从录取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更希望招收普高生,这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原因分析
   (一)专业目录不衔接带来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调研发现,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尚不能无缝对接,截至2019年,国家相关部门联合行业、企业,发布了新修订的高职专业目录,共包括高职专业77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41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230个。(如图2)(数据和图表来自2019年2月19日10:42教育部网站)
   2019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工作,研究确定增补46个新专业,修订后中职专业(367个)与高职专业(770个)衔接尚有差异,所对应的文件对职业标准描述也不够具体详细,这将导致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难以界限清楚。
   (二)生源构成多样性带来课程体系缺乏延续性
   一方面是高职生源构成与职业教育相脱节。根据近年高职院校学生录取比例来看,面对普高生源较中职生源多样的生源结构现实(近年生源结构有些调整),高职制定课程体系时,考虑更多的是普高课程,这导致文化课科目中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较薄弱的中职生源感到学习困难。另一方面课程设计理念缺乏延续性。大部分学校都是根据本校的教学标准进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缺乏“一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专业教学标准的考虑,导致中高职课程衔接总体上缺乏延续性。
   (三)缺乏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带来中高职衔接表面化不深入的问题
   一方面从中职角度来看。经费不足是中高职衔接乏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开展中高职衔接工作,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作保障,若没有完善的经费制度,则难以调动中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高职角度来看。中高职衔接后,各种形式贯通培养的招生名额挤占了高职原有的招生名额,且学制比原来减少一年,高职的办学利益受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势必导致中高职衔接表面化不深入。    三、对策建议
   (一)多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确保培养目标的科学性
   首先应组建一支由双方教务部门负责人,中高职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及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协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双方的任课教师定期召开教研会,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等校企精准对接、合作育人模式,确保联合培养落到实处。如在工作实践中,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识岗实习,带领中职学生到高职学校参观,让中职学生对自己毕业后升入的学校有感性认知。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参观,让学生了解一定的企业文化,初步了解将来的就业岗位等。其次,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差异性。一般来说,中职生的能力要求与高职生的能力要求有一定差异,中职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是“掌握胜任某一特定岗位所需的文化理论知识及相应的专业技能”,而高职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是“应掌握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达到高等教育水平”。在制订培养目标时,必须突出二者的差异性与层次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中高职之间衔接。
   (二)建立保障运行机制,确保中高职衔接不偏离轨道
   一是建立统筹中高职衔接的管理制度。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中高职、企业共同参与,通过制度释放中高职办学活力,提高衔接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二是建立中高职衔接专项经费制度。为打破中高职原来各自为政的“脱节”局面,需要重新设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等,这无形中加大了中高职办学经济压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适当增加办学经费的投入,为中高职衔接“铺路”。三是完善招生制度。适当扩大高职院校对口中职招生比例,这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高职招生时应增加专业技能考核在录取分数中的权重,突出面试环节的针对性,这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人才,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三)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巩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
   首先要联合成立中高职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其目的是共同担负起职业教育使命。教育集团(联盟)建立后,中高职院校就有了共同的平台,就可以建立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制度,广泛听取兄弟院校和企业意见,共同推动中高职教育共建共享,更好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其次要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当前衔接过程中的问题,中高职应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破除目前存在于中高职衔接间的藩篱,促进中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深度合作,从而形成职业教育利益共同体,共同探索中高职衔接新出路。
   参考文献:
   [1]张涛,刘刚,刘明焕.新时代中高职教育衔接办学模式的思考:以天津三二分段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
   [2]徐晓鸣.“绿色教育”视角下的职业院校环境教育人才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单换儿.产教融合政策执行的研究[D].廣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4]王梦云,宋美玲.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3).
   [5]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EB/OL].http://www.gov.
  cn/xinwen/2019-10/10/5438011/files/9b01fafda7e240058461aa997
  e3cc007.pdf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要yào是shi你nǐ在zài野yě外wài迷mí了le路lù,可kě千qiān万wàn别bié慌huānɡ张zhānɡ。大dà自zì然rán有yǒu很hěn多duō天tiān然rán的de指zhǐ南nán針zhēn会huì帮bānɡ助zhù你nǐ辨biàn别bié方fānɡ向xiànɡ。想xiǎnɡ一yi想xiǎnɡ,生shēnɡ活huó中zhōnɡ,如rú果ɡuǒ迷mí了le路lù,你nǐ该ɡ
期刊
我wǒ的de爸bà爸bɑ是shì一yì名mínɡ人rén民mín警jǐnɡ察chá。他tā工ɡōnɡ作zuò繁fán忙mánɡ,经jīnɡ常chánɡ顾ɡù不bu上shànɡ关ɡuān心xīn我wǒ和hé妈mā妈mɑ。看kàn到dào其qí他tā小xiǎo朋pénɡ友yǒu都dōu有yǒu爸bà爸bɑ陪péi伴bàn,我wǒ常chánɡ认rèn为wéi他tā不bù喜xǐ欢huɑn我wǒ。而ér妈m
期刊
[摘 要] 针对当前电子对抗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瓶颈,精准对接新大纲下人才培养的任务需求,抓好专业课程设置。在深入分析教学大纲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电子对抗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课程优化设置的具体方法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强该类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教学大纲;专业课程设置;电子对抗  [中图分类号] G645
[摘 要] 中职学校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具有抽象性强、难度大等特点,加之中职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如果教师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出现知识与技能脱节现象。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就要结合现代学徒制,发挥师傅教育优势,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爸bà爸bɑ是shì个ɡè爱ài睡shuì懒lǎn觉jiào的de人rén。每měi天tiān早zǎo晨chen,他tā都dōu是shì最zuì晚wǎn起qǐ床chuánɡ的de人rén。  丁dīnɡ零línɡ零línɡ,闹nào钟zhōnɡ响xiǎnɡ了le。我wǒ揉róu了le揉róu眼yǎn睛jinɡ,拉lā开kāi窗chuānɡ帘lián,阳yánɡ光ɡuānɡ悄qiāo悄qiāo地de
期刊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地同胞,血脉相连.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促进闽台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台湾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提升闽西南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打造闽粤赣边职业教育
[摘 要] PLC课程是高职电气工程类专业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其不仅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对学生的求职就业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是电气工程方向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发展与研究的关键台阶。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改革,PLC课程同样需要全面转型与升级,以适应当前时代下的教育环境,满足社会与企业对电气工程人才的需求。以此为研究背景,从落实前期准备、实施多元教学法、应用技能大赛三个方向为切入点,探求
山东,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独特的文化地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鲁学习,为山东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跨文化适应为
[摘 要] 主題党日是各级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方式,高校学生党支部通过创新主题党日的内容、形式,以专业特色、需求导向和志愿服务三个维度深入社区开展主题党日,充分结合了大学生的成长特点、专业背景,使主题党日呈现了主题鲜明的特色,党员实现了深度参与的教育效果,党支部形成了“党建+”的育人品牌。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
[摘 要] 矩阵位移法是结构力学里一个很重要的原理,计算过程简单,适合编程计算。对矩阵位移法进行了课堂讨论,建立了杆件在三维空间的单元刚度矩阵,基于建立的单元刚度矩阵建立了十字交叉杆件的整体刚度矩阵,并将理论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将结构力学书中的矩阵位移法扩展应用到了更加一般的空间结构分析,这样既能丰富并扩展结构力学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 键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