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母语学科,语文及其基本素养是学习并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非物质因素。所谓语文素养,简单地说,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学科综合素养。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呢?笔者立足于读写教学角度,拟就三个基本环节作如下探析。
一、立足“放手”,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围绕文本问题(教师提出,或学生提出),在充裕时空条件下,深入到文本中去阅读与思考、想象与感悟、操作与实践。即使部分学生找到了答案,还要让他们尽情地“议一议”。在这期间,教师应更多地走进中等生和潜能生群体,和他(她)们一起读与思、想与议,努力寻求具有个性化的问题答案。以《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为例。笔者提问: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如何种菜的?如何铲地的?如何浇水的?这些问题看起来并不难,要找全这些答案却并非容易之事。只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小学生去读、思、画,他们才能“阅尽文本、求取真经”。
二、立足“品读”,努力引导学生涵咏文本语言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属性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与涵咏”来寻得语言文字的“芸芸众美”,不仅有利于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和感悟力,这正是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最基本环节和最有效手段。以《卢沟桥烽火》教学为例。在描写日本鬼子偷袭卢沟桥时,“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黯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在描写中国军队偷袭被日军占领的卢沟桥时,则是“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对于同是“偷袭”军事战术,作者在用词上是迥然不同的,这种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有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对“偷偷地”与“悄悄地”、“摸来”与“进发”进行“对比”品味,让他们从中充分感悟到作者对日本鬼子“阴险与狡诈”的“鄙视与憎恨”,对中国军队“机智与勇敢”的“赞扬与敬佩”。由此可见,语言不仅有“温度”,而且有“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分的。
理解力是语文学习力的核心元素。逐步培养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同样可在厚积薄发中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体悟能力,逐步加强他们的积累和积淀。对于语文学科素养来说,这是“鸟之双翼”现象。
三、立足“仿写”,努力引领学生走向读写相长
一个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人,他除了乐于感受文本的情节内容外,还会被其中的语言文字所吸引和享用,久而久之,就会在自己的说和写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的课程实践活动,有利于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双赢”效果。
以最基础、最常用、最实在的“仿写”活动为例。《广玉兰》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写道:“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在描写广玉兰“花态、花香”的这段话中,语言文字不仅可感有序、修辞精美,而且详略有致、结构清晰,更是洋溢着喜闻乐见的情感元素。课堂教学时,笔者在指导学生理解、品味这段语段文字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尝试描写一种自己比较熟悉的植物花木。再如《夹竹桃》,开头运用了“先抑后扬”的笔法。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同类比较”,运用了“无不”“无……不”句式,运用了拟人、排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非常诗意地寫出了夹竹桃那“花开三季”的可贵韧性。所有这些,都是引领学生仿写练笔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基本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元的。然而,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有效放手”“深入品读”“积极仿写”等三个基本环节,就一定能够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实实在在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225003)
一、立足“放手”,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围绕文本问题(教师提出,或学生提出),在充裕时空条件下,深入到文本中去阅读与思考、想象与感悟、操作与实践。即使部分学生找到了答案,还要让他们尽情地“议一议”。在这期间,教师应更多地走进中等生和潜能生群体,和他(她)们一起读与思、想与议,努力寻求具有个性化的问题答案。以《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为例。笔者提问: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如何种菜的?如何铲地的?如何浇水的?这些问题看起来并不难,要找全这些答案却并非容易之事。只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小学生去读、思、画,他们才能“阅尽文本、求取真经”。
二、立足“品读”,努力引导学生涵咏文本语言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属性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与涵咏”来寻得语言文字的“芸芸众美”,不仅有利于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和感悟力,这正是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最基本环节和最有效手段。以《卢沟桥烽火》教学为例。在描写日本鬼子偷袭卢沟桥时,“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黯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在描写中国军队偷袭被日军占领的卢沟桥时,则是“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对于同是“偷袭”军事战术,作者在用词上是迥然不同的,这种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有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对“偷偷地”与“悄悄地”、“摸来”与“进发”进行“对比”品味,让他们从中充分感悟到作者对日本鬼子“阴险与狡诈”的“鄙视与憎恨”,对中国军队“机智与勇敢”的“赞扬与敬佩”。由此可见,语言不仅有“温度”,而且有“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分的。
理解力是语文学习力的核心元素。逐步培养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同样可在厚积薄发中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体悟能力,逐步加强他们的积累和积淀。对于语文学科素养来说,这是“鸟之双翼”现象。
三、立足“仿写”,努力引领学生走向读写相长
一个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人,他除了乐于感受文本的情节内容外,还会被其中的语言文字所吸引和享用,久而久之,就会在自己的说和写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的课程实践活动,有利于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双赢”效果。
以最基础、最常用、最实在的“仿写”活动为例。《广玉兰》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写道:“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在描写广玉兰“花态、花香”的这段话中,语言文字不仅可感有序、修辞精美,而且详略有致、结构清晰,更是洋溢着喜闻乐见的情感元素。课堂教学时,笔者在指导学生理解、品味这段语段文字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尝试描写一种自己比较熟悉的植物花木。再如《夹竹桃》,开头运用了“先抑后扬”的笔法。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同类比较”,运用了“无不”“无……不”句式,运用了拟人、排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非常诗意地寫出了夹竹桃那“花开三季”的可贵韧性。所有这些,都是引领学生仿写练笔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基本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元的。然而,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有效放手”“深入品读”“积极仿写”等三个基本环节,就一定能够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实实在在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22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