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新闻学的实然、应然和概念体系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时代新闻学理论体系应当如何建构与发展?通过采用德尔菲函询法对8个国家的45位资深新闻学研究者的深入调研,论文得以归纳出主流学界关于数字新闻学理论的四种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建构了数字新闻学的概念体系.研究认为,数字新闻学以"技术-文化共生论"为认识论基础,拥有新闻生态研究与新闻行动者研究两大基础范畴,同时包含以专业主义为核心话语、以信息民主为价值目标的规范理论面向,是新闻学在新的技术与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来的新范式.应当进一步探索数字新闻学的"实然"和"应然"维度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庚子事变期间,清廷宣战引发了整个事件的高潮.经考证,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宣战上谕最初并未发给地方.袁世凯利用电报提前传达并对外隐瞒了同日廷寄谕旨的宣战态度,引发了东南督抚的自保因应.与此同时,五月二十九日南北失联后内廷首条电谕通过保定电局发出.由于信息机制的混乱,保定将宣战等谕旨也一并发递给地方,引发了第二次宣战危机.东南督抚与电报局总办盛宣怀继续控制电报消息,张之洞以谕旨之间的时间差化解了不利于地方的重复宣战,保证了长江一带的稳定.宣战谕旨的一波三折呈现了电报技术在晚清政局中复杂而关键的作用,以及在
《公闻报》作为日本在华第一份英文官报,经历了由民间报纸嬗变为官报的身份转换,接受了陆军省和外务省的"共治",最后由外务省独立管理直至终刊.外务省档案揭示了该报极为复杂而曲折的历史,也更新了人们对于该报的相关认识.《公闻报》作为日本在华官办英文报的尝试,天津总领事馆的新闻操纵即是以该报为中心而开展的,造成该报终刊的真正原因是触犯了外务省新闻操纵的规矩:"报道和论调须接受外务省的指导"、"不得透露与日本官宪的关系".《公闻报》的兴衰,折射出近代以来日本官宪以金钱为利器,谋求对于在中国的新闻报刊从事
本刊2020年度优秀论文近期评出.编辑部在全年刊发的12期共84篇论文中初选出29篇作为候选论文,由本刊编委本着"认文不认人"的原则,各自给这些论文打分排序.3月23日举行编委会全体会议.编委会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经投票表决,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获选优秀论文是(按期刊号顺序排列):
期刊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代印刷媒介的兴起,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五四进步报刊不但为中共建党营造了现代政党必需的媒介环境,在早期党组织的凝聚过程中发挥了"组织者"的功能,更为党的创建提供了一条"办报-建党"的组党路径.该路径既受到晚清以降"开会必先办报"的政治传统影响,也汲取了列宁主义"办报-建党"的成功经验,而后者也是中共与以往政党办报的显著差别所在.中共建党史显示近代的媒介化社会是中共成立的重要前提,中共组党形式受到近代政治出版传统与列宁办报建党理念
以往研究发现,辟谣在威胁到受众原有信念时会导致受众更加相信或支持谣言,即世界观逆火效应.然而,也有研究发现,辟谣在威胁到受众原有信念时会更多地或更少地降低受众对谣言的相信或支持度.为了确证世界观逆火效应是否存在,论文进行了一次有效受试者为1160人的在线辟谣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辟谣对谣言相信度的降低效应与谣言相信度成正相关关系,与谣言支持度成倒U型关系;同时,辟谣对谣言支持度(或动机性推理)的消减效应与谣言支持度成正相关关系.对当前实验与以往5次相关实验的数据(n=4273)所进行的汇总分析结果显示:11
"后真相"一词已成为中文学术文献中的常用词.论文采用"元分析"的逻辑和相关步骤,运用量化的内容分析和质化的文本分析,系统地考察了讨论"后真相"的文献.结果显示,虽然学者们考察了与"后真相"的逻辑和现实相关的广泛议题,采取了多种认知的路径,但是,整体而言,分析的经验材料相对单一,建构的新知相对不足,论述的风格相对不够严谨.将这项分析看作是"认知的反身性"这一知识生产实践的一个尝试,论文提出了反视知识生产过程的议题,希望激发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论文从"物的社会生命与文化传记"的理论范式出发,考察旧技术物iPod在"闲鱼"平台上如何藉由二手实践实现再商品化,获得新的文化意义与生命故事.旧技术物的基本来源有二:一是个人淘汰的旧设备,二是被重估价值的海外电子垃圾.其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既受相对稳定的二手市场文化结构规约,又因二手实践者的能动性而发生摇摆.有些旧技术物甚至偏离再商品化的"路径"而成为展品,将商品平台局部性地扭转为旧技术物的博物馆.iPod的再商品化是在怀旧文化的框架下实现的,关于过往技术生活的记忆与知识是重塑其文化价值的重要因
为制造舆论建构统治合法性,军阀与记者之间建立起一种高度的共生互换关系,但是军阀与记者的职业利益诉求不同又难免发生冲突,这种冲突随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蒙和救亡运动的高涨而日益严峻.但是小记者与大军阀两个力量悬殊的群体在博弈之中,军阀会克制,记者会妥协,制约双方进行相互调适的是他们深嵌其中的盘根错节的恩主忠仆体系.这种体系既给予新闻记者畸形的新闻自由,又严重地侵蚀腐化了记者的专业自主与职业道德.
伴随社交媒介技术的发展,组织与公众之间对于深入沟通、去中介沟通的需求逐渐增长,传播学界对"卷入"(engagement)概念的关注也与日俱增.然二十年间11本国际新闻传播学术期刊91篇以"卷入"为题的论文却存在共性问题,如界定模糊、研究琐碎重叠,使这一重要且具潜力的研究领域走入学术对话之困.论文以此出发,重新回到"卷入"概念的厘清,探索性地从伦理和实践的双重路径界定卷入,并从组织-公众的双向均衡与对话理论出发将"卷入"界定为发生在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对话性过程,表现为建立在知情基础上的关系建设
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近代海外留学潮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开始了丰富的对外宣传实践.在中共早期"宣传"与"组织"高度同构的运作模式下,建立并活动于西欧、苏俄、日本、东南亚等地的党、团组织成为中共早期开展对外宣传活动的主要力量.通过海外党、团组织内部的理论研究、技能训练以及党员、团员个人的语言学习,一批有着海外生活经验和学习工作经历的中共党员、团员逐渐成长为有信仰、懂理论、会技术并具备一定语言基础的"对外宣传人才".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们大多回国投身革命运动,许多人成为后来各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