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洽卿:烽火岁月中的家国情怀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是三秋桂香、山海披金时节,我又一次去浙东海滨慈溪,来到了龙山镇山下村的族亲先人虞氏故里。
  记得五年前的一个冬日,我第一次来到了外婆生前不知唠叨多少次的海滨故里寻亲。此行承载着外婆多年未偿的思乡之情。雪后初霁,阳光正融化着一场冰雪。车子驶入羊肠村道,沿一条伴着小河边的“洽卿路”抵达了虞氏故宅。“洽卿路”,念旧的家乡父老至今还保留着存储在他们的记忆和怀念中的路名,而自幼在上海长大的我也清晰地记着,大名鼎鼎的西藏中路在上世纪30年代被命名为“虞洽卿路”(直到1943年改回原名)。
  走出车门,雕梁画栋的群楼扑面而来,这就是自小听外婆描述她姑姑的公公虞洽卿旧宅。一路同行的族人介绍,群楼占地567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水而建,由前后两幢五进建筑组成,一条笔直的中轴线,呈“吕”字形,上有天桥相连。前半部分是虞洽卿历时13年,特地为他母亲建造的“天叙堂”,堂内匾额上“天叙堂”三个字为晚清著名的书法家李梅庵所书。
  故宅门厅上方一块“输财报国”四字红匾,分外醒目,这是当年国民政府为表彰虞洽卿抗日报国、慷慨捐献所馈。故宅后半部分亭台阁榭、花园天井的建筑,别具—格。阕檐梁雀,门楣连楹;楼坪天花千姿百态,金碧辉煌,堪称江浙地区近现代中西合璧式建筑的奇葩。
  这次金秋之访,虞氏旧宅风貌依旧,正门上用磨砖拼砌着“天伦乐叙”四个大字,工艺细巧讲究,檐下雕饰隽永精致。旧宅大门旁侧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我伫立在粉墙黛瓦、庭榭卧影中,思绪绵绵,岁月依稀如烟,一位名重中外的海上闻人仿佛款款朝我走来……
  一代巨商,爱国爱乡,虞洽卿走出故乡之后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和家乡。我踏进宅居,细细观看宅内陈列,深深感受出身于贫寒裁缝之家的虞洽卿,筚路蓝缕、成就巨商的一串串足迹。史馆的厢房内存放着一块“三北轮埠公司”石碑,相传是虞洽卿1913年在家乡龙山开办的公司石鉴,殊为珍贵。当年,他为了返哺故里乡民,发展家乡三北地区落后的经济,还配套建成了海运码头、轻便铁路、小型火力发电厂,创办了电话、电报房。难怪外婆当年一直与我津津乐道:“上海呒啥,阿拉家乡老早就有小火车了。”想当初,虞公自信满满:“大上海有的,三北也要有!”偏僻的海滨小镇龙山被《申报》登报褒扬,称其是“宁波唯一模范村庄”。
  在龙山走访,虞公重视公益建设的杰作还远不止这些,他周济乡民,兴修水利,铺设公路,组织同乡为改建灵桥奔走,在沪组建“宁波旅沪同乡会”,赡惠乡亲。虞公对家乡的文化发展也是不遗余力,1907年在龙山捐资兴办了“龙山学堂”(曾一度改名为“洽卿小学”),现为“山下小学”,至今可闻书声琅琅。1935年,虞公还专程邀请祖籍宁波慈城、已是沪上京剧名角的周信芳回甬为家乡人民演出,一演就是20天,演出的剧目有《扫松下书》《明末遗恨》《梅龙镇》等。提及往事,一位负责看护旧宅的老者由衷地说:“从前虞公给家乡做了木佬佬好事,他是阿拉龙山人的骄傲!”
  故人已乘黄鹤去,往事历历在眼前。这位宁波乡贤1903年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四明银行。1910年6月,中国第一个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南京开幕。物流荟萃,大会盛势三个月,观摩者达二十多万人次。报载,当年绍兴中学“堂学”兼博物教员鲁迅曾率全校200多名师生赶往大会观摩。作为这次博览会主要操办人的虞洽卿,还订购了两万块杭纺手帕,赠予参会的中外宾商。在博览会的纪念册中,虞洽卿还特意放入了一张背后印有其经营产业和自己头像的照片。劝业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与各国进一步合作贸易交流开了先河,也奠定了近现代中国举办博览会的基础。
  日后,已经是上海总商会会长、全国商会联合会副会长的虞洽卿,又积极参与谋划了1928年11月在上海开幕的“中华国货展览会”和1929年6月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他那炽热的实业爱国精神与卓越的市场经营理念,可敬可钦。
  在一张船埠公司轮船的老照片前,我驻足细看,当年虞公爱国抗日的一幕场景豁然浮现。史料记载,上世纪30年代他筹划创办“三北船埠航业集团公司”,自任总经理,公司拥有全国13%轮船总吨位,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航运巨擘”。1938年抗战初期,为响应抗日军方阻日侵犯的号令,这位后来被日本人称作“上海排日领袖”的商界头领,带头集合起沪上爱国商人,在长江航道制造了闻名中外的“损船自沉”事件,沉船封江,上万吨船舶沉塞于江阴、马当一带,三北船埠航业集团公司是当时民营航运业损失最大的。江水滔滔,一艘艘载满乱石的铁船自凿沉沦,巍然铸起一道“水上长城”。这一慷慨激昂的沉船行动,成功地阻止了日军沿长江快速西进的战略。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一场大义凛然的“船葬”,上演了一幕爱国救亡的抗日活剧。随着抗日战事的进展,虞洽卿的三北公司更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水运优势,积极西迁川运,抢运了大批人员和物资,全力支援前线军民的抗日作战。
  记得外婆在世时,常常跟我讲述先人壮怀激烈的爱国义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过三次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1915年,被“中华救国储金代表联合会”推举为会长的虞洽卿,带领全国商界掀起了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高潮,并发表了题为《大家爱国》的社论。当时,他还编写了一首救国歌谣:“救国储金,国民责任应当尽。吾爱吾国,吾尽吾心。解囊者热忱,慷慨输财。勿稍退让,巨款立成。设兵工厂,练海陆军,百业振兴。凭此实力,御外侮,谁敢侵。”此歌谣经报刊刊载后传扬全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时任“上海市反日救国会”会长的虞洽卿,更是积极采取一系列强硬抵制日货措施。1938年10月,上海《申报》刊登了由虞洽卿主持的“上海节约救难委员会”发出的倡议,号召上海滩数百万市民同胞反日图存。其后,他断然拒绝出任上海伪政府市长,绝不做汉奸,并冒着生命危险联合国际友人,绕道从国外运来食品、药品解决难民危机。晚年,虞公为抵抗日伪政府远走重庆,继续支持抗战,不幸于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4月病逝他乡。同年11月,灵柩由专轮送归故里慈溪龙山,安葬在伏龙山上。
  告别虞氏旧宅,沿村边一段弯弯山道,攀上青翠葱茏的伏龙山。举目远眺,海天一色,东边是浩淼苍茫的东海,昔日先贤修筑的码头依稀可见,在山的烟岚里,在海的光影中,回想虞公在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和感人故事,心中感慨万千,我想我们这一代更应带着历史的记忆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文献
“《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这是瑞典文学院对《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出席联合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他透露自己的阅读“书单”,其中特别提到了海明威和他的不朽著作《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创作的一篇中篇小说。这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海明威凭借《老
1984年7月,楼适夷重回故乡。那年由丁玲特邀,他到厦门参加丁玲作品研讨会,绕道来到故乡余姚。故园已经没有他的直系亲属,却到处有他的亲人。当年笔者有幸拜见这位文坛名宿,至今其音容笑貌宛在,他的殷殷乡情更是记忆犹深。  新文化运动的骁将  楼适夷与鲁迅、郭沫若、老舍、茅盾、郁达夫、胡愈之、杨贤江、阿英、林谈秋、应修人、冯雪峰等人关系密切。1933年9月,楼适夷在上海被追踪的特务逮捕,是鲁迅第一个写信
期刊
期刊
2007年的高考战场已烟消云散,又一批高三学子已投入新一轮紧张而艰苦的复习中.我作为一个刚经受高三磨炼和亲历高考的学长,在此提供一些小小的经验与建议,希望能为大家的复习
期刊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峻,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拥堵不但直接降低了居民出行效率,而且对城市整体形象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各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一曲由三毛作词的《橄榄树》,牵动过多少人的心,又勾起了多少人对故乡的情怀。而他们可知道,这首为他人作词的歌同样寄托了三毛对故乡定海小沙的一片深情。  三毛祖籍是浙江定海小沙,那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滨海小镇。她早年随父母从上海赴台湾,从此过上了“飘”的生活。三毛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数年,足迹遍及59个国家和地区,发表《撒哈拉沙的故事》《稻草人手记》《
期刊
城市外贸整体布局跨度有收拢趋势,入围门槛提升,出口规模缩水,平均差距缩小,整体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带动下,我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