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谈谈我如何搞好化学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合作伙伴
  
  在以往的教学行为中: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成为传声器,学生成为容器。教师应该是导演、教练。有一次我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得出铁与水、氧气相互作用。一位学生问道:“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也把铜分别放在密闭的水中、二氧化碳中、干燥的氧气中,然后就可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个学生又问我:“老师,铜锈的化学式是Cu2(OH)2CO3,根据化学式推测,把铜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会生锈。”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个条件就够铜锈的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启发,从而领悟了“教中学”和“学中教”,也真正体会了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转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不能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不能用新理念更新自己,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一味地把守师道,只能被淘汰,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讲,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闹出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教师的首席地位就体现出来。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予学生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予以纠正。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训斥、命令学生,否则会严重压抑和束缚创新能力的发展,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学方法以科学实验探究为主,多想办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旧方法。对化学实验,我跳出了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教师画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怪圈。我对新教材的实验认真专研,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没有直接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而是改变书上的教学,设计了把四片浸过石蕊溶液的干燥试纸分别放入醋酸、水、二氧化碳气体及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的实验,学生动手、动脑,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的,印象特别深刻,更为重要的是训练了探究能力。所以在学习后面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原理时,学生就能无师自通毋需教师再费口舌,这就是探究教学的优势。在上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一节课时,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标签,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先让学生研究这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在一节课中轻轻松松地、快快乐乐地掌握了知识。当然教学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应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务求在教学中较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自主合作讨论学习
  
  教师只有“授之以渔”,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上课前,我布置有针对的预习,让他们主动找教师、找同学、上网查资料去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上让学生围绕问题去表现、交流、思考、讨论、合作,有时还组织组与组之间或男生和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学生非常兴奋,提出的很多问题、知识、方法是我没想到的。课外我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實验,如让学生利用碘酒去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淀粉等,学到课本没有的知识。这种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带来的最大收获和体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成绩提高水到渠成。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
  
  四、注重阅读,培养习惯
  
  1、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布置学生阅读“氯气”一节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下战例:1915年4月22日,德国军队在比利时战场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氯气,导致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又如,在布置学生阅读“氯化氢”一节时,我让学生观察一瓶氯化氢气体,并做喷泉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氯化氢气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2.要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逐一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同学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其他文献
2004年以来,我一直从事高三物理教學。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一直在摸索怎样提高复习效率,即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容应对高考。    一、研究《考试大纲》,做到复习有的放矢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密切关注近几年《考试大纲》中关于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的增减变化,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三物理复习,在复习中着重解决以下两点:结合《考试大纲》和课
摘 要: 通过物理圖景,可以使物理过程变得更为形象和清晰,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分析物理问题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创设物理图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物理 课堂教学 图景创设    大家知道,物理图景是以“图景”为依托,以物理概念和规律为依据与物理过程相关联的、清晰正确的动态情景。通过物理图景,可以使物理过程变得更为形象和清晰,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分析
摘 要: 本文针对新课标下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从知识教学课、习题教学课和课堂设计几个方面对物理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知识教学课 习题教学课 课堂设计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只有改进了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实现新课改目标。新课标下物理教学方式的改进,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知识教学课设计  
摩擦力做功问题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重难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常起着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因此人们容易误认为摩擦力一定做负功,显然,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下面笔者就此加以探析。  判断摩擦力的做功情况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功的定义入手,先分析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即确定公式W=FScosα中α的取值,从而确定摩擦力的做功情况,这种方法称为“定义法”;二是从功的正负的含义入手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灵魂,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之动力。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不得法、随意的课堂提问可能会阻碍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甚至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成为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笔者就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谈谈自己
摘 要: 在新课程教学中,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更加重视从只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现象 描述 “五注意”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除规范实验的基本操作外,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表述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我认为准确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应做到“五注意”:    一、要注意习惯用语的恰当性
摘 要: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讲授和实验的结合对于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 讲授 实验 生物学 教学质量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研究生物学问题的一般过程是通过观察自然界或接触生产实际,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提出模型或假设,设计试验进行验证,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概括。研究生物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设计试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试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