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cool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和谐”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笔者主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应该特别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目前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经济起飞期,也是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这期间,既可能出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繁荣局面,也可能因社会矛盾高发而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明确地提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现实要求。由此可见,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转变包括执政能力在内的执政方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什么是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本领。从社会学意义上看,就是驾驭国家和社会全局的能力,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做了新的概括特别是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新概括,更加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更加全面地体现了执政党的基本职能,也更加贴近现阶段我们党所肩负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任务和使命。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转变包括执政能力在内的党的执政方式
  
  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革命党遵循的是革命的规律,其主要任务是革命、破坏;而执政党遵循的是建设的规律,主要任务是建设、发展。革命,主要体现的是矛盾的对抗性,目的是打破原有的秩序;而建设,主要突出的是矛盾的统一性,目的是建立和维护新的和谐。革命党要突出阶级性,执政党应当更突出社会性。革命,就要依靠革命的方式,如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的方式;而建设,则需要有常态的方式或制度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不同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计划经济是政策经济、权力经济、人治经济,而市场经济是民本经济、民主经济、法治经济。计划经济时期的权力运行轨迹是:
  执政党管政府,政府管企业,企业生产决定群众消费;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与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的职能须明确区分、企业生产必须首先考虑市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群众的需要,政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执政党在政治上、大政方针上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要求和政治保证,提供政治服务。计划经济时代:党委主要以政策执政,靠高度集权的行政手段、群众运动的方式来领导;而市场经济时代,必须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在法制的基础上构建健康发展、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
  为此,作为执政的党,要成功地担负起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重任,必须进一步转变执政理念,调整执政战略,明确执政职能,改进执政方式。必须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党的性质、任务、职能和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执政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改变直接插手具体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工作方式。执政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就是要把握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和意识形态的大方向,而把具体的文化市场管理和经营权交还社会。执政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既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充分考虑和满足广大工人、农民等基本群众的利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同时我们党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要体现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执政党必须承担起社会利益整合者的角色,有效地进行社会利益平衡协调,运用科学、公正的政策机制,明确各利益群体的权利义务范围、获取利益的基本方式,使不同利益群体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各得其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和谐共处,不产生对抗,使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发生在体制框架内,通过制度和法律或通过仲裁加以及时解决。要在政策和法律上对各群体一视同仁,同时对弱势或处境不利的群体给予适当弥补。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针对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候,第一次明确地要求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该讲,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第一,这是由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是要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现阶段,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前,是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一要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国情现实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立即解决了;二要看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消极影响与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相互交织带来的挑战将长期存在;三要看到我们的发展已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尚处在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大量出现,特别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如何协调的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这些问题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第二,这是由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所决定。任何一个政党要掌握政权并巩固政权,都必须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我们党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把统一战线看成是保证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仍然坚持统一战线,并把它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 础。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非常正确的决策。但是,正如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那样,党执政所必需的背景广泛的社会基础电不是一劳永逸就能解决的。
  第三,这也是由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传统精华的要求所决定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我们的文化传统,既承认社会是存在各种复杂的矛盾的,同时又认为矛盾中对立的方面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求同存异”等等。因此,能否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和合”精神,把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科学民主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那么,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学者已有大量的论述。有的强调和谐社会是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有的强调和谐社会应该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有的强调和谐社会还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等等。这些研究成果都很有价值。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论述,针对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一个公平的社会,一个人际关系和睦的社会,一个治安良好和团结稳定的社会。因此,在构建具有这样四个特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要特别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既要使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又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团结。一个没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一潭死水、死气沉沉的社会,不是我们要追求的和谐社会;一个没有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的社会,四分五裂、动荡不安的社会,更谈不上什么和谐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生机活力与稳定团结相统一的社会。
  第二,既要信任和依靠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具有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能够带头致富的社会群体,又要救济和帮助社会中那些困难的和弱势的群体。对于在改革开放中涌现的那些新的社会阶层,要认识到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鼓励和引导他们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多做贡献;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十分贫困的群众,要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脱贫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把“访贤问能”与“访贫问苦”很好地统一起来,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既要把解决公平的问题提上重要的地位,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能够达到的公平只是有限的相对的公平,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要真正做到兼顾公平,并且把公平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另一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公平方案。
  第四,既要不回避矛盾,又要善于缓和矛盾,化解矛盾。我们今天面临的矛盾十分矛盾。在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我国人口多资源少、农民耕地少,产业结构调整难!就业问题解决难,在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更为突出。我们既要勇敢地面对这些矛盾,又要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处理好这些矛盾。
  因此,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三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四要坚持群众自觉参与的原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社会动力。只有这样综合运用经济、齐心协力,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惠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与探索[J],2005,1。
  [2]郝铁川,构建和谐本位的法治社会,东南学术[J],2005,2。
  [3]王惠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学习与探索[J],2005,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们施工企业这种粗放型的企业如何发展,成为比较敏感的问题。本文从网络计划在现在施工企业的应用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加强项目管理网络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人才培养    网络计划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传人中国后,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它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特别适用于施工的组织与管理。目前我国在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
期刊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镇公务员作用不容忽视,乡镇公务员的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明确新农村背景下对公务员的能力的新要求,针对这些新的要求对乡镇公务员的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公务员;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
期刊
摘要: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调研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提炼出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各种因素,构建出一个较为系统完备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质量保障    研究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也是学校科研的生力军。研究生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高层次人才培养,也关系到学校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潜力。衡量研究生的培养质
期刊
摘要:翟永明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黑夜意识走上诗坛。她的诗歌也以艰涩难懂著称于世,这也使得她的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本文以中国古典诗歌做注的传统方法,对《盲人按摩师的几种方式》这首诗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触摸她诗歌语言深处的生命脉络。  关键词:盲人;按摩师;生命;世界    题解:“盲”,《说文》谓“盲,目无牟子也。”五色令人目盲,世人执于事物之色相,追求生活的欲望,从而迷失了自我,难于抵达事物的本质,
期刊
摘要:ISO9000标准是否可以进入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是当前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制度文化建设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这此思考是从引入ISO9000标准进行教师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展开的。    一、引入ISO9000标准进行教师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9000—ISO9004五个标准的总称,即所谓的“ISO9000系列标准
期刊
摘要:激励机制是建立在以“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这个假设基础之上的。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人”都是“自利”的,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动机。所以,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好的法律制度可以减少负外部性,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在环境法中的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更好的实施和保护环境。  关键词:环境法;激励机制;资源配置    1 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1.1 我国环境现
期刊
摘要:片名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本翻译,片名是影片的商标和广告,片名就好像是电影的小广告,片名的翻译要为发行方的商业宣传服务。本文从艺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阐述电影片名翻译的特征并阐述了电影片名的基本三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电影的艺术性;直译;意译;形意结合    一、翻译的目的    翻译是涉及多个领域的跨文化、跨语际的思想交流活动。翻译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永不停顿,翻译活动的产生及其发展均
期刊
摘要:比起五四翻译,人们对晚清翻译评价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晚清翻译家~-ig-是选材还是翻译策略都不尽人意,不懂外文的林纾如此,懂外文的严复也如此。而正如安德鲁·勒弗威尔所说“翻译并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translation is not done in a vacuum”,勒费维尔1992:14)。本文正是要通过个别译家的翻译来探讨隐藏于字面间的意识形态、权力和政治因素,并以此重新评价晚清
期刊
摘要: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涉及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各方面本文仅从以下三方面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邓小平;民主;法制    金秋十月,华章益彩,六十华诞,举国同庆。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过去的三十年中,我国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建设思想的具体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期刊
摘要:从研究大学生权利的内容入手,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权利的保护现状,由于现实中一些高校及其教师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较差,致使一部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构想,为缓解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压力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大学生;权利;法律保护    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法律体系,但教育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近年来,高校在其管理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