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理论蕴含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澄清及其扬弃

来源 :思想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一种由教学方法发展而成的一个德育学派,提出了蕴含现代教育理念、超越已有德育困境的理论之路和实践策略.这不仅体现在其对道德教育改善的特殊价值上,还体现在它从一般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广泛适用于现代各科教学有益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论.在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批判性地借鉴价值澄清理论蕴含的现代教育理念,对于社会主导价值观教育和教学理念改革而言,具有一定启示.
其他文献
意识形态议题设置是西方制造他国意识形态危机的重要手段,忽视意识形态议题设置是苏共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只有认清西方意识形态议题设置的本质与特点,增强阵地意识,通过议题设置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提高议题设置意识,增强意识形态议题设置能力;注重协同和创新意识,增强意识形态议题设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资本逻辑是虚无主义产生的深层经济根源,其沿着“资本——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发生学进路,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孕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不同样态.为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利用资本、驾驭资本以消解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百年实践探索:从新中国新纪元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与各种样态的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一方面在思想上、理论上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进行着拒绝——利用——驾驭——超越资本逻辑的扬弃实践,既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物质实践上根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决心,又昭示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以其合理的价值指向和有效的制度载体,实践了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科学构想,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视域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有的制度优势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话语,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实际.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路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固本创新、常思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显著的优越性,担当起引领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大任,为人类文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综合国力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并没有使我国国际话语权得到相匹配的提高,我国话语仍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了没影响”的问题.根据国际话语权及其传播规律,影响国际话语权的最基本因素是实力、理论、利益和道义.结合当前我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制约因素,我们可以在稳步提升综合国力、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与国际议题设置能力、构建话语好友关系以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际道义这4个方面发力,进而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项目式学习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也有教育哲学和发生认识论的理论基础,被认为是学生在21世纪取得成功的重要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用操作性强的活动方式教授给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式学习是以真实问题的探究和真实产品的开发为特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会研究方法,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结论.但由于制约因素的存在,它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全员实施也会受到限制.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它强调基于一种新的课程观,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尽管实践中已取得诸多成绩,但仍有部分课堂一味追求“含盐量”而忽视了“盐水分离”的负面效应,这也折射出教师对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概念仍有疑惑,不能很好把握“三位一体”.事实上,思政课程中的“思政”与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含义有所不同,前者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后者指的是“育人”.要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之义,则需以知识传授为内核,以能力培养为路径,并最终彰显价值塑造之意蕴,且三
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刻把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实践路径,结合高校的办学规律、立德树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不断增强师生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高校力量.
通过对课程思政的内在理据和发展历史进行阐释,可知这项举措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支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应该把握好课程思政的导向,把好育人观,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过好质量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守好政治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一种新的育人机制,课程思政也必须与其他育人举措相互配合,协同共进,以保证其高质量、体系化、常态化发展.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材已在全国高校投入使用,其中第六章承载着在课堂主渠道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的任务.讲好第六章,需要我们在弄清教材修订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在如何讲清社会主义法律及其作用、如何讲清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如何讲清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的措施和如何讲清提升法治素养的路径等问题上下功夫,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质量.
《共同纲领》中的民主原则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基础,指向“人民民主”与“实质民主”,在规范体系中起到建构性作用.在国家权力配置领域,《共同纲领》设置了常态与过渡两种体制.从民主原则中可以提炼出民主正当与民主制约两项规范要求,二者间虽存在一定张力,但初步建构起了国家权力正当化的体系.在基本权利保障领域,与国体相适应的“民主权利”观侧重于权利的制度属性,具有多元面向的“专政”概念则与其相互构成,民主原则成为基本权利的分配规范.《共同纲领》以其民主原则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的宪法秩序,但伴随宪法修改与变迁,对现行宪法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