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视域下课程思政理念论析

来源 :思想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ov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课程思政的内在理据和发展历史进行阐释,可知这项举措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支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应该把握好课程思政的导向,把好育人观,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过好质量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守好政治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一种新的育人机制,课程思政也必须与其他育人举措相互配合,协同共进,以保证其高质量、体系化、常态化发展.
其他文献
理想信念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近年来,文化虚无主义借助互联网平台大肆传播,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侵蚀青年的理想信念,引发青年理想信念失范化、功利化、冷漠化、庸俗化等不良倾向.纠治文化虚无主义对青年理想信念产生的消极影响,应明确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强化思想滋养、价值引领、教育引导,着力净化环境,以文化自信厚植青年理想信念之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锚定青年理想信念之向,构建“三位一体”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想文化空间.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往往打着“普世价值”“全球话语”的幌子,在理论上通过论证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趋同性等,淡化乃至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危害甚大.“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理论基石是哲学基础上的抽象人性论,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政治观上的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必须坚决抵制.
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潮头的精神动力,而且还是其铸魂立心、强基固本的精神密码.作为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特有而鲜明的精神标识,蕴含着党的精神信仰,反映了党的精神特质,承载着党的精神谱系.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三个层面,充分认识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积淀、内涵属性和价值指向,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传承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的内在逻辑.基于文化领导权的建构、革命文化的教育、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视角,探究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弘扬的文化涵育路向,对新时代全
意识形态议题设置是西方制造他国意识形态危机的重要手段,忽视意识形态议题设置是苏共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只有认清西方意识形态议题设置的本质与特点,增强阵地意识,通过议题设置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提高议题设置意识,增强意识形态议题设置能力;注重协同和创新意识,增强意识形态议题设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资本逻辑是虚无主义产生的深层经济根源,其沿着“资本——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发生学进路,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孕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不同样态.为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利用资本、驾驭资本以消解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百年实践探索:从新中国新纪元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与各种样态的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一方面在思想上、理论上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进行着拒绝——利用——驾驭——超越资本逻辑的扬弃实践,既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物质实践上根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决心,又昭示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以其合理的价值指向和有效的制度载体,实践了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科学构想,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视域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有的制度优势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话语,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实际.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路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固本创新、常思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显著的优越性,担当起引领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大任,为人类文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综合国力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并没有使我国国际话语权得到相匹配的提高,我国话语仍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了没影响”的问题.根据国际话语权及其传播规律,影响国际话语权的最基本因素是实力、理论、利益和道义.结合当前我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制约因素,我们可以在稳步提升综合国力、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与国际议题设置能力、构建话语好友关系以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际道义这4个方面发力,进而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项目式学习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也有教育哲学和发生认识论的理论基础,被认为是学生在21世纪取得成功的重要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用操作性强的活动方式教授给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式学习是以真实问题的探究和真实产品的开发为特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会研究方法,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结论.但由于制约因素的存在,它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全员实施也会受到限制.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它强调基于一种新的课程观,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尽管实践中已取得诸多成绩,但仍有部分课堂一味追求“含盐量”而忽视了“盐水分离”的负面效应,这也折射出教师对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概念仍有疑惑,不能很好把握“三位一体”.事实上,思政课程中的“思政”与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含义有所不同,前者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后者指的是“育人”.要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之义,则需以知识传授为内核,以能力培养为路径,并最终彰显价值塑造之意蕴,且三
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刻把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实践路径,结合高校的办学规律、立德树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不断增强师生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