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max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结构性失业等问题依旧没能得到妥善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生未来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问题,高校应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系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内容和高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入手,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在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可行方案。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面对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对此,高校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开展全面、系统、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和毕业就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通知》中明确要求高校从2008年起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公共课列入教学计划,并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因此,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所谓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自我认知;二是职业认知;三是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四是规划与实施计划;五是评估与调整。
  1、自我认知。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社会实践能力等。大学生可借助职业测评工具来进一步客观分析自己,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弄清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等问题。
  2、职业认知。大学生职业认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情况、社会需求、就业机会、职业选择、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大学生应认真思考我应向哪一条路线发展?我能够往哪一条路线发展?我可以从哪一条路线发展?
  3、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大学生在全面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确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认真思考职业目标与职业发展路径是否现实、合理。
  4、规划与实施计划。大学生要围绕职业目标的实现,制定具有针对性、明确性与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在校大学生要重视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五年内的实施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在行动计划和策略制定完成后,要加强学习、高效行动,学会管理时间和应对干扰,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完成。
  5、评估与调整。大学生要根据自我发展、社会变迁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灵活调整,不断修正、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针对大学生本人、高校及社会等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决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科学地为自己筹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高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把高考作为具体的奋斗目标,考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显的不知所措,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面对大学生活,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和追求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因此,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有利于他们尽快转换角色,尽早确定自己人生长远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
  2、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应用科学的方法全面地认识自我,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出自己在知识、技能等方面与社会需要的差距,激发学习热情,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求职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科学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实际有效的行动,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在求职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4、有利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是难以预测的。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不同阶段目标要不断地进行评估与修订,适时调整职业发展轨迹,使职业生涯规划更为行之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能够提高毕业生就业数量与质量,有利于打造高校品牌,促进高校良性发展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有个性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数量与质量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与层次的试金石,也是评价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校办学层次的高低、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市场建设的完备性。当然,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最关键的还是看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大学生能够接受全面、系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激发自觉学习和勇于实践的主动性,对提高职业素质和毕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用人单位在招聘和使用大学生的过程中,会对高质量的毕业生特别青睐。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质量较高,符合社会需要,毕业生就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在求职竞争过程中就能赢得更多优势,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与质量。毕业生就业数量与质量的提高,能为学校在社会发展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与知名度,从而促高校各项工作良性发展。
  (三)有利于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为面临求职的毕业生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帮助其确定一个理想、正确及相对准确地择业方向,使个人特质与职业选择相匹配,实现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当个人寻求的工作环境能满足个人需要时,“人-职”和谐程度就得到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有效地控制人才市场上出现的“抢业”、“盲目择业”、“高违约率”等无序性和高流动性现象,尽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和谐。
  
  三、目前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源还是比较早的,但可惜中间中断的时间比较长。早在1916年,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就率先引入并实施“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辅导。1917年,吴廷芳、梁启超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力推动生涯规划教育。但这只是昙花一现,之后由于战争、社会等因素,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发展几乎停滞,远远落后于国外。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我国教育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由指令性计划分配向指导性双向选择转变。这时,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将得以全面推广。总的来说,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时间短,基础较薄弱,地域差异大,目前还存在一些苛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统一、权威性的教材,职业理论研究滞后
  我国目前高校所使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大部分的理论都原用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且过于陈旧,不符合院校特点,不能满足现行职业发展教育的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主要都建立在国外尤其是美国职业生涯理论基础之上,对借鉴来的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抉择等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消化和吸收,难于直接用来指导实践。另外,我国缺乏相关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使职业规划理论缺少基础理论的支持。再者,我国长期以来缺乏面向大学生的大规模、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职业指导缺少实证的支持。
  (二)高校缺乏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规划师,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的教师大多数是党政干部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教师专业背景差异较大且水平层次不齐,多数教师缺乏职业规划理论所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指导能力和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
  (三)大学生职业测评工具专业化程度不够
  标准化的职业测评是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市面上的测评工具不胜枚举,水平参差不齐,内容也各不相同。这些测评工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测评题目选择专业化程度不高,选题不够科学,不符合职业心理测试的要求;二是有的测试工具是直接从西方引进的,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人的行为习惯存在着差异,使得测试的内容和测试的标准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因而,选择专业性不强的测试工具,测试出来的信度和效度还是比较差,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间短、手段贫乏,体系不建全
  从高校角度看,虽然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育作了硬性要求,各高校也很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但由于还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仍浮于工作表面,过于简单,处于被动应付和“临阵磨枪”阶段。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利用开设就业指导课来替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课只是讲讲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应聘技巧等,并没有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去规划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二是职业指导主要依托学院,靠学院自行操作,没有统一、完备的职业指导体系;三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时较少,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加强职业理论研究和教育课程建设
  首先,重视机构建设。高校要从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对学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发,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规划,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如:职业生涯发展中心、职业生涯教育教研室等);其次,加快课程建设。高校要根据学校专业特点,联合企事业单位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形成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再次,加强理论研究与交流。高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的在岗培训或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引进,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并通过高校之间的工作沟通与交流,互相汲取经验,借鉴方法,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持续开展。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工作指导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了高校的教育职能。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首先,高校应挑选专业理论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并且热爱就业工作的教师来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并且职业化;其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学习、总结和工作交流来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进行科学的职业测评
  自我认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学生在个人成长和个性发展过程中,虽然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上的判断,但往往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借助于科学、专业和符合我国大学生时代特点的职业测评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要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结合职业特征和人的行为习惯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测评系统,让每个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职业测评,逐渐形成对自我的全面认识,进而增强测评的信度和效度。
  (四)职业规划教育应贯穿学制始终,实行全程化教育
  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职业指导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也有不同:大学一年级(适应阶段),主要侧重如何适用大学生活教育,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情况,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二年级(探索阶段),主要侧重于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力图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参与社会实践,正确认识自我;大学三年级(拼搏阶段),主要侧重于如何根据自身个性特点,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和对将来做出抉择的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职业发展做好各项准备;大学四年级(冲刺阶段),主要根据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指导,进行职业前的培训以及角色转变,适应社会。四个阶段目标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贯通,有机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法上都还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加强探讨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理论,是当前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操良利,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刘智强,等.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3]刘智英.关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S1).
  [4]李薇.高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2006(7).
  [5]曹细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
  [6]程克坚.试论生涯发展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7(5).
  [7]张辉.浅谈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张玉新(1975-),男,安徽来安人,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小学德育的教学内容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重视起来.而小学德育的教学内容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项奠基项工程,对于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Summer flings.Those summer days of fun under the sun,careless and worryfree,drifting away into those breezy summer nights. It’s a concept somewhat romanticized
乡镇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们的生活和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稳定,需要对其发展引起足够重视。文中通过对当前我国乡镇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
日前,格柏科技推出了新版AccuMark V9.0样板设计、放码、排料软件。据悉,该软件是全球业界相关领域内最新、最权威的版本。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有更多、更便利的渠道获取情报信息,而传统图书馆的情报服务功能则逐渐被弱化.图书馆一方面要继续发挥自身在情报服务方面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优势,另一方面还
日语中的「に―が」句可以用于表示存在、可能、自发、感情等多种意义。日语语法史中,各个学派都对这类句子做过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研究范围不尽合理,也尚未理
1.Executive SummaryThe Mekong River,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Danggula Mountain Range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and runs 4,880 km southward through
新时期,如何将油田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把党建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之中,以促进生产发展,推动和谐企业建设是目前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
雨山雪屋rn临近2月的那天,Lynn回到了年幼时常住的雨台山.在她的镜头里,是陌生却又熟悉的银松雪竹,还有白色山路上的一只只脚印.曾经泛舟泅水的那片山湖在那天平滑如镜,衬着
期刊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大部分来自初中学段中学习能力较弱、自律性差的弱势群体,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缺乏关爱、缺乏自信.所以如何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