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问题学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alib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在一所距市区十几公里的乡镇中学教书,在那里从事了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从事了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自然而然,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和责任远远大于了单一的教学工作。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三个核心:学生的安全是第一核心,只要有了安全,那么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就有了保障,一切工作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第二核心,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要他们明白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邪恶,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处理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第三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有了安全和德育做保障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学生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就有了创新的能力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有效地把班主任工作干好。
  现在社会和教师普遍认为,当代的孩子不好教,的确是这样。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也遇到不少令我头痛的案例,我时常会反思是不是学生的错误都与我有关,但是结果不完全是这样,它是复杂的与多方面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班里有两个比较要好的男孩,他们都是个子高高,喜欢运动,尤其爱打篮球。其中一个男生A一直都比较憨厚老实,给老师和同学的印象都很不错;另一个男生B是初一下学期转学到班里的,起初给人的印象还是活泼、开朗和聪明,但是渐渐地他把在原学校的一些恶习就带到了班里。当然,学生犯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那天,当一个陌生人来找我,说什么有关电话卡的事要我陪男生B到乡派出所去的时候,我头一蒙,心里扑通一下。来到了派出所,我才知道那个陌生人是一家联通通讯公司的老板,他告诉我学生B在他店了偷走了四张手机卡,因为学生B刚才在店门口打手机,远程监控发现了他,现在需要他交代清楚。可学生B怎么也不承认是自己弄的,把这件事推到了好友A身上,随后所长和我一起去学校找了学生A,边让他交代事情原委边教育他。可是令人生气的是,学生A先是撒谎然后也把责任推卸到学生B身上,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做出这样的事,他不是一直都很乖吗?但是因为这个学期学生A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我想或许他变了。后来经过我的耐心教育和家长的配合,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两学生都有责任,他们赔偿了店主并做了检讨。
  案例二:有的片段在电影里才能看到,可是在学校,在学生的身上却发生了。一天晚上,晚自习刚结束没多长时间,一个初一年级的学生跑到我的面前,哭着告诉我,我班某某同学给他放高利贷,说我借了他三元,他非让我还五元,不还就要打我。高利贷?我是完全没有预想到我班居然有人搞这个?我立刻找人把这个学生叫到我的寝室,然后让他们当面把事情讲清楚,我也当场给了这个学生严厉的批评。但是不可思议的是,我班学生告诉我,他压根不认识这个初一学生,是这位初一学生在他打乒乓球的时候主动找到他,想从他那里借钱,并且是他自己告诉我班学生,借三元还五元,他想既然是你自己说的,那为什么你要失言了,所以吓唬了他。对此,我告诉他们这件事的危害性,教育他们从此不准在做这种事情。
  看到这两个案例,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这些学生的犯错,当然我在气愤之后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认为学生这种行为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有关。首先,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与我们天天见面,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学生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和学到了很多新事物,并且没有筛选就输入到了自己的头脑意识中,然后就不自觉地去模仿,根本不知道利害关系,这种生活环境就给他们提供了犯错的条件;第二,因为迫于生活和生存的压力,很多农村家庭,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把孩子和老人留在家里,没有了父母的监督和照顾,也给这些孩子提供了犯错的机会;第三,因为我国人口多,大多数学校都实行大班教学,班主任的工作量太大。
  总而言之,教育学生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办好的。我希望社会、家庭能协助学校把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做实,让学生生活学习得开心,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地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服务。
其他文献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这一策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说训练中呢?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期刊
《活化石》是二年级上学期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文。文章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三种古生物:有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树种之一的银杏树,有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还有稀有的鱼种中华鲟。作为本节课教学的第一课时,这节课应该任务清楚,主线明确,框架较粗,块面清晰。整个课堂应该有张有弛,疏密有间,显得错落有致,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一、任务明确,板块清晰(明确学什么)  《活化石》这篇课文,给人们的感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显然,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它立足于学生的今天,放眼于祖国的未来,具备无限的前瞻性。如何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底,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
期刊
导语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一句哲理深刻的导语,能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一、导语设计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之初,学生的精神仍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导语,使他们的精神能够从课下的兴奋状态中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
期刊
《声无哀乐论》是音乐理论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声无哀乐”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是由嵇康第一次正式提出和建立起来的,但这种观点在秦汉时期的一些论著中就有所提及,嵇康的论题因此就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现代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声无哀乐”在对待音乐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声无哀乐”在一定程度上关注音乐赏析的主观性。  早在战国末期,由秦国“仲父”吕不韦纠集门
期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是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
期刊
母子之间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有时候会感觉与孩子的沟通不是很和谐,效果不佳。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所以很苦闷,假期里抽出闲暇的时间拜读了龙应台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感触颇深。而龙博士与儿子以书信的形式沟通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躁动不安,感觉无人能及,此时母子的沟通更显得苍白无力,更甚者面对面相视而坐,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质疑”。有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习之端”。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质疑问题是学习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课堂中我们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  一、善待学生的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没有疑问的学习
期刊
随着信息化生态课堂的建设,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且具有交互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掌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一篇
期刊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关爱、赏识、尊重、宽容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陶行知语)。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论断,对我们教师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给学生多一些关爱  没有爱的滋润,孩子的生命就像无源之水。所以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