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赏果树是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可作为果品实用栽培的一大类植物,它们既可以在大田、庭院栽培,又可在温室栽植,还可象花卉一样盆栽观赏。观赏果树既可丰富我国园林景观中的植物种类,又能满足我国城市化建设对新型绿化树种的需求。本文就观赏果树的配置与造景谈了以下看法。
关键词:观赏;过上;造景
Abstract: the ornamental fruit trees is to point to has the high ornamental value, and can be used as the fruit of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 broad class of plants, they can both in the field, the courtyard cultivation, and can be in greenhouse plant, can also be like flowers as ornamental plants. The ornamental fruit trees in our country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and to meet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new greening tree species dem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ornamental fruit trees and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landscape view.
Keywords: view and admire. A;landscape
中圖分类号:S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观赏果树的概念
果树不仅能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果品,也是园林绿化不可缺少的树种,观赏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与传统果树基本相同,所以叶、花、果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大力发展观赏果树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举两得。因为经过长期大自然的洗礼和人工培育,果树形成了各种繁多的品种和变异的类型,单独看每种果树都有着独特的内涵并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一些品质高贵、形态优美的果树被人们选作为观赏之用,特别是花叶果都艳美、怪异、奇特、珍稀的果树,不但丰富了我国园林景观中的植物种类,也满足了城市化建设对新型绿化树种的需求。
二、观赏的果树应具备的特点
1.优新。果实品质优良,新颖别致。如香红蜜梨,果皮红色,肉质细软,风味浓甜,成熟后放几个果于室内,可使满屋飘香,可称为梨中极品。如心呈放射状胭脂红色的红心猕猴桃,亮丽新颖,别具一格,令人一饱眼福。
2.艳美。果树的花果艳丽美观。例如重瓣桃花的花,重瓣、粉红、姿态优美,令人观后美不胜收。又如舞美苹果,花朵极其艳丽,花瓣俊秀,犹如胭脂般鲜红,花朵密集,环绕树干,恰如装饰的花环,到秋季鲜红的累累硕果,配以矮化紧凑的树体,状如亭亭玉立的美女翩翩起舞,人们送以美称“芭蕾苹果”。
3.稀罕。有的果实类型独特,稀有罕见。如无核黑柿,果实表面乌黑,具光泽,是典型的黑色水果;果实大,肉质脆硬,软后黏质,汁少味浓甜,在柿树中稀有,如同黑李、黑桃、黑葡萄一样,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生理和药理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又如每穗坐果l0~40个之多的穗状核桃(又名串核桃、九子核桃),抗逆性强,结果早而丰产,品质上等,在核桃中也十分罕见,亦是观赏果树的佳品。
4.奇特。花果形状畸形特殊,与众不同。如茶壶枣,果实上有二个突出物,形似茶壶的壶嘴和壶把,与椭圆形果实主体连成一体,酷似一把小巧奇特的茶壶。又如“蒲桃”(属桃金娘科蒲桃属)为常绿乔木或小乔木。因其果实水分较少,有特殊的玫瑰香味,有人称之为“香果”,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因种子的种皮干化,呈中空状态,只有肉质连丝与果肉相连接,可以在果腔内随意流动,并能摇出声音,因此又名“响鼓”。
三、观赏果树的功能与应用
观赏果树种类多样、资源丰富,大部分既可供观赏又可进行果品生产,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观赏果树除了传统的盆栽观赏外,在休闲观光农业和城市绿地植物配置中应用也日益广泛。国内外不但有种类繁多的观光果园,在许多综合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中也开辟有“百果园”等果树观赏与体验区。
1.果品生产功能。观赏果树首先应该满足果品生产的功能,特别是在观光果园的主栽品种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其果品生产性能。观光果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果品,供游客品尝、观赏、采摘和购买。
2.观赏功能。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中设立不同观赏果树区或在观光果园中开辟不同的栽培方式观赏区。如按照观赏果树种类分设核果类观赏区、藤蔓果树观赏采摘区等的“百果园”;也有按不同栽培方式分设的露地栽培观赏区、保护地栽培观赏区和无土栽培(盆栽)观赏区等。通过设立不同观赏区,提高观赏果树的的观光效果,同时采取有机栽培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栽培管理来提高果树果品生产效益。
3.绿化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农作物的多功能性,观赏果树也不例外。除了观赏果树可以作为绿化树种丰富城市和乡村植物造景的种植资源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果园承担了城市“绿肺”和环城绿化带的功能。同时越来越多的果树树种开始进入旅游景区承担了绿化美化功能,如在温州杨梅就被普遍用来美化旅游景区的景观。
4.采摘品尝与体验功能。果品因色、香、味俱佳而身受消费者欢迎,特别是有些不耐贮藏的果品,游客只有到果园才能品尝到充分成熟、能反映品种特色质量的果品。因此,观光果园因能够提供游客在水果市场上不能提供的高质量的果品而成为游客选择观光果园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体验和参与已经成为游客的新需求,游客到观光果园不仅仅能观赏果园美景、品尝果品、放飞心情,而且可以通过采摘和果品简单加工等农事操作活动体验到各种农事操作的辛劳,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达到调理身心的效果。
四、造景提出建议
1.要重视果树的观赏品种,建立观赏果树资源基地。彻底改变我国目前仅重视果树的鲜食和加工品种,却忽视了观赏品种的现状。大力开发和利用观赏果树,可以改善当前我国园林植物造景中,普遍存在的种类单纯、园艺品种单一的状况。
2.扩展观赏果树造景概念的内涵,适应新时期的造景需求.随着今后城市人口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城市污染的增加,人们生态意识逐渐加强,观赏果树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或称之为景观效益),它还包含着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要尽可能做到观赏果树配置重点突出、疏密得体、形色兼备。在园林种植设计中,不可使用过多的植物品种、配置太多的树丛,而应该遵循配置原则,依照环境空间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配置形式,营造春景秋色.
4.观赏果树的造景,要尽可能的营造多层次的园林景观。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注意观赏果树与其他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或园林建筑小品相结合,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相结合等,营造出多种类型植物混交的趋于自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
综上所叙,功能和形式均在审美活动中有积极的反应,功能主义更是强调功能美。这样形态美加功能美同样与精神美来达到主客一体的审美过程。
【参考文献】
[1]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农村生态环境,2001,17(1):52~55.
[2]刘黎明,李宪文,严力蛟,等.乡村景观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4~7.
[3]王仰麟.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生态学报,1996,7(增):121~127.
[4]陈昌笃,鲍世行.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发展趋势.生态学报,1994,14(1):84~89.
关键词:观赏;过上;造景
Abstract: the ornamental fruit trees is to point to has the high ornamental value, and can be used as the fruit of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 broad class of plants, they can both in the field, the courtyard cultivation, and can be in greenhouse plant, can also be like flowers as ornamental plants. The ornamental fruit trees in our country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and to meet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new greening tree species dem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ornamental fruit trees and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landscape view.
Keywords: view and admire. A;landscape
中圖分类号:S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观赏果树的概念
果树不仅能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果品,也是园林绿化不可缺少的树种,观赏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与传统果树基本相同,所以叶、花、果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大力发展观赏果树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举两得。因为经过长期大自然的洗礼和人工培育,果树形成了各种繁多的品种和变异的类型,单独看每种果树都有着独特的内涵并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一些品质高贵、形态优美的果树被人们选作为观赏之用,特别是花叶果都艳美、怪异、奇特、珍稀的果树,不但丰富了我国园林景观中的植物种类,也满足了城市化建设对新型绿化树种的需求。
二、观赏的果树应具备的特点
1.优新。果实品质优良,新颖别致。如香红蜜梨,果皮红色,肉质细软,风味浓甜,成熟后放几个果于室内,可使满屋飘香,可称为梨中极品。如心呈放射状胭脂红色的红心猕猴桃,亮丽新颖,别具一格,令人一饱眼福。
2.艳美。果树的花果艳丽美观。例如重瓣桃花的花,重瓣、粉红、姿态优美,令人观后美不胜收。又如舞美苹果,花朵极其艳丽,花瓣俊秀,犹如胭脂般鲜红,花朵密集,环绕树干,恰如装饰的花环,到秋季鲜红的累累硕果,配以矮化紧凑的树体,状如亭亭玉立的美女翩翩起舞,人们送以美称“芭蕾苹果”。
3.稀罕。有的果实类型独特,稀有罕见。如无核黑柿,果实表面乌黑,具光泽,是典型的黑色水果;果实大,肉质脆硬,软后黏质,汁少味浓甜,在柿树中稀有,如同黑李、黑桃、黑葡萄一样,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生理和药理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又如每穗坐果l0~40个之多的穗状核桃(又名串核桃、九子核桃),抗逆性强,结果早而丰产,品质上等,在核桃中也十分罕见,亦是观赏果树的佳品。
4.奇特。花果形状畸形特殊,与众不同。如茶壶枣,果实上有二个突出物,形似茶壶的壶嘴和壶把,与椭圆形果实主体连成一体,酷似一把小巧奇特的茶壶。又如“蒲桃”(属桃金娘科蒲桃属)为常绿乔木或小乔木。因其果实水分较少,有特殊的玫瑰香味,有人称之为“香果”,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因种子的种皮干化,呈中空状态,只有肉质连丝与果肉相连接,可以在果腔内随意流动,并能摇出声音,因此又名“响鼓”。
三、观赏果树的功能与应用
观赏果树种类多样、资源丰富,大部分既可供观赏又可进行果品生产,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观赏果树除了传统的盆栽观赏外,在休闲观光农业和城市绿地植物配置中应用也日益广泛。国内外不但有种类繁多的观光果园,在许多综合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中也开辟有“百果园”等果树观赏与体验区。
1.果品生产功能。观赏果树首先应该满足果品生产的功能,特别是在观光果园的主栽品种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其果品生产性能。观光果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果品,供游客品尝、观赏、采摘和购买。
2.观赏功能。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中设立不同观赏果树区或在观光果园中开辟不同的栽培方式观赏区。如按照观赏果树种类分设核果类观赏区、藤蔓果树观赏采摘区等的“百果园”;也有按不同栽培方式分设的露地栽培观赏区、保护地栽培观赏区和无土栽培(盆栽)观赏区等。通过设立不同观赏区,提高观赏果树的的观光效果,同时采取有机栽培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栽培管理来提高果树果品生产效益。
3.绿化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农作物的多功能性,观赏果树也不例外。除了观赏果树可以作为绿化树种丰富城市和乡村植物造景的种植资源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果园承担了城市“绿肺”和环城绿化带的功能。同时越来越多的果树树种开始进入旅游景区承担了绿化美化功能,如在温州杨梅就被普遍用来美化旅游景区的景观。
4.采摘品尝与体验功能。果品因色、香、味俱佳而身受消费者欢迎,特别是有些不耐贮藏的果品,游客只有到果园才能品尝到充分成熟、能反映品种特色质量的果品。因此,观光果园因能够提供游客在水果市场上不能提供的高质量的果品而成为游客选择观光果园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体验和参与已经成为游客的新需求,游客到观光果园不仅仅能观赏果园美景、品尝果品、放飞心情,而且可以通过采摘和果品简单加工等农事操作活动体验到各种农事操作的辛劳,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达到调理身心的效果。
四、造景提出建议
1.要重视果树的观赏品种,建立观赏果树资源基地。彻底改变我国目前仅重视果树的鲜食和加工品种,却忽视了观赏品种的现状。大力开发和利用观赏果树,可以改善当前我国园林植物造景中,普遍存在的种类单纯、园艺品种单一的状况。
2.扩展观赏果树造景概念的内涵,适应新时期的造景需求.随着今后城市人口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城市污染的增加,人们生态意识逐渐加强,观赏果树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或称之为景观效益),它还包含着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要尽可能做到观赏果树配置重点突出、疏密得体、形色兼备。在园林种植设计中,不可使用过多的植物品种、配置太多的树丛,而应该遵循配置原则,依照环境空间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配置形式,营造春景秋色.
4.观赏果树的造景,要尽可能的营造多层次的园林景观。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注意观赏果树与其他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或园林建筑小品相结合,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相结合等,营造出多种类型植物混交的趋于自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
综上所叙,功能和形式均在审美活动中有积极的反应,功能主义更是强调功能美。这样形态美加功能美同样与精神美来达到主客一体的审美过程。
【参考文献】
[1]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农村生态环境,2001,17(1):52~55.
[2]刘黎明,李宪文,严力蛟,等.乡村景观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4~7.
[3]王仰麟.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生态学报,1996,7(增):121~127.
[4]陈昌笃,鲍世行.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发展趋势.生态学报,1994,14(1):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