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_19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优秀的精神传统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其内核也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积极发掘传统文化,并将其指导和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去,努力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人类社会的文化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决因素。没有文化的传承就不会有教育,文化传统是民族的历史传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指出要积极促进和引导传统文化的有序健康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和国家未来的栋梁,在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指反映一个民族精神和特质,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特征的文化形态,它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觀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毫无疑问,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而言,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家为核心,兼辅道教、佛教等,其内容涵盖之广,举世罕见。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不朽的价值。
  1、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思政教育资源
  教育是一个不断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无法脱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表现在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乐以成道,追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鲜明的重人文、重人伦的特色。其所确立和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之道,“见贤思齐”、“自强不息”的刚强进取精神,“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夙夜在公”、“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天人合一”的和谐统一思想等,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中华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爱国主义表现为一种国家民族危难时深沉的忧患意识,一种以中华民族的兴盛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一种为中华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奉献精神,一种作为中华儿女所具有的民族气节与民族自尊。”它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历经无数坎坷与磨难的情况下,从未屈服,而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优秀传统文化中“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为国奉献的思想,“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的富国情怀等,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自尊心,以及维护祖国尊严和人民利益的责任感。
  3、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发展
  在历史不断演进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断进行着价值观念的转变,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而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进行了发展,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相结合的成果;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荣辱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秉承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明晰思政教育工作新思路
  以我校为例,理工类院校的学生对政治知识重视度普遍较低,这反映出他们只关心自身发展,不重视国家政治的心理。反观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各种思想和价值观交织激荡,在这种激烈冲突下,导致很多的年轻学生受到思想、价值观的困扰。我国传统文化中“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豁达思想仍然符合当下社会的实际情况,不能从正心修身,提高自我着手,何谈远大志向,而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人生境界亦难以提升。
  1、学习传统文化中政治思想,深化大学生对当代政治的认知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求把握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与传承性,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组织学生借鉴传统文化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的平等诉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以和为贵”的和谐意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坚持把历史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为民族求解放、为大众谋利益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才真正实践和升华了这些政治思想;不断深化学生对当代政治的认知、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爱祖国、爱人民同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2、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功能,以经典讲授为途径,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将其寓于教育之中,充分发挥文化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等特点,这样会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更能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更易为青年学生所接受,使学生在受到传统文化熏染的同时,更能接受到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教育,有效提高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扩大思政教育影响。大学新生面对宽松的环境,难以面对集体生活,有些同学会因为学习方法不适应、压力大引发心理问题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积极尝试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入大学新生课堂,将《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篇章讲授给学生,把其中蕴含的人伦教育、人格教育、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讲授给学生,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取代单纯的道德说教,让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心里树立一个做人的“规矩”,做大学生的“规矩”,引导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这样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增强了大学思政教育的实效。   3、坚持传统文化人文导向,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
  中华文化追求“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为理想而“上下求索”的奋斗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情怀,构成了我们民族的人文取向,为大学生提供着理想人格的目标或典范。同时古代知识分子在提高人文道德修养上注重“内省”,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体验到快乐。“顺自然而以人为本,顺人伦而以和为本,重体验而以乐为本”正是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在思政教育实践中要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从文化价值和精神层面加强深层教育,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个体的独立人格,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匡正学生行为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4、秉承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以节庆仪式為载体,构建思政教育实践平台
  节庆仪式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性学习过程,它所体现、承载、传递的特定价值观念,可以对仪式参与者产生明显的价值导向作用。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成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帮助大学生完成社会化。因此,高校可以通过节庆仪式的策划、组织、实施,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这无疑具有特殊的作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及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节,以这些节庆为主体开展仪式文化教育,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最初的模仿、学习、自我约束,再到学习成长道路上的继续升华和强化。这样既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也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推进民族情感交流、凝练时代主体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创新人文社会科学培育中华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2-4-11-19.
  [2]彭炳忠.科学精神与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02-4-9-10.
  [3]刘海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N].人民日报.2003-1-2-23.
  作者简介:杨再豪(1982),贵州理工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工学硕士。
其他文献
许多研究认为,在决定一个人将来是否能够有所成就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两成,而80%的决定因素为非智力因素。制约外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如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摘 要】飞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飞行人才,但是在当前对飞行人才需求变得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的培养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注重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对飞行学员的人文素质进行不断的创新。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对飞行学员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本文提出了几点浅见,旨在与同行强化业务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飞行学员人文素质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飞行学员;人文素质;创新  创
分别采用高、低匹配焊接材料对G115钢和T92钢进行了异种钢焊接,研究了高、低匹配对这两种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接头的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均为典型的
摘 要: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问题。造成交通拥挤的因素很多——其中因为车道被占用所导致的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则是诱发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鉴于此,我们根据题目的要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由于交通事故诱发的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首先,根据灰度值差异进行计数的思想,我们编写了用于提取视频中帧格式图片的MATLAB程序,根据该程序从视频中提取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交通流量、
摘要:我们在计算一场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时,往往把重点放在评估事故双方的经济损失,而忽略了它造成的“第三方损失”,也就是事故的发生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本文提供了根据车祸视频对事故发生期间道路通行能力评估的方法,通过人工统计一段时间内的车流情况,利用计算机软件将其图表化,并用最小插值估计法对其规律函数进行挖掘,最后用matlab模拟出通行能力变化规律图。图像可一定程度上反应问题。  关键词:负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受天然巨骨舌鱼鳞片盔甲的微纳尺度螺旋胶合板结构的启发,提出了一种仿生组装策略,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微纳米纤维和天然高分
<正>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和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文件。教学计划的拟订及准确无误的执行是关系到办学质量的好坏,办学层次的高低以及办学成败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成教
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等学校一定时间内为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高校教育成本按支出的性质不同又分为教
摘 要:综合性医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具有明显的人员密集性和复杂性,一旦出现火灾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并且会给医院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加强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满足当前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实际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当前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消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以保证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本文从供水行业中远传智能水表的使用,结合无锡近几年来在远传智能水表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探讨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水表数据采集系统,同时考虑供水调度决策方法专家系统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