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2)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lf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侬软语扎根于烟雨朦胧的江南,粗犷顿挫流转于白桦成海的东北,热情似火,吐字连珠的话儿生长于瓜果飘香的西北,庄严优雅的英语诞生于古色古香的大不列颠……人类视语言为瑰宝,殊不知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几时,几地,自然的语言便有几种不同的风情。“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是江南山水的婉转画意诗情,“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北国山水的硬朗、广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南国的美意盎然,“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则是北方的壮美雪景。早晨,也许是“初日照高林”的晨光熹微,下午,却可会“云变”,夜晚,便是“月色如银”,“藻荇交横”。自然的语言,会随着星斗转移至变化,会因为“移步”而换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或隽久静谧,或轻愉生动,或萧瑟冷清,都是不同的自然的语言。
  不仅如此,大自然的语言与人们的心理活动互通互译。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看见孤蓬乱草、大雁纷飞,感慨身世悲凉;看见朗月清辉,晓星残月,抒发离愁哀思;望见高山,心生壮志,欲一攀到顶;望见一望无际、牛马恣意奔腾的草原,心中畅然快意,喜不自禁。
  又有多少人,在傲霜残枝的竹中瞧见孤臣的劲节,在暗香疏影中瞧见隐者的高标,在漫天晚霞里看见一个人的脸为你羞红。格鲁克说:“大自然的语言是世界通用的”,人类的情感語言,亦与之息息相关。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的语言也教给人们深刻的道理,就像寻常的山水,山让我们领会天地亘古,水让我们懂得世事无常;山告诉我们耸立不倒,水告诉我们不舍昼夜。只有真正懂得自然语言的人,才懂得海虽广大却缄默无言的谦逊智慧,才懂得丰收前的秋野一片寂静是一种智慧,才懂得“假以外物”传播果实的蒲公英是一种智慧。
  自然,是一个智慧博大的智者,他尽显着应有尽有的魅力,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呈现世界的美景。他的语言能拨动心弦,更以平实却生动的语言,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生长在自然里的人,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听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从散文中初识朱自清,是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印了四十多张朱自清的《春》,人手一份。那时的我还未完全从童话世界中走出来,乍一拿到这篇文章,自然感到索然无味,意兴阑珊。  到了初中,课本中收录了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我才惊喜地发现朱自清散文的魅力所在。他用极平淡朴实的语言,述说着一个不舍的离别,描绘着一个“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读后泪流满面的我哑然了……于是我又迫不及待地回去读《春》,从字里行间竟
文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我记得莫言在诺奖典礼上这样说道:“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秋天,霜落,朔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动情时,你会明白什么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绝望时,你会知道什么是“断肠声里忆平生”。  愁
如果说人的生死就像隔着一扇门,那么迈过这道门槛时的际遇,谁能预设?  也能预设。有报道说,美国加州通过了“安乐死法案”,一位四十岁的女子通过邮件邀请亲友,来参加一场为期两天的派对,唯一要求是,谁都不许哭泣。  三十多位亲友从各地赶来,带来女子最爱吃的食物,播放着她最钟爱的音乐,大家饮酒跳舞,彻夜狂欢,直到迎来告别时刻,她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平静离去。  女子是一名渐冻症患者,她选择了在欢乐簇拥中
2017年高考考纲对论述类文本的考点有了新的表述。相对于2016年高考有调整,如新出现“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考点或这一表述,这一表述或被视为考点的调整,预示着待选文章必须具有鲜明的论证性。换句话说,选文应该是标准的议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在全国新课标卷中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是备考者对其误解一直普遍存在,即将其和其前身自然科技文或社会科学文等同看待,忽视论点论据的考查,忽视语言逻辑性的
关键词:科技兴国;默默奉献;志存高远;奉献拼搏……  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共和国勋章”系国家最高荣誉。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苦难辉煌历程,正是由一批批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功勋模范人物书写而
古诗速用  爱国之情是最朴素不过的情感,报国之行是最简单不过的选择。爱国不仅仅是窗前那汪皎洁的白月光,伸出手却触摸不得,“彩云易散琉璃脆”,而是心口一颗朱砂痣,时刻在心头,镌刻于眉间心上。它是陶行知口中的“本分”,是掌心细密的脉络文章,是风雨如晦抑或是乾坤朗朗时最深沉、最厚重的力量。  适用主题:静心;浮躁;功利……  古诗速用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红色清风,拂尘去滓,弘扬中国味。“当代
生态恢复岂容形式主义!  与其浪费资金作假、作秀,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矿山生态治理  你见过被刷绿漆的矿山吗?山东新泰就有一座。为应付环保检查,新泰一家偷偷开工的石料厂,将一座矿山涂上了绿漆,认为航拍的时候一片绿色,环保检查就发现不了异样——这事儿许多地方都发生过,但这家石料厂的刷漆技术太差了,颜色偏靛蓝,记者随手一拍就穿帮了。最新进展是,“刷漆”矿山目前已被关停,相关责任人也已被停职。  但没想到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三套语文试卷,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试题删减及赋分减少在所难免。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由原来的三道变为一道,且这道主观题只有4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由原来的5分变为3分;主观题由三道变为两道,分值也仅有11分。名篇名句默写由六句变为五句,分值由6分变为5分。然而,在减题减分的风声中,有一道题却独领风骚不减反增。这道题便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两道主观题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中国古人的八大雅事。对这八个对象的追求,让中国古代文人能够静下心来,安居一隅,体验这些雅事,获得了一份生命的陶冶和境界的提升。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你对这些雅事有怎样的理解?  请从中选择两三种雅事表达你的理解与认识,写一篇文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要求选好对象,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
上榜理由:★★★  天,哭了。  雨,起初很小,漸渐蔓延开来,竟成了一场倾盆大雨。冰凉的雨水落在树梢,漫过屋瓦,转眼间,热闹非凡的磁器口竟如人去楼空般寂寥无声。  大雨冲刷着这座千年古镇,亦浇熄了我追逐繁华的心。望着近在咫尺繁华了千年的古城,又怎能不驻足停留。抓起一把油纸伞,拎着一个碎梦,便蹿进了这宁静的世界。  绿意悠悠,青石板路上隐隐约约传来一阵悠悠的脚步声。“苍山冥冥落日尽,古渡渺渺行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