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明晰、有限的语法原则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图书馆无意中看到徐杰的《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以下简称《普》)一书,对于徐杰,我们知之甚少,隐约中只记得他硕士阶段师从邢福义先生。翻开封二作者简介,才知他离开华中师大后赴美深造,先后就读于夏威夷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师从李英哲先生、郑良伟先生、David Lebeaux先生和 David W.Lightfoot先生学比较语法学、语言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并获得了马里兰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顿时心中萌发了仰慕之情,加之此书作为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前沿丛书”的第一部出版,当时我们就认定此书必有可读之处,值得一借。读后感觉此书果然不同凡响,我们也受益匪浅。
  《普》运用当代语言学的“管约”理论,站在语法原则的高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原则本位的语法理论,提出语言研究就是要寻找简单、明晰、有限的语法原则这一基本纲领,在此背景下,成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一系列语法现象。该书共8章,由一系列的专题研究组成:1.原则本位的语法理论;2.被动式的理论和普遍语法的发展;3.领有名词移位与动词类型;4.约束原则与双宾语句式;5.主语、多主语、空主语;6.焦点范畴与焦点形式;7.疑问范畴与疑问形式;8.描写语法研究与普遍语法研究的接轨。综观全书,我们认为该书出色之处在于:
  
  一、研究方法新颖,思考角度独特
  
  语法理论中的“本位”指的是语法体系的核心纲领,它既是语法分析的“出发点”,也是语法分析的“归宿地”。究竟以什么为“本位”来研究汉语语法,学术界众说纷纭。最早有马建忠的“字(词)本位”、黎锦熙的“句本位”,后来朱德熙提出了“词组本位”,近来又有徐通锵的“字本位”、邢福义的“小句本位”和马庆株的“双本位”,还有什么“多本位”“语用本位”等等。相对而言,每种“本位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对强调该语言单位或语言层面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徐杰指出,各种“本位”说之“本”都是大小不等的语法单位,先前的各种语法理论和语法体系都是不同意义下的“语法单位本位”的语法理论和语法体系。《普》明确提出“以原则为本位”,这种看法在汉语学界是全新的。
  “原则本位的语法理论”(Principles-Oriented Grammatical Theory)的宏观背景是生成语法学中的“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heory)。“原则与参数理论”是一个关于“普遍语法”的理论,其思想精髓是通过“原则”和“参数”描述不同自然语言之间的异同关系。这种观点认为人类各个语言的结构规律都遵守着同样的规则,而各个语言的差异只是参数的差别。在此理论模式下,原来的那些依附于具体语言中的具体句法结构的语法规律成了语法研究的对象,而不是语法研究的最终结果。
  《普》以原则为本位,解决了汉语中长期有争论的一些问题,例如第四章,徐杰用生成语法中的“约束原则”成功地论证了“张先生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中的“他”是宾语,不是定语。具体说来,利用约束理论,指代成分“他”不能跟主语同指,这一语感事实说明“他”的管制范围是整个句子“张先生打碎了他四个杯子”,而不是“他四个杯子”,说明“他”是动词“打碎”直接带的宾语,而不是“四个杯子”的定语。
  语法中的“主语”与语用——语法中的“话题”问题是汉语语法中的核心课题之一。《普》对“话题”这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理论定位:“话题”相对于“陈述”而言,是言谈的对象和主题。它在本质上是一个语用层面的概念。这个语用概念,在纯形式的语法层面转化为一个形式特征[+T],进入形式语法的运行轨道,在某些语言中有可能诱发“添加话题标记”和“移动带话题特征[+T]的语法单位”一类的加法运算。是否真的诱发语法运算取决于“话题”特征的强度,而跟谓语前面有几个名词短语没有必然联系。这个形式语法特征[+T]是超结构、非线性的,依附于某句法成分的,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句法成分,它不能跟“主语”、“谓语”、“宾语”等真正的句法成分平等并列。
  
  二、论述深入浅出,内容通俗易懂
  
  作者以原则为本位,从汉语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地进行论证,例如在分析“张先生打碎了他四个杯子”时,先列出两种不相容的分析方法即指人名词性成分“他”是定语或是宾语的论据,然后运用“约束理论”做出了“‘他’是宾语”的论断,再用列举的那些支持把“他”分析为宾语的论据来支持这一判断,与此同时,那些支持把“他”分析为定语的现象则成了反论据,作者并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正反两方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普》在进行论证时特别注重“普——方——古”的结合以及汉语跟外语的对比,最明显的表现是作者在讨论疑问范畴语法形式时,从跟汉语比较的角度出发,分别采用了古汉语、英语、日语、彝语、山东招远方言、山东长岛方言及江西于都和福建长汀的客家方言的语言事实,初步考察了“疑问”在不同语言中的语法处理手段,进而归纳出自然语言处理“疑问范畴”有三种基本类型:添加、重叠和移位。
  形式语法的表述方式一般是很形式化的,而且创立了很多特殊的术语。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而又不熟悉数学、逻辑学的人要弄懂形式语法有时难免会感到比较吃力,更不用说运用N.Chomsky理论观点来研究汉语并做出成绩了。徐杰先生在书中不仅介绍了N.Chomsky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把一般认为很难懂的N.Chomsky理论观点,说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侧重于具体的运用,以解释汉语中的某些争议现象。
  总体而言,这部书可读性很强,价值不言而喻。当然,书中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有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商榷,但是“瑕”不掩“瑜”,它给我们以启迪,即以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在汉语语法研究道路上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邵敬敏.80年代到90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A]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邵敬敏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社,2002.
  [2]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徐杰. 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徐烈炯 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葛宏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艳艳,山东省邹城市孟庄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全球经济的融合,汉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字母词。比如CEO(首席执行官)、WTO(世界贸易组织)、NBA(美国篮球协会)等等。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收录了字母词,而且数量在逐渐增加。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附录中收录了39个字母词,其中字母加汉字形式、英语缩写词形式差不多各占一半。2002年增补版中同类的词语收录增加到142个,其中字母加汉字的词占22%,英语的缩写词占7
期刊
摘 要:本文对“v+着”和“v+到”结构进行考察后发现,虽然两结构有时能互相替换,但进入两结构的动词具有完全不同的语义特征、句法特征和语体色彩。同时两个结构在功能方面亦存在差异,虽都不常出现于书面语色彩较强的语篇中,相比较而言,“v+着”结构的口语色彩更强。  关键词:语义特征 句法特征 语体色彩    一、引言    “着”和“到”都能用在动词后作动词的结果补语。《现代汉语词典》“V+着”和“V
期刊
语言文字的法规建设进一步向地方、行业延伸。2006年又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及意见,强调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工作稳步进行。《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中国通用音标符号集》《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等规范标准发布实施,“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和考查办法”修改完善。《规范汉字表》课题通过科研结项,目前《规范汉字表》(送审稿)专家委员会正对一些
期刊
一、引言    “A是A”格式是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格式,它所表达的意思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或许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把汉语作为外语的人来讲,就属于比较难的一类了。他们通常不明白以判断动词“是”做述语,而主语宾语相同的这种看似简单的格式到底表达的一种什么意思。对他们来说,弄清“A是A”格式表达的意思,以便在生活中听懂别人的话,不影响交际,并且可以对这样的格式运用自如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又是
期刊
成县话与普通话最突出的差异是声调,成县话的调类虽然也有四类,但实际调值与普通话差别很大,成县话与普通话在声母上的差异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边鼻音不分,二是把有些不送气音诚成送气音,三是把一部分舌头后音读成舌尖前音,成县话与普通话在韵母方面的差异是,成县方言前鼻韵母与后鼻的母相混,基本上没有前鼻韵母。
期刊
现代汉语不同词类的语义构词是目前词汇语义学比较关注的问题,也因其对汉语线性组合的语义选择、语义突显、语素排序等的分析与阐释而成为沟通词汇研究与句法研究的津梁[1](29)。本文即在以往语义构词研究的基础上,以“顾”的个案为例,对三大实词类之一的动词性语素所构双音复合词的语义构词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顾,还视也,从页雇声。”(《说文》)“从页”表示与头有关,“回头看”是“顾”的本义。“顾”是古汉语
期刊
引言  怀化方言是指通行于现在湖南怀化市鹤城区和中方县的地方话——怀化话。关于怀化方言较为准确的归属,最早见于已于1956年至此1960年由湖南师范学院(现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承担的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整理出的《湖南省方言普查总结报告》,《报告》认为怀化方言属于西南官话。
期刊
前言  “一”作为常用数词,既可以用在量词或名词前,也可以用在动词前,构成“一V”结构,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本)》初步对“一V”结构进行了归纳和解释。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做更深一步地探讨,让留学生了解其中蕴涵的深层意义,有助于其理解、记忆、运用,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一、副词“就”的隐现    1.《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本)》归纳了四种情况:a、d两种没有副词“就”;b、
期刊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是一部很受欢迎的教材,但书中的“做”“作”不分,给汉语教学者造成了困难,请看下面的例子:  (1)而汉语里的“她爱我”和“我爱她”,里面的两个代词“她”和“我”,不管是做主语还是做宾语,词形都不变化;动词“爱”,不管作主语的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没有相应的词形变化。[1]P11  (2)“孤”的形旁是“子(孑)”,用“子”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
期刊
朝鲜借音就是古代朝鲜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汉字及其读音借入到自己的语言当中,从而形成的一套语音体系。这套借音体系是以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为基础的,同时加以改造以适应朝鲜语的语言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