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特•古本江:一个城市的软实力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xiaofe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本江基金会”因为其资金相当于葡萄牙每年投入到文化科技教育领域中的一半,被世人称为葡萄牙“第二财政部”,古本江用自己的财富,打造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
  
  1955年7月20日,一位普通的86岁老人在葡萄牙里斯本去世。一年之后,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古本江基金会”正式成立,这是老人在1953年立下的遗嘱中最重要的一条。
  半个世纪之后,这个基金会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之一,其资金相当于葡萄牙每年投入到文化科技教育领域中的一半,被世人称为葡萄牙“第二财政部”。
  这个老人就是卡洛斯特•古本江。可以说,如今世界石油格局的形成,和古本江有着莫大的联系,而在石油之外,他的另外一个重大影响力便来自古本江基金会。
  
  一份用心良苦的遗嘱
  
  葡萄牙人可能没有想到,一位安居在里斯本一家普通旅馆里十几年的老人,去世之后会在葡萄牙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古本江公园、古本江美术馆与当代艺术馆、古本江博物馆、古本江交响乐团……这里所说的“古本江”,甚至都不是葡萄牙本国人,他在去世之时仍是英国公民。
  1953年6月18日,深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古本江签署了一份遗嘱。在这份遗嘱中,他将自己的财产按照惯例分给了自己的子女,并且留下一部分给自己的亲属和长期合作者用作生活辅助金,此外的部分,便都作为古本江基金会的启动资金,用于资助慈善、教育、艺术和科学项目。
  根据统计,古本江的遗产高达18亿美元。为何他把一大笔钱捐赠给葡萄牙呢?在1956年7月18日由葡萄牙政府批准古本江基金会成立的40690号法令中,这样描述了古本江的初衷:“卡洛斯特•古本江做出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对葡萄牙的信任。”而这句话,也被明确写在了古本江基金会的章程中。
  如果没有战争,也许这段历史就会改写了。1940年,居住在巴黎的古本江的平静生活被二战打破。1940年6月5日,纳粹德国进攻法国,德军多路突击,10天后巴黎就被占领。正如《六月风暴》中描写的那样,许多巴黎人弃城而逃,去南方躲避战争。古本江被迫加入逃亡人群,前往维希避难。
  然而,在二战的烟火之下,整个欧洲大陆都满目苍痍,要想获得平静的生活几乎不可能。1942年,为了在战争中保持中立性,葡萄牙利用自己的矿产资源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出口配额体系,允许盟国和轴心国从各自在葡萄牙拥有的钨矿出口矿石,对葡萄牙自己的矿山则设立固定配额。
  这种用“资源换和平”的策略起了一点作用,当1942年4月古本江第一次踏入葡萄牙的土地时,这里比受战争重创的法国稍好一些,他的心境也随之稍微安定下来,已入古稀的他决定在里斯本安居。当地的人民对他热情地招待,古本江与这里的人和睦相处,就像一家人一样,他说:“我从来都没有在其他任何地方感受过这样的盛情。”
  不过,在余秋雨的笔下,入住里斯本阿维斯宾馆——如今这里已成为古本江的永久性居住所——的古本江神秘而孤独。他深居简出,拒绝拍照,不接受采访,只过着纯粹的老年人的日子。“他在厚厚的窗帘后面观察街道,他在与极少的朋友交往中体察市情,他一路都在准备做一个决定。没有人知道这个决定的内容,而他,则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发布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就是成立古本江基金会。
  去葡萄牙旅游的人常常被教育说,如果来到葡萄牙不去看看古本江基金会这趟就等于白来了。坐落在里斯本市中心古本江公园的基金会,已经被列入了葡萄牙的十大经典。如今的古本江基金会,已经深入了葡萄牙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在宣传葡萄牙文化上更是不遗余力。
  2006年伽利略航行500周年时,基金会赞助了“葡萄牙航海大发现500周年纪念活动委员会,号召各国学者对航海大发现历史展开研究。在基金会成立5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葡萄牙总统席尔瓦出席并赞扬说,“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机构,它是值得学习的真正的典范。”
  
  珍惜私藏的艺术家
  
  在一个慈善家的名号之外,古本江还是一位罕有的艺术品收藏者,而他的私人收藏,也在去世之后才得到公开展出,并最终融进葡萄牙文化的溪流之中。
  古本江对艺术的鉴赏力从小就显露出来。有一次,父亲为了奖励成绩优异的古本江,便给了他几枚钱,但他并没有立即花掉,而是跑进自己平时爱逛的古钱商店,买下了几枚古钱。对于这种以现有货币换取旧币的行为,父亲并不认同,并对古本江提出了“不要浪费”的忠告。巧合的是,这几枚古钱是稀有的珍品,本身的收藏价值已经超越了它的购买价格。
  古本江不但爱惜藏品,而且是一位技巧高超的买家。1928年至1930年间,古本江从当时的苏联政府手中购买了一批珍品。当时正值斯大林的五年计划时期,由于缺少建设经费,决定非公开拍卖列宁格勒博物馆的珍品。古本江正是体会到了斯大林微妙的处境,才在这场激烈的争夺中笑到最后。
  1930年7月17日,古本江给莫斯科国家银行行长乔治写信,言辞恳切地说:“我认为,贵国博物馆多年保存的珍品不应当出售,它们不仅是贵国的民族遗产,也是贵民族的骄傲……我常常对你们的外交人员说:别出售博物馆的陈列品。当然,如果一旦你们出售,那么,我希望成为你们的第一个出高价的买主,你们如有哪些艺术品要出售,我请求你们相告为盼。”
  要知道,出售艺术品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而且古本江的对手包括享有国际声誉的古玩家约瑟夫,他能出的价格都不会比古本江低,但他狂妄的态度伤害了斯大林的隐秘之心,恰恰是古本江的谦卑和迂回战术,获得了卖主的好感。
  “我的收藏品从艺术的观点来看,质量都是头等的……我的藏品不多,但都是最优异,最精美的。”这是古本江曾经说过的话,现在来看,其实过于谦虚。他的藏品中就包括原属于俄罗斯叶卡琳娜女皇的一副珍品,以及原属于法国女皇玛丽亚的写字台,而这些艺术珍品,加起来有6000多件。
  古本江不愿意邀请外人到自己的家中来欣赏这些艺术品,他曾经说,这些藏品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我是东方人,东方人不愿意将闺房中的女子示人”。但他很愿意将自己的藏品公开展览,1930年至1950年,伦敦国家画廊和华盛顿国家艺术画廊就先后借用了他的收藏品。
  在他去世之后,这些藏品于1960年后全部集中到了葡萄牙,直到1969年古本江博物馆建立,藏品才悉数收入其中公开展出。现在,古本江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除了古本江的私藏,这里还陈列着从公元前280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00多件文物,其中有埃及、希腊、罗马、美索不达米亚、伊斯兰、亚美尼亚、远东和欧洲等地的艺术品。在远东艺术部分,有中国瓷器60余件,其中一只高脚青花瓷杯是14世纪中国元朝的珍品。
  在古本江博物馆,可以见到伦勃朗、莫奈、雷诺及罗丹等大师级的艺术作品,而且可以纵览11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欧洲艺术趋势的变化。作为一个文化中心,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国界,变为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之一。
  
  “慈善家”
  
  做慈善和收集艺术品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古本江的财富从何而来?有人曾经这么比喻过,我们现在每用一升汽油,都要向古本江基金会缴纳一笔钱。
  1869年3月29日,古本江降生在斯加特(现在的伊斯坦布尔),他的父亲是一名亚美尼亚富商,早先经营花毯,后来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销售沙俄巴库(属阿塞拜疆)原油。古本江的童年都在土耳其度过,最大的记忆就是石油。13岁前他在当地一所学校学习,而后到马赛求学,在君士坦丁堡大学毕业以后,他进入英国伦敦的国王学院,1887年以优异的成绩从该校的工程和应用科学系毕业,他的毕业论文就是石油开发。
  古本江毕业之后,他的父亲派他到巴库油田去考察学习。1891年,古本江将这一经历写成了《环高加索和阿普歇伦半岛游记》一书。后来,法国著名杂志《两个世界》杂志以“石油能源”为题,将书中有关章节加以转载,扩大了古本江在石油领域的知名度。
  然而,对古本江来说,此次巴库油田考察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当时最大的石油资本家诺贝尔兄弟,也就是“诺贝尔奖”的设立者。诺贝尔兄弟便是被巴库的滚滚石油浪潮吸引,他们在巴库建设了第一条输油管道,把油田生产的原油直接输送到炼油厂,从而赢得了巨额的财富。
  在亲眼见证了诺贝尔兄弟的发家之路之后,古本江联想到他曾经访问的美索不达米亚(如今的伊拉克)可能也埋藏着石油。他写了一份报告送给土耳其国王,国王读后很感兴趣,曾专门邀请这位青年人去王室作报告。国王把美索不达米亚的摩苏尔和巴格达两省从国有领土中划出来,作为皇室的私有财产。
  在当时做出如此判断着实需要高超的知识和预判能力。而古本江,就是发现并发掘中东石油财富的先驱者。由于得到了土耳其国王的赏识,先后担任过土耳其驻巴黎和伦敦大使的财政和经济顾问,为他在当地从事油贸易提供了便利。古本江把俄罗斯巴库的石油销往伦敦和巴黎,其实,古本江的公司只是一个不大的公司,和埃克森、美孚、英波、壳牌集团等大公司不同,他没有自己的炼油厂,也没有石油产品销售体系。他只是中间商,将自己的份额油全都卖给法国石油公司。正是利用自己的经商天赋,他成为了20世纪初期的富商。尔后又将石油生意的获利,服务于文化与艺术,在生前和身后都慷慨地与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最终留下自己抹不去的印记。■
  
  卡洛斯特•古本江Calouste Gulben-kian(1869-1955)
  职业:油商
  财富来源:石油贸易提成
  资产:古典艺术家绘画、挂毯、精美的手稿
  比尔•盖茨Bill Gates(1955-?)
  职业:软件公司主管
  财富来源:微软的股份
  资产:750亿美元
  
  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并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福布斯》杂志2009年3月12日公布全球富豪排名,比尔•盖茨以400亿美元资产重登榜首。
其他文献
“钱能生钱”,当人们一旦发现了这个秘密,世界就因此而与往日不同了。在懂得放贷之前,人们让财富增加的方式就是更努力的耕作,或更多的掠夺。但是一旦有了货币,并懂得了使它们自我增长的法则,财富就以几何数的方式膨胀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家们借给人们金钱,并收取一定的利息,改变的不仅仅是一种财富的积累方式,更是人们对自我欲望的控制方式。在大部分宗教的教义当中,借债都是被看作是需要谨慎对待的事情,“如
期刊
《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  美国中情局谍员秘密入藏  1950年4月2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探员马克南奉命秘密入藏,但在西藏边界便遭到了西藏地方卫兵的误杀。他遇难后,与其随行的前美国中情局谍员白智仁于1950年6月11日成功进入拉萨,与包括达赖在内的西藏地方当局进行了密切接触,策划西藏“独立”。  此前,美国政府一直否认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策划西藏“独立”的活动。但是,随着美国国家档案馆中政府文件
期刊
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肯定不会决绝反对。在最浅陋的意义上,你有现代的自由,别人也有传统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社会秩序的扩展恰恰是传统演变的产物。    提及中国自由主义,我们当然会知道它的代表人物胡适,但不会有很多人知道周德伟。这不奇怪,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一个是当时对新文化至少是对《新青年》不感兴趣的北大学生。这是一对师生,但如果看自由主义的家族谱系,或
期刊
在纳粹党强有力的领导下,德国在进行种族纯净化的同时,“一体化”运动也开始荡涤文化领域。这个曾经诞生过海涅、歌德等伟大诗人的民族,开始把钢铁浇铸进了诗歌之中。第三帝国用自己的刺刀尖,高高地挑起自我讴歌的赞美诗……      “所有伟大的诗作都有历史文献的价值”——布莱希特    1933年1月30日,德国政坛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位出身贫寒的下岗画家、退伍军人,在这个注重门第和阀阅的国家里,登上了总理的
期刊
从德川幕府到现代,日本在近两百年间走向现代化的里程上,有高歌猛进,也有挫折重重。安德鲁戈登带着温情的历史笔触,以大百科全书的书写风格,在恢弘叙事的同时,亦不忘记载不同时代下的日本民众在特定年代里的悲欢乐痛。这是一曲国家主义的特洛伊史诗,也是一场草根阶级的荒原大狂欢。  阅读此书的过程,我最关注的是日本如何在二战后成功转型。作为二战灾难的始作俑者之一,战后日本被美军托管的岁月,是一种因祸得福的命运垂
期刊
在学生们引爆的罢工罢市罢学浪潮中,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工人中蕴含的无限潜力。在爱国热潮中,工人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华商赢得了市场和部分产业主导权。    1919年阴历正月,不满15岁的江元青从无锡太湖边上的一个乡村来到上海谋生活。通过一个远房亲戚的介绍,江元青进了中华书局,在印刷部当学徒。同样是谋生活,4年前,16岁的顾如发,也从苏北老家来到上海,进入日本人开的内外棉五厂,他的工作是把机器上油揩掉以便
期刊
2009年9月20日,在川东小县武胜的一个网络论坛里,出现一个“现在就开始回忆”的写作征集帖。参与者众多,短短四个月,已经征集了三十多万字的“个人青春史”。武胜的国土面积为九百六十平方公里,正好是中国的万分之一。发起者称,“莫非这是一份天意,要使《现在就开始回忆》成为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精神和命运的‘万里挑一’的样本?!”     “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句话是一个魔咒,把我们依次击中。
期刊
有人说世上有三种情景最美丽:骏马扬蹄奔驰,船舰破浪前进,女子旋转于华尔兹。而在最开始,因为男女的身体接触,华尔兹曾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舞蹈;随着风气的逐渐开放,华尔兹却逐渐成为优雅、轻盈的“舞中皇后”;然而自1968年以来,华尔兹舞被更加嬉皮、轻松的舞蹈替代,无可奈何地被边缘化。     旋转之罪    有一种舞蹈,曾经被卫道士们授予“三冠王”的称号:伤害身体、腐化心灵、缺乏高贵气质。无论你相信与
期刊
1759年,一本新书《范妮希尔回忆录》出现在欧洲的书店,这是妓女范妮小姐的回忆录,由英国小说家约翰克莱兰代笔。  这位范妮小姐是风流圈里的知名人物,曾经是叛乱者约翰威尔克斯的情人,约翰在他的诗歌《女人论》中专门写过《醒醒,我的范妮》一节。范妮在回忆录里添油加醋地记录了她与约翰威尔克斯等这些在伦敦政治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名人之间的趣闻。  《范妮希尔回忆录》最初出版时,并未受到太多人的关注,当范妮在次年
期刊
或许人们已经渐渐熟悉了英国石油公司(BP)的新Logo:一朵绿色基调的太阳花。经过一系列公关运动,Beyond Petroleum(“超越石油”)也取代British Petroleum(“英国石油”),成为人们对“BP”的第一印象。的确,BP对可替代能源、清洁生产、碳捕获等技术的密切关注,使它成为行业内的环保先锋。  可就在十多年前,BP还是“全球气候同盟”(Global Climate Co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