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激情的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 为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很痛心的看到,很多中学生讨厌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对数学的学习也几近放弃.但是我们也知道,学生不是天生就讨厌学数学,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没能及时解决,日积月累,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便渐行渐远.根据我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一、用自信点燃激情
  2010年我接了一个初三数学教学班,教学之初,我就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数学成绩整体偏差.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对学生的熟悉,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由于基础知识的原因,整个数学学习几乎不在状态.以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也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自卑,然而他们却无从排解这种痛苦.当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走出自卑的状态,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我和他们一起分享了一部名叫《教师》的美国影片.我还记得,当时学生都非常诧异.他们认为一个数学教师竟然在课上放电影而不是上课,简直是太出人意料.电影的大意是:在美国的一个镇上,有一个26人的班级,几乎每个孩子都特别调皮,有人甚至吸过毒、堕过胎、进过教管所,家长对这些孩子束手无策.去那里任教的老师几乎都是愤怒的离开了.后来,来了一位名叫菲拉的女教师,她去的第一天就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战斗英雄,热爱艺术,偶尔喝一点酒,年轻时从来没做过违法的事;第二位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嗜酒吸烟如命;第三位曾多次被校长训斥,每晚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老师就问:“谁后来成了伟人?”孩子们都不约而同的回答:“第一位!”后来女老师告诉大家,第一位是希特勒,第二位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三位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通过这个故事,这些学生都受到了启发.一个人无论过去是怎样的不堪,只要不放弃,不抛弃,终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电影的最后,这26个都成为了有用之才!
  看完电影之后,我告诉同学们 “我虽然没有拉菲老师那样优秀,但是我有一颗和她一样对学生炽热的心.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同时也请同学们相信我,我们共同努力,四班数学的未来不是梦.”学生听了之后也是群情激昂.接下来的每一节课,我都精心准备,尽量让人人都有所收获.班上有个叫欧阳秋思的学生,她写了一篇文章是这样描述的:“前几天王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测试题,做完这张卷子我突然觉得自己变聪明了,好多题都会做 ……”看到学生的这篇作文,我知道我的方法对他们起了一定的作用.事实上我出题时有意降低了难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找回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快感.
  二、用数学美唤醒激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
  现行的“九义”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课文内容图文并茂,富有特色.学生对新颖适度的教材甚感兴趣.教师在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两个“必须”.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因为完全不为学生所了解的课题,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必须能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因为学生早已理解透彻的内容,也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分析“杨辉”三角形的结构,让学生感受数字对称图形的神奇美;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揭示了数学的简洁美.很多时候,面对一道题,利用转化、变换、拆分、组合、类比等数学思想寻求解题途径,找出最佳的解题答案,这就是数学的变换美.
  三、用教育机智保护学生的激情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主要是靠学生自我养成,但是老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好的老师则是将许多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推理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要做到这样,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备课充分,精心预设,对所教内容烂熟于胸,同时讲课要条理分明,语言要简洁却不失幽默.尽量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学习热情,如此学生便能轻松学好数学.
  例如:在讲《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时,一方面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折,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二是让学生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定理证明知识点.通过这样的直观展示和理论证明,学生收获了快乐,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通过讲述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帕斯卡与“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让他们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正三角形时讲述了学生感兴趣的“拿破仑三角形”,使学生对正三角形的性质特征轻松掌握.
  讲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方》的练习课上,我抛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题目:“用4个2可以组成最大的数是多少?”学生说:“2222”我说:“错!我们现在不是学习了乘方了吗?指数变化对数的值影响特别大,大家不妨试一试.”学生七嘴八舌的列举出了好几组数:“2222,2222,2222”几经比较之后得出:2222<3222=2110,2222<2562=216,显然2222最大!我说道:“还有没有更大的呢?不妨试试多层指数.”学生说:“2222,当然2222<2222.”我说“2222还不算最大”,很快就有学生说:“2222最大”.“是的”,我说道.有的同学还在说也许还有更大的呢?我说道:“这个问题可以课下再百度一下.”此时大家哈哈大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得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因此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数学课.这样,才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虚拟教学环境研究”,编号:13C652摘 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本文主要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场景制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绘制故事板、建筑建模、材质和贴图制作、灯光和摄像机、动画渲染等内容。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建筑场景;3DSMAX
【摘要】在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上,一直都推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因材施教”首先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次,根据学生的优缺点,给予重点关注和审视.分级发展的课堂教学就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种具体运用.分级教学,就是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扬长”和学生之间的“补短”促进学生的同步发展.本文将重点阐述基于“能力”分级发展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并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中职数学;分级发展;实践 
有效的数学活动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三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而好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国内很多教师一味地跟随新浪潮,却不去深究其实用性,形成了很多华而不实、舍本逐末的教育现象,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不能盲目跟从、过分极端,而应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设一个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  那么何谓“生态课堂”呢?生态课堂就是
一辆上海大众波罗轿车,在一次事故中将车前部全部撞坏,经过修复后,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IPLIS)故障指示灯(转向盘形状)及电子功率控制(EPC)故障指示灯常亮,几经维修,故障仍然存在。
【摘要】高三学生复习备考,时间紧、内容多,如何提高数学复习效率?本人在文中提出了三个应该加以重视、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基础知识的复习,二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滲透,三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能力;培养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规定: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全面
故障现象:一辆W220底盘的奔驰S320进厂维修,其故障为仪表有时失灵,警告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