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之一的思想品德课也应顺应这一教学理念,做好模式的更新,本文着重于新教学理念下问题引导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操作程序和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是实现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不断地探索出合适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探索出合适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也是在贯彻和落实新教学理念下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问题引导教学的内涵
思想品德是中学的必考科目,初中称为思想品德,高中称为思想政治。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大多数只是把考试的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而不去顾及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是否会运用,是否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中,强调要把教育引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逐步探索出了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在考虑到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和学科要求下,我认为“问题”教学即问题引导教学是符合当今新的教育理念的。那么,什么是问题引导教学呢?问题引导教学就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和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从而主动去寻求答案,由被动的听转换为主动的学。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该先听取学生的答案,察觉问题后再给予指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思想品德课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操作
首先,思想品德课中问题引导教学模式要遵循问题情境原则、主动学习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扩充的原则。问题情境原则就是指在思想品德课中主要是以事例引出理论知识,学生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或回答探究活动给出的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问才有思、有问才有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有梯度的问题,可以在一个大问题下设出小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寻求答案,即以问题贯穿整个课堂。主动学习原则就是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要通过他们自己去实践才能得到实现。作为老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了解他们的思路和想法后再给出自己的指导意见,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指在思想品德课老师提出问题后,尽量给学生一个接近现实的情境去想象,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能表露出他们真正的想法,老师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信息。知识扩充原则就是指学生要善于从活动中得出新的知识点,老师提的问题也不要只局限于课本,如在进行《走进青春》这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扩充知识点:恋爱与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区别,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第二特征的出现等,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延伸。
其次,要注意思想品德课中“问题”教学的操作程序。首先可以给出一个概括性的大问题,接着可以在大问题下设相关的小问题,也就是把大问题一步步分解,在问题下要有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只有在探究活动中才能更主动的去寻求答案,以《走进青春》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我们可以有如下步骤:
【问题】 怎样认识青春悄悄来?
1. 青春期的身体有哪些显著变化?
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自己从小长到大的照片,观察之后,回答问题。
(1)自己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学生活动:先展示图片,然后独自思考一分钟,再小组讨论两分钟(有一位学生负责记录,另外一位同学负责发言),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体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这些变化预示着我们长大了。
2.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变化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
探究活动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身体发生的变化,再说说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变化会不同?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然后再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我们的身体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先横向,有的再纵向发展,即使同一个人其不同身体部位的发育速度和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误区警示:进入中学以后,同学们身体变化很快,好多同学出现了第二性征。面对这些变化,大家很害怕,但是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我们不必担忧(补充生理知识)。
在以上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先是大问题,接着小问题,然后有相应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中又有问题,并且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循环渐进的,而每个问题下所设置的活动都是在结合学生实际。
三、思想品德课中问题引导教学的现实意义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可见,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问题引导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意义在于何处呢?
首先,提高学生的思考力水平。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所注重的问题梯度性思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其次,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文科性的科目,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但在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实际,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好知心理,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乐趣。
再次,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一个个问题的设置,给每位学生创造了很多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语言交流和讨论,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最后,让学生的知识保留度增加。思想品德课要记的知识很多,专业术语也很多,而问题引导教学与学习的金字塔相适应,延长了学生记忆知识的时间。
四、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老师提出问题后,不要先急着给出答案,一定要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其次,如果有讨论活动,不能在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讨论,要让学生自己先思考一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进行交流,否则讨论就容易陷入混乱;然后,老师在给出自己的答案前,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回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什么地方。最后问题的设置要有条理,不能把问题反复来回设置,或者跳跃性很大,那样很容易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偏离。
综上所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要求,教育模式也不例外,思想品德课不能为“模式”而模式,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视学生实际而定,视教学内容而定,问题引导教学是思想品德课一个比较新颖,比较适合学科特点的大致模型,希望这个模式能得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叶香竹. 问题引导教学模式[J]. 育人工程研究,2009(7).
[2] 张奇才.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3] 韩震.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思想品德课是实现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不断地探索出合适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探索出合适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也是在贯彻和落实新教学理念下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问题引导教学的内涵
思想品德是中学的必考科目,初中称为思想品德,高中称为思想政治。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大多数只是把考试的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而不去顾及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是否会运用,是否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中,强调要把教育引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逐步探索出了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在考虑到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和学科要求下,我认为“问题”教学即问题引导教学是符合当今新的教育理念的。那么,什么是问题引导教学呢?问题引导教学就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和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从而主动去寻求答案,由被动的听转换为主动的学。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该先听取学生的答案,察觉问题后再给予指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思想品德课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操作
首先,思想品德课中问题引导教学模式要遵循问题情境原则、主动学习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扩充的原则。问题情境原则就是指在思想品德课中主要是以事例引出理论知识,学生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或回答探究活动给出的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问才有思、有问才有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有梯度的问题,可以在一个大问题下设出小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寻求答案,即以问题贯穿整个课堂。主动学习原则就是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要通过他们自己去实践才能得到实现。作为老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了解他们的思路和想法后再给出自己的指导意见,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指在思想品德课老师提出问题后,尽量给学生一个接近现实的情境去想象,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能表露出他们真正的想法,老师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信息。知识扩充原则就是指学生要善于从活动中得出新的知识点,老师提的问题也不要只局限于课本,如在进行《走进青春》这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扩充知识点:恋爱与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区别,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第二特征的出现等,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延伸。
其次,要注意思想品德课中“问题”教学的操作程序。首先可以给出一个概括性的大问题,接着可以在大问题下设相关的小问题,也就是把大问题一步步分解,在问题下要有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只有在探究活动中才能更主动的去寻求答案,以《走进青春》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我们可以有如下步骤:
【问题】 怎样认识青春悄悄来?
1. 青春期的身体有哪些显著变化?
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自己从小长到大的照片,观察之后,回答问题。
(1)自己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学生活动:先展示图片,然后独自思考一分钟,再小组讨论两分钟(有一位学生负责记录,另外一位同学负责发言),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体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这些变化预示着我们长大了。
2.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变化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
探究活动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身体发生的变化,再说说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变化会不同?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然后再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我们的身体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先横向,有的再纵向发展,即使同一个人其不同身体部位的发育速度和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误区警示:进入中学以后,同学们身体变化很快,好多同学出现了第二性征。面对这些变化,大家很害怕,但是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我们不必担忧(补充生理知识)。
在以上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先是大问题,接着小问题,然后有相应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中又有问题,并且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循环渐进的,而每个问题下所设置的活动都是在结合学生实际。
三、思想品德课中问题引导教学的现实意义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可见,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问题引导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意义在于何处呢?
首先,提高学生的思考力水平。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所注重的问题梯度性思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其次,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文科性的科目,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但在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实际,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好知心理,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乐趣。
再次,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一个个问题的设置,给每位学生创造了很多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语言交流和讨论,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最后,让学生的知识保留度增加。思想品德课要记的知识很多,专业术语也很多,而问题引导教学与学习的金字塔相适应,延长了学生记忆知识的时间。
四、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老师提出问题后,不要先急着给出答案,一定要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其次,如果有讨论活动,不能在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讨论,要让学生自己先思考一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进行交流,否则讨论就容易陷入混乱;然后,老师在给出自己的答案前,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回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什么地方。最后问题的设置要有条理,不能把问题反复来回设置,或者跳跃性很大,那样很容易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偏离。
综上所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要求,教育模式也不例外,思想品德课不能为“模式”而模式,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视学生实际而定,视教学内容而定,问题引导教学是思想品德课一个比较新颖,比较适合学科特点的大致模型,希望这个模式能得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叶香竹. 问题引导教学模式[J]. 育人工程研究,2009(7).
[2] 张奇才.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3] 韩震.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