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灭火到消防演习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i_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幼儿正在进行自主游戏,突然听到在娃娃家扮演爸爸的哲哲大叫:“不好啦,娃娃家着火啦!”扮演妈妈的依依大声说:“打119,报警吧!”哲哲随即拿起“电话”:“喂喂,是不是119,我们这里是娃娃家,着火啦,你们快来灭火呀!”
  聽到哲哲打报警电话,正在小工地游戏的辰辰和馨馨赶紧拿起用塑料圆柱积木搭建的圆柱体跑过来,说:“我们是消防员,来灭火的,哪里着火了?”“这里!”依依着急地说。辰辰激动地说:“不好啦!火越来越大了,都烧到卧室里去啦!”哲哲说:“家里都烧坏了,怎么办呢?”依依小声嘟囔着:“唉,我们没地方住了,今天该住到哪里去呢?”哲哲转头向我求助:“朱老师,能帮帮我们吗?”这时,我很想了解孩子们会怎么解决问题,游戏会怎样发展。于是,我说:“家人可以一起商量一下。”接着,我看到几个小脑袋凑在了一起……
  消防的经验源于幼儿生活,他们将生活中看到的着火、消防员灭火的情景在角色游戏中表现了出来。例如,哲哲、依依知道着火要打119火警电话;哲哲能清楚地说出哪里着火了,需要救援;辰辰和馨馨既有当消防员的角色意识,也有一定的建构行为和替代行为,如灭火器是长圆柱体,与今天他们搭建的圆柱体是相似的,可以用作替代物。孩子们自主生成了“消防”游戏。
  “消防”游戏的展开既让孩子们的兴趣、情感得到满足,又促进了他们的交往、互动。其中蕴含着许多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经验,对幼儿的发展是有益的。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我发现“消防”游戏有持续拓展的可能。于是,我就顺应幼儿游戏的进程,进行适宜的推进。
  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分享。依依说:“家里着火了,火好大。”哲哲说:“我打了119,消防员叔叔来灭火了。”辰辰说:“火很大,家里还是被烧坏了。”我追问:“家里都烧得黑乎乎的了,一家人该住哪里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住宾馆呀,爸爸妈妈带我去住过。”“我也住过宾馆,很舒服的。”“我们活动室里没有宾馆,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在活动室里建一个宾馆,并特别强调要添加消防设备。
  第二天,自主游戏开始了,我拿着拍摄设备,继续观察、记录孩子们的游戏。依旧是哲哲扮演爸爸、依依扮演妈妈。哲哲对依依说:“妈妈,我们家被烧坏了。”依依说:“那就住宾馆吧,把家里的东西搬走。”扮演爷爷的昊昊说:“我们来造一个宾馆吧。”哲哲表示同意:“对,我们要造一个不怕火灾的宾馆。”于是,孩子们先搬来了9把椅子,在活动室中间建起了宾馆。“宾馆”的结构搭好了,还需要什么呢?孩子们讨论了起来。昊昊说:“需要床,宝宝要睡觉的,我去搬。”依依说:“我们还要烧饭呢!”“还要安装灭火器。”“还有消防用的长管子。”“还得有安全通道。”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有目的地组织孩子们进行游戏分享,帮助幼儿归纳生活经验,推动游戏进一步发展。在分享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想到了新的游戏内容——搭建防火灾的宾馆,使游戏情节更丰富,并使幼儿有持续游戏的愿望。我的引导是有效的。在“宾馆”里,孩子们会玩什么游戏呢?我很想了解。但新问题、新内容的出现,对小班幼儿来说,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这样的探索往往也是幼儿的乐趣所在,所以我没有过多地去打扰孩子们,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索。
  在两天后的游戏现场,游戏过半,我突然看到哲哲带着依依、多多、辰辰等人急匆匆地从“宾馆”里跑了出来,他边跑边回头大喊:“有警报,大家捂住嘴和鼻子,跟紧我,撤退!”多多附和着:“一个跟着一个,不要急!”孩子们用手捂着嘴和鼻子一个跟着一个跑了出来。我一头雾水,问:“‘宾馆’里发生什么事了?”哲哲着急地告诉我:“我们在消防演习,刚刚听到警报,我们要安全撤离。”我恍然大悟。孩子们真有创造力,居然能把火灾逃生演习融入游戏。
  在本案例中,我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支持,推动小班幼儿的游戏从灭火到搭建宾馆再到消防演习。幼儿的游戏能力有一个自然习得的过程,当发现问题时,他们会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拓展游戏内容,提升游戏水平。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善于观察的慧眼,也要有乐于倾听的耳朵。自然、自主状态下的幼儿游戏有很多随机性、不确定性,也有很多可能性。孩子们在与环境、同伴、材料的互动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只有细心观察、耐心倾听,才能了解孩子的需求,捕捉支持孩子深入游戏的契机,促进孩子的游戏更丰富、深入。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中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西藏自治区在完成“两基”攻坚后,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到2020年底,全区
期刊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榜样,她以坚定的信念感染学生,以爱为根基感化学生,以红色文化滋养学生,以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真正做到了“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她的办学育人方法、特点和经验铸就了极高的成就,对在新时代如何做一个四有好老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构成要素、“境”的状态与解决路径方面建立全科教师职前培养困境的三条标准,根据标准检视确立全科教师职前培养困境主要有理论困境、制度困境与培养条件困境。提出构建理论研究共同体、采用审议模式建设制度体系、探索联合培养模式等突破路径。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玩具而哭闹不止,与同伴发生矛盾时非常用力地推打同伴,回答问题时还没有听清教师的问题就大声呼喊“我会,我会”,排队时因着急而插队争抢……孩子的这些行为都与其自我控制能力有关。  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幼儿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
期刊
儿童观察评估,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为此,本刊特地刊发了南京市鹤琴幼儿园有关嵌入式评估实践的一组文章,他们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看到:观察评估让教师的工作插上了翅膀,让教师从“看见儿童”到“看见儿童的发展”,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课程的开展也因为观察评估的介入而更具弹性和活力,真正起到了支持儿童发展的作用。  儿童观察评估,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深刻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化对教育的变革将会是全方位、深层次的,中小学教育也必将因信息化而发生深刻变化。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使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更加突显。文章梳理了西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西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西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思考。
实验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脱离了实验探究的科学课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亲历探究过程的学生很难触及科学的本质。小学科学课中分组合作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般是[1]: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交流与研讨→得出结论个人的观察、分析所得需要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被评价和纠正,在全班形成初步共识,再与权威的证据对照,才能得出结论。因此,有效的交流研讨过程是结论得出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从动手操作到思维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验操作热火朝天,而交流研讨草草了事的情况屡见不鲜。课堂时间短,教
种在幼儿园小菜地里的花生成熟了,一群刚升入中班的孩子为此感到喜悦和好奇,这触发了教师进一步开展有关“花生成熟了”的主题活动的想法。教师预设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不断询问孩子们“关于花生还有什么问题”,希望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能与自己的预设“不谋而合”,可是不知为何,孩子们都表示没有问题。在教师看来,这个主题活动有丰富的内容可以探究,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内容没能和孩子的关注点“相遇”,碰撞出火花。其实,
期刊
优良学风是治学之本,高校学风建设对于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班级作为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班风建设对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
杭州观成幼托园“多特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追随儿童的兴趣,努力让课程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跳出教师指导用书、回归真实的儿童和生活”,对于大多数年轻教师而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教研要如何支持年轻教师的课程实践呢?我们在常规教研基础上推出了每日“圆桌会”的教研模式,以帮助教师建构与实施课程。  “圆桌会”取名自“圆桌会议”,是主要由课程协调员和班级教师共同参加的一种研讨形式。以“圆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