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者视角探究《黔之驴》的寓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宗元的《黔之驴》,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看了不少课例,探究本文寓意的时候,有不同的角度,有从“驴”的角度,从“虎”的角度,从“好事者”的角度等。
  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表述《黔之驴》的寓意的: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最近,区里搞同课异构活动,有老师是这样概括寓意的:
  (1)从“虎”的角度。
  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②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不能贸然斗争,要深入调查,探究底细,掌握敌人的详细资料后,再攻其要害,方能胜券在握。
  ③做事要小心谨慎,有勇有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④为了目标,排除万难,定能赢得胜利。
  (2)从“驴”的角度。
  ①讽刺在政治集团中,外强中干、高官位显、仗势欺人、无才无德的上层人物。
  ②讽刺那些外强中干,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虚张声势的人。
  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要有真才实学。生存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要有自知之明,面对强敌要沉着应付,以智求得生机。
  (3)从“好事者”的角度。
  影射某些官僚主义者不顾卖情,贸然引进,致使人才被荒废扼杀。
  翻阅近几年语文学科杂志上的课例,大多是从这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但是大家好像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作者角度。作者写作这则寓言故事究竟寓意何在?诚然,作为今天的读者,对寓意我们可以见仁见智,但是作为作者角度的寓意揣摩怎能缺失呢?于是,笔者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揣摩作者意图。
  一、知人论世
  孟子日:“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既如此,我们不妨就先来看看柳宗元的生平。
  少年得志,名扬天下,仕途顺畅。柳宗元有着辉煌的家族历史,他祖籍河东,柳氏是河东地区最大的三个家族之一。从南北朝时期一直到隋唐之际,柳宗元的祖先们很多都做过大官。他自己少有大志,聪敏过人,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仕途也很顺畅。二十一岁中进士,二十六岁通过了博学宏词科考试,任集贤殿书院正字,二十九岁担任京兆府蓝田尉,三十一岁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后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三十三岁担任礼部员外郎。
  新政失败,被贬永州,孤苦凄凉。新政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邵州(今湖南邵阳)任刺史,途中,再次被贬往永州(今湖南永州零陵)担任司马,十年后再次被远贬柳州(今广西柳州),四年后病死于任所,年仅四十七岁。
  历史上不少文人面对贬谪,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如苏轼面对被贬,虽然也郁闷,但更多的是豁达、超脱;但更多的人被贬之后是消极、苦闷地度过余生。柳宗元呢?应该是介于这二者之间,他既没有苏轼那般豁达与超脱,也没有消极遁世。从总体上讲,他是积极努力的。一是从他为走出贬谪之地而不懈努力可以看出他的积极,有他写给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的书信为证。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柳宗元的大多优秀作品都写于被贬之时,且各体兼长,无论是政论、寓言、游记等,都有独到的成就。
  虽然说柳宗元被贬之后对人生依然是积极的,但不可否认他的内心是孤单寂寞悲痛的。这种心情无论是从他写给友人的书信中还是从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出来。如大家特别熟悉的诗作《江雪》,写于被贬的第二年。《永州八记》,开辟了山水游记的盛世,借山水美景,表达的却是贬谪生活中的凄凉心境。另外被贬柳州之时写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都表达了凄清、抑郁之情。
  二、读全原文
  同样作于被贬时期的《黔之驴》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教材《黔之驴》只选了原文的前两段,要真正理解寓意,我觉得应该读全文。柳宗元在故事的末尾评论说“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什么意思呢?这头毛驴看上去是个庞然大物,好像德性很好的样子,声音洪亮,好像很能干,很厉害,如果它一直能够如此伪装下去,不使出那么点儿伎俩,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但是因为担心害怕,也不敢吃掉它。现在毛驴不善于伪装自己,当然就落得个被吃掉的下场。在柳宗元看来,只要驴子凭着高大的形体,保持沉默的态度,不随随便便暴露自己的短处,就可以永远确保自己性命无虞。这么看来,他是不是在影射自己及被贬的同僚们呢?当时的他及几位同僚,仗着得宠,位居高位,但是,当他们高调改革,进行种种改革举措之时,惹恼了一大帮人,于是被力量更大的皇权及官僚势力压了下去,而且后来结局惨淡,再不曾有翻身之日。那么,柳宗元借这头驴不就是在说他自己吗!林纾《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中也说道:“驴果安其驴,尚无死法。惟其妄怒而蹄之,去死始近……故君子身居乱世,终以不出其技为佳。”
  三、联系文“序”
  作者写的《三戒》还有一个序,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从这个“序”看出,作者要人们引以为戒的是,不能像“糜”“驴”“鼠”那样,明明自己是弱者,却不知道“推己之本”,“出技以怒强”。柳宗元年轻的时候仕途顺畅,春风得意,三十出头却被贬到偏远的地方,十几年得不到赦免,这种沉痛的经历对于柳宗元来说真是痛入骨髓!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是在感叹自己当年过于锋芒毕露,过于逞强好胜,结果触怒了朝廷的当权者,一朝落难,毕生受苦,真是得不偿失!在柳宗元看来,要在官场上生存下来,就必须善于隐藏自己的缺点。毛驴很规矩,老老实实,没招谁没惹谁,自己有多大本事就显露多大本事,这本来也没什么错,可惜的是它生不逢时,生活在一个居心叵测的环境当中,周围到处都是像老虎一样窥伺它的阴谋家,所以它一尥蹶子,露出了底牌,不幸就成了老虎嘴里的一盘菜了。如此看来,柳宗元写的一系列的寓言故事,也都是在借他笔下的动物们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一个人不能迷失了他自己的本性,要时刻认清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分量。
  从柳宗元的一些文字来看,他对当年的自己是有反思的。他在给翰林学士萧俛的信中,说: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恕娼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據此,笔者揣度,《黔之驴》一文,柳宗元是在借“驴”自讽,是对自己仕途生涯的反思,权高位显之人,没有过人的才干,却过于锋芒毕露、逞强好胜,就会遭遇像“黔之驴”那样的悲剧下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自拟养心方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心肌酶谱、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100例随机分为
高中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掌握其他学科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淡薄,语文素养不容乐观,具体问题如下。  1.不能准确应用文字  语言文字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一直以来很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高,致使他们不能对病句作出快速、准确判断。因此,每年的语文高考题目中必
据当地媒体报道.越南莱州水电项目的破土典礼已经完成.该项目装机1200兆瓦,耗资18亿美元。该水利项目位于莱州省南坑公社.隶属于越南电力(EVN),预计2017年开始发电。
目的研究caspase-3、PARP在四氢异薇草酮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四氢异捧草酮诱导H印G一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浓度为10、0、40μg/mL的四氢异蓓草酮对HepG一2细
一是乌江银盘水电站全面完成三期截流线下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实现了三期截流蓄水目标,共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153人,占规划任务的27.10%,各类房屋还建面积882万平方米,占规划任务的31.4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谱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α-酸脱氢酶(HBDH)(简称心五酶)在早期诊断以及监测
目的估计干眼的5a发病率并研究它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BeaverDam,Wis人群,年龄43-84岁(n=5924),在1988-1990年(n=4926),1993-1995年(n=3722),1998-2000年(n=2962)分
本文介绍了承德县滦河梯级水电站建设的目的及意义、规划原则、规划方案,从社会、生态及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梯级水电站建设的效益。实践证明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国家得生态、群
就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忽略学生主观意识的发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阅读教学实效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引起重视,通过全面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教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来,《谜语大会》三月走红,《成语大会》五月绽放美丽,《诗词大会》更是集文化、智慧于一体,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更是涤荡学生心灵的精神补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多少人能坚守精神文化生活这块净土,坚守着自己的美好梦想,坚守着人类文化的传统。“大会”系列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对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正所谓屏幕清流。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止步于文化综艺节目,在诗词、谜语、成语等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