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税役变化问题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封建赋税问题,历来受到学术界重视,尤其对每一王朝的具体制度及共内容的研究较为深入,对于历朝赋税的基本概况和对劳动人民残酷剥削等。大致轮廓基本清楚。然而,对于封建赋税中税与役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论述之章尚不多见。
其他文献
一般印象以为宋初很平稳。连胜南方各旧,释诸将兵权,注重文官行政,确保财源。其实当时的君权尚未奠定。一直到宋太宗的后期,方告巩固。他确是贯串前后的主要关键,值得重新估价。
《资治通鉴》对公元前三五三年的“围魏救赵”之战是这佯记载的:(周显王)十五年,魏惠王伐赵,围邯郸。十六年,齐威王使田忌救赵。……
神话的特点就是突破自然现实的限制。人长生不死、死而复活、随意幻化为动物和无生物;还有那些履足迹而孕,吞鸟卵而生,不交而育的神迹;还有许许多多射日落月,积士成山,步行于水,触山崩而天地倾斜等故事……在神话里,可能性无限延伸。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上三旗”指哪三旗?这个问题自孟森先生的《八旗制度考实》发表就已成定论,史学界从无异议。近《中国史研究》一九八九年第一期《关于“上三旗”问题的一个考辨》(以下简称《关》文)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笔者读后,发现《关》文根本没有提出任何新史料,而其说则大谬失实。
自云梦秦简问世后,史学界对泰国田制的研究也步步深入。其中,秦在商鞅变法后实行“授田”说,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看法。如张金光先生的《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一文,即认为:商鞅田制改革,其实质就是土地国有化。
河北平山出土的《中山王 鼎》铭称:“昔者吴人并 (越), 人 (攸)敩(效)仆恁(赁)五年,复吴克,并之至于今。”诸家释 为修、敩为敬,仆为备,恁为信、为任或保,读为“越人修教备信(任、保),五年复吴”。
孙权生于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可由《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所载的卒年和得年推定,原无异议。潘民中先生在《孙权生年质疑》(刊于《中国史研究》一九八七年第二期》一文中提出四个疑点,认为应把孙权生年推前五至六年,定在公元176年或177年。
李龙潜先生所著《明清经济史》一书已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问世。这是一本内容详实的断代经济史,描述了明初至清中叶,亦即鸦片战争前我国经济的兴衰演变。
如果从财政学的角度去研究唐朝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施的两税法,就可以发现,无论是杨炎奏疏的初衷,抑或是唐廷《起请条》的实施原则,他们所谓“请作两税法”的内涵与外延,并非如传统研究所强调的那样,仅仅局限于改革农业税制本身.而是还蕴含着重编国家预算计划、确定地方预算收支范围及其规模、建立两税定额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国家财政分配活动的内容。
秦汉时期,随着大一统的专制主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与极端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及渐趋融汇的文化潮流相应,全国规模的交通系统建立起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运输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