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导向模具人才培养措施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促进着工业化的进程,并使其达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机械模具制造方面,模具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企业将拥有模具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激烈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然而纵观我国目前在模具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水平上明显跟不上企业的需求和发展,严重影响着制造企业的持续发展。根据当前模具人才需求和供应的现状,本文将从提高模具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角度出发,对模具专业培养的标准、培养方式、培养方向等展开研究,通过对模具设计、制造、工作过程的分析,探索和优化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模具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将模具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并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模具 人才 过程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c)-0208-02
  根据当前模具人才需求和供应的现状,本文将从提高模具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角度出发,对模具专业培养的标准、培养方式、培养方向等展开研究,通过对模具设计、制造、工作过程的研究,探索和优化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前景。另外,职业学校在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需求,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结合企业模具生产实际需要,以工作为导向,进行模具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将模具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并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
  1 基于过程导向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建设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对模具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目前在模具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水平上明显滞后,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杨国华先生在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担任副理事长,他对中国模具人才培养的现状非常担忧,认为现在制造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机制存在很大的矛盾,职业院校必须加大对模具人才的培养力度,将模具人才的培养当成当前重点工作。
  关于模具专业课程的设置,一直以来备受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的重视,纷纷加大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关于工作岗位的需求,课程设置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和需求来设置,模具设计员和加工操作员都是企业需要的主要岗位,这些岗位需要极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是加强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规律研究,课程的设置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规律,对相关领域进行多方面的归纳总结,进而对课程设置的标准进行设定,课程标准应该可以培养出与岗位相适应的人才为基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 基于过程导向的核心课程的建设研究
  职业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就业,就业成为检验职业教育好坏的标准,当前学生就业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具体到模具人才的培养上,相关核心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围绕工作过程,在教学和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模具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求职竞争过程中,其专业核心能力是其脱颖而出的关键,尤其是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如何从核心课程的设置上为学生建立合适的参考标准就显得极为重要。
  根据相关研究和实践,第一是要具备塑料模具及成型工艺技术,模具设计、制造核心课程能力,在具体到塑料模具技术方面,要对多项技术进行深入了解,比如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和性质、塑性设备的构建和结构设计、加工设备的选取、模具形状的设计能力、对成型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在具体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中,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并能对成型产品进行辨别分析,分析出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更改措施。第二要能够对金属塑性材料进行加工和设计,基于过程导向的金属材料成型设计与塑性材料相比差异很大,具体到金属材料方面,要能够深入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加工技术,从本质上对金属的塑性过程进行合理解释,并能对过程中的一些化学和物理现象进行模拟认证。第三是要能够掌握模具成型和设计原理,要从实践中掌握模具冲裁设计技术,并能够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实现冲裁设计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冲模设计、金属材料、冲压自动化等都是必需的课程,以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对于其他类型的模具,要能够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与实操来完成核心课程的练习,而且要能够了解其工作原理与应用。另外,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母模的设计是冲压组件设计的核心,其他组件要以标准化为主,从而提高效率。第四是要对模具的加工技术进行熟练掌握,能够熟练地应用模具的制造技术,并能够进行维护和调试。在模具的加工方法上,要从初始的设计阶段开始对全过程的加工方法进行掌握,还要理解相应的原理,不同的工艺下,模具的技术构造是不同的。第五是要对一些高技术的辅助软件进行学习,比如CAD和CAM软件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模具设计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些计算机软件的参與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更好的验证。第六是能够在课程设计上完成整个专业的学习,并能够在实践中对这些知识进行验证,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和对知识的熟练程度。第七是能够利用自身掌握的各种专业知识对模具设计、制造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并能够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 基于过程导向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模具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推动了对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模具人才培养主要是就业为导向,主要目标是满足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模具专业人才教育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就业能力,特别是在教学和课程设置上,加强对模具造型技术、冲压模具设计等技术的培养和教育,构建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实际需要和理论研究,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该至少包含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一是识图、制图能力,能够掌握图学的相关知识,不但能够认识各种模具图形,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具图形的绘制;二是加工制造能力,能够利用现有机器设备进行各种模具的加工和制造,并能够对机器的相关原理和运作方式深入了解,进一步应用到实践中;三是设计能力,要能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在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模具的设计;四是分析和检测能力,要能够对模具加工中的各项结构和技术进行分析检测,熟悉各部分的性能和精度检测;五是热处理能力,要熟练掌握各种热处理的方法和特征,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满足模具的需要;六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能够提高模具的精度,要能够选择恰当的软件进行辅助设计,提高模具的设计精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模具人才培养的步伐,根据我国模具人才培养现状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对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内涵的研究,从模具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构建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柯春松,庄舰,熊瑞斌,范进桢.科教融合校企一体双导师协作培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6-30.
  [2] 贾学武,胡福志,闫瑞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研究——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160-161.
其他文献
2018 年 9 月,在教研室于主任的倡导和指引下,我们开始认真学习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版)》及其《解读》,在 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把《课标》落实到课堂中去,进一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农村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并且要在 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
作业布置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针对薄弱生布置作业,使作业起到促进薄弱生进行和转化的作用,是需要一线教师 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教学问题。本文就薄弱中学高中化学课后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生活实践为情景,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数学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是人们生
以青海地区大面积种植的“雪月”萝卜为试材,在青海互助县曹家堡以不同垄高为主区因素、不同地膜覆盖类型为副区因素,采用裂区设计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垄高及不同地膜覆盖类型对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走班制度的机制构建和落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为实现高中走班制机制的有效 落实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可以为高中生的稳定发展提供有
对国民党战犯的改造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作。将罪恶累累的战犯改造成遵纪守法,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的公民,这是在党的改造方针政策指引下所取得的胜利,是广大管教干部辛勤努
小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解放学生思维,拓展教学的知识 面。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我国短波发射机技术也随之提升,新创新的PSM短波发射机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它具有稳定,效率高,而且性能好的优点。这些优点都使得PSM短波发射机能够更好
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应当承认,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词汇、语法、阅读教学和外语水平测试等方面有普通教学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它的教学速度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