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意识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mi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育不能仅限于历史知识的传教,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历史课程教学里加入环境保护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环保的影子,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把环保融入其中,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干巴巴的历史知识。本文对如何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环境保护;历史教学;环保意识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发生9.0级大地震,上万人失去生命,百万人无家可归。和以往的自然灾害不同的是,这次地震引发了核泄漏。核泄漏不但危及到日本国内,也让周边国家产生了严重的恐慌。核是现代文明的体现,但是核辐射就是人类追求文明所付出的代价。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关系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生存发展的长远问题。在历史课程教学里,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历史知识以外,还应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里受到环境保护的熏陶,让学生树立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达到“以史鉴今”的作用。
  
  一、树立危机意识,让学生了解当今的环境问题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从人类繁衍至今,无限度地向地球索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重要。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劳动方式到如今的机械电子方式,人类社会不断迈向文明,但是地球的生态环境却越来越脆弱,于是地球开始“报复”人类。雨不再是润物无声的油,而是腐蚀建筑物,使得土壤更加贫瘠化;河流不再像母亲一样默默无言地奉献,她开始咆哮,企图淹没一切可以吞噬的地方,把曾经带给人类的索要回去;大草原,不再一望无边、草水丰腴,疾病、天灾时时环绕着人类......人类从来没有面临过那么多的环境问题。
  
  二、中国历史和世界史里的可持续发展
  
  (一)从圣贤言论看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把人和自然的关系阐述为人和天的关系,倡导“天人合一”。荀子在《天论》中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他的意思莫过于,治理措施如果顺应了大自然的规律,就能取得成功,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遭到惩罚。孟子在给梁惠王的治国策略中提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材可胜用也。”这被各国理解为“Do the right thing at zhe right time.”圣贤把环保意识灌输给决策者,对于古代环境保护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考古学家在秦昭王四十五年到秦始皇三十年的秦简里发现了《田律》,这可以说是至今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自然保护法,它以法律的形式要求人民顺应自然规律。它的内容囊括了动物、植物、河流等还破天荒地设立了“禁苑”(类似于当今的自然保护区)。
  (二)从“首都”看环境优化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环境选址是国家兴旺发展的首要条件,同时也表现出人类对环境的重视。历史上,商朝的都城曾先后迁于:亳、嚣、相、邢、庇、奄、殷,最后一次盘庚才定都于殷。七次迁都,原因是“不常宁,不常厥邑”,也就是说商朝多次迁都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作为当时最大的族群之一,商部落人口众多,耕种方式落后、粗暴,商民日常生活消耗大多向自然索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洪水年年发生。
  (三)从历史上工、农业的发展里看可持续发展
  无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史,其书写都有工业、农业的分章,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工业、农业的的发展来灌输环境保护的理念。
  在我国古代“重农抑商”“以农为本”是重要的经济政策,决策者重视农业的发展,于是百姓以扩大耕地面积为目标,大肆毁林开荒、放火烧山,刘禹锡的“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被称为歌颂农业迅速发展的典型,实际是为毁林开荒提供了“证据”,温庭筠“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这些都写出了人们为追求眼前利益放弃的愚蠢行为。“苏湖熟,天下足”,农业得到了暂时的发展,但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我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慢慢向南移动。
  大跃进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左”的指导方针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也恶化了生态环境。大炼钢运动造成矿产资源的滥采溢挖,林木资源的滥砍滥伐;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埋下污染隐患。
  工业发展方面,世界史里,可以从三次工业革命里给学生讲述环境保护。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几乎随着人类工业史每进一步,环境问题就出现得越来越多。塑料的发明,催生了白色污染;发动起的发明;催生了大气污染......从此人类便认识了大气污染、酸雨、噪音污染等词汇。
  (四)从人类战争史启发环境保护
  人类最初的战争是人和人最直接的“短兵相接”,是一种肉搏。例如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等,大量的战场既占用了耕地,毁坏了粮食生长,同时使得人口比例失调,很多土地变成荒地。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大规模的战场开发,以及法西斯分子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化学战,美国对日本长崎、广岛的原子弹轰炸,造成的污染至今都还存在。
  总结:
  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是传授历史知识,告诉学生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对人类历史有何影响,历史教学最终的目的不是记住历史,而是“以史鉴今”,让学生在历史的影子里找到和现实接轨的内容,用历史事件来解决当今存在的问题,学以致用。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普及环境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把历史教学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使得环保事业真正的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文县碧口二中)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这个语感的定义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这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情感性语言,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性因素,通过调控自身情感,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教师素质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文字的能力和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基本任务。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
摘要:互联网是民营经济的加速器,网络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市场营销的一个新战场。廊坊民营企业在“触网”过程中存在锁定目标客户、开展网络营运推广、吸引网络营销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应发挥网络经济的激活作用,助推廊坊民营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经济;激活;助推;民营经济  一、网络经济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方向的要求  互联网的实质,是将信息电子化,并在其基础上完成存储和传输。信息电子化之后,传播效率成几何倍数
明确上海艾科斯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玉米除草使用时期、适用剂量、实际防除效果及对作物安全性,为产品登记提供科学依据。
茶叶加工过程一般需要杀青、揉捻、做型、干燥等几个步骤。在长期的茶叶加工经验中,人们发现,在杀青后对茶叶进行适当的冷却处理,能明显的改善茶叶品质,特别是滋味和色泽这两
目前,生猪养殖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畜牧业不不断发展,我县生猪养殖已经开始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不断涌现,生猪养殖带来
【摘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理念。所以英语教学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策略,转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法,确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策略。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促进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全面素质;新课程;教学评价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常年植烟面积在100万hm2以上,由此所产生的废弃物达300~400万t/年之巨。由于烟草废弃物中已鉴定出3000多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蛋白质、氨基酸
由于城乡二元分化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地方。要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公平,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确立公平合理的低保标准、
政府权力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必需的手段,具有公共性、合法性、强制性、动态性、层次性的特点,有着极强的扩张性,也容易出现权力缺位。政府权力的配置必须与政府的职能相称,针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