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ssd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化学课程体系建设应当以能力本位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以实验技术为主线,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规范实验课程教学,建立由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到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能力本位 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别愈发明显。部分学生入学前化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化学系开设的实验课,基本上沿用了综合性大学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体系,即四大化学实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偏重于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验证,未能因生制宜,对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未形成更有力的帮助。对此,笔者认为,高职化学课程体系建设应当以能力本位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注意课程的实用性,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课程体系和学时安排,使其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更加相符。
  一、化学实验教材系列化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能力本位和职业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将化学实验课程统一为“化学实验技术”课,在借鉴现有优秀实验教材基础上,按照实验技术的分类进行取舍、编排,即:定性技术、定量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合成反应技术、特殊实验技术。比如: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基本操作中的蒸馏、重结晶、萃取、色谱法等,归属到“分离纯化技术”中;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称量、液体体积度量及定量分析仪器操作都归属到“定量技术”中;物理化学实验中的热力学、动力学等可作为“特殊实验技术”单列。
  化学实验教材的系列化编排突出了三方面特征:第一,系统性和完整性。化学实验新体系中的五项实验技术完全覆盖了原有教材中涉及的学习项目,可以保证实验技术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二,技术性和实用性。通过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合理取舍,优先选入与生产实际、岗位专业能力要求联系密切的内容,少选、不选或代之以新的实验案例,突出实用性,有助于培养毕业生的应用能力。第三,节省课时。以化学实验技术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能节省课时30%左右,这对于解决高职院校课时紧张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教学规范化
  加强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坚持三个“规范”。
  第一,课前预习规范化。化学实验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报告,对实验操作步骤、所用仪器及相关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第二,操作过程规范化。要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规范,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巡视,尤其要注意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玻璃器具使用、滴定分析、实验器材维护等基础实验操作中的不规范操作。同时要把好实验结果关,严禁学生篡改实验数据,蒙混过关,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学生离开实验室。这样可使学生端正实验态度,逐步培养起基本的科学素质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第三,实验考核规范化。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当转变以往只凭实验报告、课间练习评定实验课成绩的做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如基础性实验,可采用课时成绩与操作考试综合评估相结合的评分方式,由学生抽签确定实验题目,在规定时间内(1.5至2小时间)完成实验操作,得出实验数据,再由监考教师评分。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采用评语式评分方式,给出设计性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思考后提出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以科学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三、实验内容系统化
  在依照实验技术为主线整合设置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应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设置实验教学内容,以能力本位为教育目标,遵循学生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由浅及深地开展多层次实验教学。
  第一阶段,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基础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化学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没有基础或基础不牢,自然也就谈不上综合甚至创新了。因此,实验教学需要加强基础性实验的训练,使学生从宏观上对化学实验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学习,基本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第二阶段,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所谓“综合性”,是指实验内容、操作训练和实验技能应用等多方面的综合。融合多种信息的实验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对实验目标的理解能力、实验方案的执行能力及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物理化学实验中可以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其中包含有实验设计、仪器安装、冷剂配制、温差仪的使用及冷却曲线、数据处理等多项内容,需要试验者手眼脑并用,对检查和针对性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技能技巧都有着明显的帮助作用,使化学实验体现出专业特色,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有效对接。教师也可以通过“工业用水总硬度及钙镁硬度测定”、“自来水中氯、溴、碘含量测定”等贴近生活、生产实际的实验题目,提高学生仪器设备操作的规范性。
  第三阶段,设计性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指导老师还可以提出实验课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究钻研。
  总之,为建设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和能力本位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我们就要敢想、敢做,加大课程资源库建设力度,同时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接,从方法、知识、能力多方面培养市场紧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团.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4).
  [2]陈新耘.“两个零距离”的课程模式及其课程体系的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王翰华,江启镇,王和平.基于核心技能的高职院校《中药化学》课程建设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06).
  [4]何金环,李凤玲.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
其他文献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过程,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开始,也是中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开端。观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能获
目的:讨论甲状腺肿瘤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实施诊治处理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基因直接
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坚定不移,慎重初战,务求必胜”的体制改革的方针。为了更深刻地领会和学习这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方针,这里简要介绍一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课堂,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可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本文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应与中学物理教学相辅相成的观点出发,结合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实例,分析了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与用仪器所做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利弊。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 仪器实验 利弊  物理是一
摘要: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各类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更加突出。本文结合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从分析物理后进生心理障碍入手,找出他们形成的基本原因,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后进生 解决措施 心理障碍  一、后进生心理障碍分析  后进生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具有胆怯心理;具有压抑心理;具
我想就党史资料工作的几个问题,介绍点情况,谈一点个人意见。一、关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一九八五年中央办公厅40号文件转发了中央征委会《关于加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
目的:探究阴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试验定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开展,对象均选自此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72例
摘要: 本文从物理学习本身的特点、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记忆障碍、兴趣障碍等方面对有关物理学习不良原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物理学习不良 原因 综述  现实中有不少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物理学习成绩不佳,可称为物理学习不良。对有关物理学习不良原因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是对物理学习不良原因及转化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本文对已有的有关物理学习不良原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不少研究
目的:观察对于晚期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晚期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6例患者包括开角型青光
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1.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