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aaxz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标准指出:“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主要从多元化角度入手,阐述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探究。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电子成长记录袋;多元评价;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3-0088-02
  1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型评价体系已在各类学科教学中催生出“教与学”“师与生”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传统的教学手段、任务驱动模式和教学评价已不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课程标准也指出:“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运用好“多元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才能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学会借鉴,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上真正体验成功与进步的喜悦,以达到进行教学评價的目的。
  2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由教师根据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判,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表现的唯一主体,是唯一的评定者。这种评价方式多停留在认知领域层面上,如知识、技能、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而很少涉猎学生的情感领域和心理态度,如性格、思维、观察、注意、意志等,缺乏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过程的形成评价,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显得捉襟见肘。
  小学信息技术并非纯粹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而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当课堂上只能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时,也就缺乏了学生探知求问的好奇心,失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1)鼓励自我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更多地让学生演练操作技能,在学生学会操作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这是一种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让学生从技能的掌握上升到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自我调整、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同时,结合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评价反思时往往富有创意性的特点,一方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真切认识到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2)开展相互评价。学生对他人的评价也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状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在相互评价时会出现的彼此间进行过度褒贬的不良现象,引导学生多作鼓励性评价和建议性评价,以增进学生多向交流,彼此间取长补短。这种互评,可以在小组内间展开,也可以全班范围内展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的。因此,让学生开展评价,正是为学生提供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而且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通过交流、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坚持以三维课程目标为指引,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以往的实际教学中,评价集中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思维、情感体验、创造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激励评价。
  1)注重个性化。传统教学评价往往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但小学生天赋不一、志趣各异,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常常受到自身能力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人而异,因境而异,因时而异,制定和采取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尽可能客观准确地对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做出个性化的评价,以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注重综合性。在教学中,为避免把各个教学目标孤立相待,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达成要求,从多个维度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做出相应的评价。例如: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评价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评价学生的协作与交往能力。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做出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所长所短,以便自我改进、完善自己。
  3 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指针,注重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它是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培养目标而制定,其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因此,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对某种软件的操作、某种技术的使用,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达成“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因此,形成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努力把评价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每个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动态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来纠正、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发展,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探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评价的标准也同时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充分利用学生的电子成长记录袋 目前电子成长记录袋的构建方式多为电子“文件夹”方式,它通过由学生自己收集并记录的反映成长进步的资料和作品,来构建开放的、多样的形成性评价系统。学生的电子成长记录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我的基本资料——学生的基本资料部分,包括家长资料。
  2)我的学习记录。
  ①学习时间记录,记录学生每次浏览网络学习的时间。如:2016年8月10日早上9:00点击“某某网站”的“某某学案”进行学习。
  ②考试成绩记录:由教师或学生输入每次测试成绩,然后由系统统计出各类统计信息和图表信息。
  ③学科学习记录:按“时间段”“星级评价”和“名次”记录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信息。
  ④学科综合评价:教师或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按“时间段”给学生进行的相应的级别评定或文字性的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热情。教师可以看自己以前的评价或者其他学科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无法更改教师的评价信息。
  3)我的个性空间。
  ①设置封套:学生自己定义界面风格及显示方式。
  ②成长日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日记等,形成他的网上日志。
  同时把学生的电子成长记录袋集成在网站上,方便所有学生、教师、家长通过网络共同参与,实现评价的不断发展。
  善于运用作品评价法 作品评价法,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掌握软件的技能去创作一幅作品,然后教师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课堂中,根据对作品的质量要求拟定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在开始制作之前告知学生,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按要求完成作品。评价指标不必要求过细,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阔思维,激发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迅速的响应,让学生得到鼓励,以更好地帮助他们保持更高的学习热情。
  如在具体操作中,根据情景定作品基调,以任务驱动模式定作品要求,请学生用Word编制电子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用Dreamweaver编制网页等。为制作好一个作品,让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将素材编辑整合到作品中去,通过他们文字的输入、图片的简单处理、上网查找素材等,以便综合评价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由于作品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已学技能的演练,对新知识逐步学习、掌握和熟练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动态评价方式评价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
  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作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并对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审美情趣、意志品质进行评价,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多元评价”“过程评价”,是促使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养成良好信息素养的良好途径。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方法、态度去对待学习,教师都应该及时地、全面地、多样化形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鼓励。要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引导功能,使学生在评价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努力、更加灵活,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参考文献
  [1]袁泽姬.学生個性化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4(Z1):138-140.
  [2]张学军.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生评价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7.
  [3]王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多元评价方法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6.
  [4]黄光扬.新课程与学生学习评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现代茶历史文化的发展问题是文化艺术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茶文化在行业内发展迅速,引起了很多艺术行业学者的重视。在研究过程中
构建和谐的阶层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是信任、规范和关系网络,这为建构和谐阶层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和分析范式.从社会
摘 要 针对数字电路课程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将NI ELVIS引入实验教学过程,虚实结合,“软”“硬”兼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数字电路;NI ELVIS;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Multisim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
茶文化思想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部分体现。一方面,茶文化思想集中反映了传统的中国人对于和谐安定生活的向往,对人们生活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茶文化的发展历经千年的衍变
目的:对肝炎后肝硬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以提高其护理水平。方法:对共计351例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肝硬化综合征患者采用回顾法对其本身的临床特征进行
饮茶习惯在不断发展进程中,也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内涵,特别是在中西方了解茶的内涵之后,其都形成了与自身发展相关联的茶文化机制。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出发,探究中西方茶
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面貌,国门大开之时外国文化也随之而入,西方文化思想于浑然不觉间在我国迅速蔓延开来,而我国民俗文化以及传统艺术却在悄然间渐渐为所谓的现代文明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02~2018-04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客观的看,茶文化体系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其与大众自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联,尤其是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力、影响力,都让人们成为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的核心主力。本文拟
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中,教练要注重青少年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训练,而基于茶文化素养之下的情绪调节,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调节目的,而且还能够传承和普及中国传统茶文化,让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