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还是山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分了三个层次: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此新颖的提法,让人耳目一新。可是,仔细回味起来却又觉得深奥难懂。是啊,可不就是山吗?怎么会一会儿是山,一会儿不是山呢?费解!当然,我的确不知道,我现在的人生达到了一种什么境界,也许还停留在“看山是山”上。可是在多年的人生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忽然又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许我已进入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了。这我应归功于读书!
  在语文教学中,最不直接和难以衡量的就是读书和写作了,可是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把握好“生命发展场”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这就需要从读书中来,并且能付之于笔端。先从读书说起吧,而在读书的过程中长篇名著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浓厚的读书兴趣呢?我大致归纳了如下三个环节(境界)。
  一、从讲故事开始——看山是山
  孩子是最爱听故事的,尤其是在学生忙碌的学习之余。故事会成了我们班的语文主题活动之一:自习课上,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讲故事比赛,选出会长、副会长,由他们负责会员在故事比赛中评估,并能以合理的方式量化打分,小组之间还要进行“我的故事多、我的故事好”竞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为了不拖小组后腿,掀起了学生读书的高潮,而且还能按照故事情节绘声绘色地讲给组员听。纯粹的讲故事就是一个“看山是山”的过程。
  二、五分钟说书提升阅读品质——看山不是山
  学生对读书感兴趣了,可是我们经典的名著却是滋养他们文化底蕴的源泉。怎么办呢?我决定让学生在上课前的五分钟进行说书表演:每人准备一本名著,新课讲授之前轮流到台前给同学们“说书”。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尤其当一些同学讲到精彩的地方就采取“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让很多同学心痒难耐,赶紧寻找并阅读接下来的内容。没用多久,很多同学就看了几本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成了他们经常交流和品论的主要话题。他们从中提炼精华、认识,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讨论他们的可能性以及合理性。我以为,孩子们已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
  三、设计情节,再访“桃园”——看山还是山
  这样的读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欲望,我就另辟蹊径:自己设计故事情节,自己给未完待续的故事续写,然后再去对照原文,看有何不同。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他们别出心裁,把故事情节编排的异彩纷呈,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后再去寻找原版情节,揭开庐山真面目,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底蕴升华。提升的底蕴却使生活回归到本真。这种本真已达到“看山还是山”的高度了。
  由此我就联系到了写作,一篇续写,一篇好的文章,犹如凤凰涅槃,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成为一篇美文。
  1.回顾——修改“别”字
  一篇作文布置过后,我从不急于去批改,而是沉淀一段时间,然后再发给本人。我会限定时间先进行错字修改:有些同学在文中出现了错别字,我没有给他指出来。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自己看有没有错别字。看谁能快速、准确地修改后交到我这里来。同学们开始认真、迅速地第一遍修改文章。
  2.沉淀——洗却“铅华”
  作文回到我手里后,小组长的任务就来了:他把组员集合起来,每人一本交叉发放,要求组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修改句子、标点。我所任教的班级是新生初一,有很多同学真的不会准确使用标点。小组长把作文大略翻阅后让组员就局部、整体互相批阅,打出批语、进行推荐品读。在他们的加工下,文章已有一个大体合理的结构。
  3.批阅——理顺“思路”
  根据学生的修改和批阅,我再从立意和构思进行面批。当然,我的面批只是提供一种思路,绝不会附加思维模式。学生明白了自己的文章有没有问题,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样我会给他们很短的时间阅读,然后请他自己谈看法。思路理顺了,文章该怎样定稿自然也就心中有数了。
  4.融合——凤凰“涅槃”
  经过反复的修改、交流之后,学生对于自己的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当时的想法有的已完全推翻;原来的谋篇布局也进行了改版;颠倒的句子通顺了;误用标点准确了;老三段的层次分明了……一篇好的文章也就诞生了。它的精彩不仅有自己的功劳也有同学的认识;它的成功不仅丰富了组员的思维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学生有时主动要求连续几周写同一篇作文,以求从修改中真正提升能力。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真的提高了,也充分认识到了修改的重要性。我的学生们每到写作文都有自己一套顺手的修改方式。在修改中,他们不断丰富,不断融合,找到了打开写作大门的金钥匙。
  是啊,人生要境界;思考要境界;读书也要境界——将书读薄、读厚、再读薄;写作同样要境界——我们不需要“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只要能表情达意,只要能文从字顺就是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实践以后,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表达技巧提升了,甚至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飞跃:不再厌烦作文课,不再拒绝读书心得,不再头疼长篇名著。在多次征文比赛中,投稿的孩子几乎全部得奖。
  回头再看:山,还是山。
其他文献
小学生一步入三年级,就迎来了一门新的学科——科学,“科学”对于学生来说,有的觉得神秘,感到新鲜、新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的感觉遥远,自己无能也无力,学习它是逼迫的。  湘教版《科学》上册,编者编写了“走近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和“奇妙的水”等七个单元。小学“科学”和今后物理、化学、生物等若干学科的学习就从“走近科学”开始。因此,教学好第一单元,特别是第一课“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
期刊
教学之美,形式万千,但核心唯一,即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自由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秉性发展。换言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长成才的空间和质量,是衡量课堂美否的唯一标准,离开这一标准的教学审美将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审美的基础就是有效性。  一、教学之美,美在内涵;内涵之美,贵在实效  教学的美要注重内涵,内涵的核心就是要有实效。也就是说,教学的美必须是建立在教学的有效之上的。
期刊
谭寒先生,结合其他专家的研究下了个留守儿童的定义:“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一、留守儿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新的“
期刊
一、角色扮演法教学模式的界定  公元1920 年,心理学家莫雷诺(J . D . Moreno)创设心理剧后,角色扮演也就成为团体辅导、谘商,以及教学上的重要技术。Moreno认为角色是动态的,倘若要帮助个人成长,则需要透过有如戏剧情境的扮演,才能让个人真正的体认生活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透过这种历程,个人不只可借着演出来抒发情感,而且可以学得新的行为方式以适应未来生活。  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引入角
期刊
传统数学教学中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头表达。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记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学习,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与当前要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极不适应。本文从发展学生提问、讨论、讲评、总结“说数学”能力等方面入手,意欲达到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去质疑、猜想、进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
期刊
一、引言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一个较突出的现状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而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很多教师注意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花费很多心思设计教学环节,而忽视了课堂提问的环节,没有意识到通过有趣、丝丝入扣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往往一堂教学环节设计花俏、貌似精彩的课程,课后学生的知识
期刊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一)人性本善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就是对学生的教育要从自然的人性出发,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自然成长的过程。卢梭推崇“归于自然”的自然教育观,与其天性哲学密切相连。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卢梭坚持“人性本善”的观点。这一点与我国传统思想有相似之处,我国传统思想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是坚持人性善的观点。卢梭认为,人刚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的人在后天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里,“工具”这一表述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旨在突出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这一特点;而“人文性”则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期刊
幼儿礼仪教育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提要,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个体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个人礼仪形象是我们自尊、自爱、自立之本。我在幼儿日常生活和常规管理中,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的策略上作了如下几方面的实践尝试。  一、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老师是孩子们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着老师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老师不仅仅是实施者,更应该
期刊
一、概述  所谓翻转课堂,其实是从英语“FlippedClass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又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作为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要教学手段的高校法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把翻转课堂教学法与现代远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