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才是最美的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之美,形式万千,但核心唯一,即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自由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秉性发展。换言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长成才的空间和质量,是衡量课堂美否的唯一标准,离开这一标准的教学审美将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审美的基础就是有效性。
  一、教学之美,美在内涵;内涵之美,贵在实效
  教学的美要注重内涵,内涵的核心就是要有实效。也就是说,教学的美必须是建立在教学的有效之上的。如果我们单纯为了追求美的形式,忽视了教学的核心价值,那将是我们课改的失误!教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理解,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最集中地体现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即知识技能的有效性、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性。新课程追求的是这三个维度的完整和谐的统一,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个维度,这是新课程有效性的核心内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过程与方法”,落实“知识和能力”。我们应从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性质出发,三维目标整体推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生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然而,当前的广大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畸形现象,广大学生却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应有的发展。究其原因,乃教师忽略了教学的有效性,忽略了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实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实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无实在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实效的唯一标准,也是课堂美否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之美的前提是教学的有效。抛开了教学的实效性何来课堂教学之美呢?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之美,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
  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双全”意识,既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又要树立“全人”的理念。因为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更不要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当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
  2.关注教育教学的实效
  围绕“用师生的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益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3.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
  有效教学迫切地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没有反思性教学,就谈不上是有效教学。
  4.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
  积极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是成正比例的相关影响,而且二者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参与对高层次思维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建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因为他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有用的。
  二、教学之美,美在客观;客观之要,重在实效
  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教学之美也是如此。的确,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观念、教学主体、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等无不客观存在着教学之美。不过,课堂教学之美只有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凸显它的美。换言之,只有有利于课堂教学更有效,有利于学生进步或发展的教学之美,才是真正的美!
  例如,课堂教学语言的美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语言的美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而课堂教学的有效让教学语言美得有价值,美得有内涵!我国古代教育典籍《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师语言是使人“继志”的前提,也是“善教”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听一些特级教师所上的观摩课,也常令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做到“要把金针度与人”,结尾追求“能探风雅无穷意”……只有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才能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优化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之美更好地服务课堂、点缀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进步、发展决定着教学是否有效,而教学是否有效又决定着教学是否美。离开了教学的有效性来谈教学之美,无疑于镜中看花;抛开了教学的有效性来谈教学审美就是水中捞月!教学之美只有在它发挥了更大的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学更大的有效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美,可见,课堂教学审美的基础就是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才是最美的课堂!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竭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以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期刊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活动方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以“自由、自主、个性化”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与材料环境的互动获得相关经验,享受着自主活动的快乐。在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完善自身的行为。那么,在区域活动中能够培养中班幼儿哪些学习品质呢?  一、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中班幼儿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
期刊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为此,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是一种启智教学,它依托于智慧型的课堂,要求教师应该而且必须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想问、敢问、善问、乐问,让智慧课堂从“问”开始。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一、创设情境,让生想问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
期刊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物理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过程和物理方法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是中学科学自然科学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为了适应这一需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物理情景的创设。情景是教学的载体,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若缺少了情景创设课堂就会变得象一潭死水,
期刊
素质教育倡导多年,应该是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被否认已久的“应该教育”依然在我国大地上大行其道,而真正的素质教育依旧未能实现。  素质教育有诸多特征,笔者这里要说的是教师要明了教育的对象的差异性,并在教育实践中承认、尊重学生差异,“因其势而利导之”,成就每一个学生。  一、承认教育主体的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认为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先
期刊
我从事初中的数学教学工作已近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和讲究。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情感引导着学生的心理情感。所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我认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形象、有逻辑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
期刊
教学中的非语言信息是除语言之外,师生间用以沟通感情、交流信息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但又实际存在于教学中的东西,它能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教学中的非语言信息,可以分为很多种,有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也有一成不变的。因此,要掌握并运用好教学中的非语言信息,就要靠广大师生在教学工作中,多多积累经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一、非言语信息  (一)非语言信息的种类  顾名思义,非语言信息就是指人与人相互交
期刊
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不能是一潭死水,而应融会贯通。在我看来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于今后的写作也是大大的好事情。通过上阅读课,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教师只有将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紧密结合,采取策略有效整合这两个教学版块,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注重课内阅读的指导过程,强化写作指导实效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
期刊
有人说灵感是个精灵,谁交运谁就碰上,这样的说法是不值一驳的。其实,灵感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不常思考,不到如痴如醉的地步,灵感是不会来的,不读破万卷之书,哪有神来之笔?形成于读,形成于思。陆游曾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从那里来?实则是日积月累中来。  灵感既然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想法,它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灵感是偶然性的。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没有人能随意控制灵感
期刊
小学生一步入三年级,就迎来了一门新的学科——科学,“科学”对于学生来说,有的觉得神秘,感到新鲜、新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的感觉遥远,自己无能也无力,学习它是逼迫的。  湘教版《科学》上册,编者编写了“走近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和“奇妙的水”等七个单元。小学“科学”和今后物理、化学、生物等若干学科的学习就从“走近科学”开始。因此,教学好第一单元,特别是第一课“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