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奎克乌苏石林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自然造化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西部游已成热点,当众多的游客把关注的目光定格在新疆,纷纷涌入吐鲁番和喀纳斯,涌入伊犁草原的时候,可能没有几人能说出天山深处的奎克乌苏石林,尽管那里有许多国内之最、亚洲罕见的石林地貌景观,即使走进与它咫尺之遥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也会与这一处绝美之地失之交臂,因为奎克乌苏石林还略显原始与偏僻,尚未完全掀开神秘的盖头,奎克乌苏石林到底有哪些奇特之处?就让我们走进它一探究竟。
  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西部,有一条狭长的山谷,从这里进入,沿着弯曲的乡间公路西行80多公里,就到了奎克乌苏达坂。居高临下,视野豁然开朗,西天山的众多雪峰在脚下舒展,阿尔得落威君河、快奎乌松河等几条河流环抱的山峰中,可以看到锯齿状和丛林状的地貌,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奎克乌苏石林。
  奎克乌苏蒙古语意为青幽的河水,行政上属于巴音郭楞乡,是巴音布鲁克草原的西延,土尔扈特蒙古族牧民的冬季牧场。从达坂下山是一处宽阔的草地平台,牧民的蒙古包和石头房子沿河搭建。因石林的发现和声名鹊起,已有很多游人来这里观光探险。当地政府已经建起了地质公园的景观标志碑,介绍石林的成因和特性。远处石林的雄姿,在缭绕的云雾中时隐时现。想近距离欣赏奎克乌苏石林,可以爬上山脊,也可以沿河谷地带徒步,从不同角度领略石林的壮美。
  颠覆传统概念的奎克乌苏石林
  
  横亘新疆中部的天山多是壮观的冰峰雪岭,很少有成片的石林景观,只有奎克乌苏是个例外。据地质部门考证,奎克乌苏石林是由200万年前天山的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如今丰富多样的石林景观。石林间全是曲折迂回的羊肠小道,曲径通幽,古涧深壑,别有洞天。这些奇峰怪石,有的形成各种惟妙惟肖的象形山石景观,拟人拟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有的孤峰独立,仿佛要刺破青天。石柱簇丛,连绵数千米,排列有序。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石林景观,如云南路南石林,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内蒙古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等等。传统意义上的石林地貌特指碳酸盐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而奎克乌苏石林地貌则是第四系砾岩所形成,它既不同于最初意义上的岩溶石林地貌景观,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花岗岩石林、砂岩石林、页岩石林等,既有风成地貌的特点,又有岩溶地貌的痕迹,是一种国内外罕见的新类型地貌景观。
  面对奎克乌苏石林千奇百怪的造型,我们的眼前浮现了一幅远古时期壮观的大地变迁的图景。新生代以来,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天山快速上升,山顶遭受风化和剥蚀。山上被风化剥蚀的岩石碎块、砂粒和泥土,受降水、山洪和冰川的综合作用,搬运到半封闭的山谷内,堆积成厚度数十米的沉积层,由于流水中富含钙质,年积一年,慢慢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成半胶结的沉积层,后来这些沉积层遭受地表流水的冲刷侵蚀,被冲刷切割成千沟万壑,那些岩块、砂粒较多,或胶结相对较好的部份,抗冲蚀、风蚀能力较强者被保留,慢慢形成形态多样的“石林”。
本图由和静县国土资源局提供

  这种地貌的形成,看似是风化的结果,实际上这里的地层和其他周边地区的地层外观强度等并无不同,却能形成各种神奇的象形山石,特别是多种孔洞和凹坑的出现,物理风化作用并非唯一成因。经过野外采样的岩矿鉴定,区域内地层的钙质含量较高,在天山山脉隆起后,区域气候环境发生了改变,降雨增多,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层产生了强烈的溶蚀作用,使碳酸岩溶解,而溶蚀的强度在不同部位发生了差异。除风蚀、冻融等物理作用外,溶蚀作用是形成奎克乌苏石林奇异景象的又一重要原因。奎克乌苏石林岩溶作用和物理作用共存的特点,颠覆了传统石林地貌的概念——石林并不一定是石灰岩所形成,有溶蚀作用的也并不一定就是喀斯特地貌。
  奎克乌苏石林的地质奇观
  国内石林的成景地层年代多是第四纪以前的,而奎克乌苏石林的成景地层为第四纪以后的下更新统,是新构造运动和外力风化、溶蚀的产物,是天山山脉中形成年代最晚的石林。
石林下是茂密的花海和草甸

  奎克乌苏石林以其生成阶段及其形态可划分为:“石墙-石芽景群”“峰丛(石笋)景群”和“孤峰景群”三类。它们的有机组合,相得益彰,分布最高海拔达3500米以上,石林单体最大高度达50米以上,不仅是新疆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砾岩石林景观区,而且在中国西部以及天山山脉、乃至欧亚大陆腹心地带的同类景观中均名列前茅。奎克乌苏石林为非喀斯特地区发育的石林,地处亚洲腹地干旱气候区,因而也是干旱气候区最为壮观的石林。
  奎克乌苏石林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主山脊与河谷都不发育石林,而是分布在主山脊以下的次山脊或山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阿尔得落威君河东岸凿出了高数十米、巍峨雄壮的“石墙-石芽”状石景,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在哈拉盖察克尔山峰东南坡雕出了密密麻麻的、俊秀挺拔的“石笋”状石景,分布面积约8平方公里;在哈拉盖察克尔山峰西北坡西坡造成了稀疏有致的、姿态万千的“孤峰”状石景,不同时期发育的地貌在这里表现得颇具典型。
  石墙-石芽地貌是初期的石林地貌形态,又叫冲蚀凹槽-石芽景观,它是由砾岩沿着节理裂隙受雨水冲蚀形成相间的凹槽与陡崖,使砾岩层被切割成墙状,宽度不一、形态各异,在冲蚀凹槽靠尾部突出的部位为石芽,一般高3~8米,主要分布于阿尔得落威君河东岸。有“凯旋门”“塔林”“渥巴锡像”“石海菇群”等景观。   峰丛地貌为早期的石林地貌形态,表现为顶尖锐或圆锥状的山峰,而基部相连成簇状,一般高8~15米,主要发育在阿尔得落威君河的西部山坡,有“清真塔”“孔雀开屏”“三塔峰”等,尤其以“哈拉盖察克尔峰林”最为壮观。
  孤峰地貌,又称峰林景观,是成熟期的石林地貌形态,表现为圆锥状、笋状、蘑菇状等,基部大多分离,形态奇特,形成各种造型,一般高20~30米,高者近50米,主要发育于哈拉盖察克尔山峰西侧,这一类型以单体景观为主,有“狮身人面像”“美猴献瑞”“破天石笋”等。
  奎克乌苏石林的真情诱惑
如城堡,如巨塔,让人感叹自然的造化和时光的磨砺

  奎克乌苏石林规模宏大,密集分布,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有的群集成林,有的孤峰傲立,其形态之美可概括为雄、奇、秀、幽。丛峰林立的石林与蜿蜒奔流的快奎乌松河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茫茫的大草原,深邃幽静的大峡谷和天山最大的浩腾萨拉大瀑布组成的地质遗迹和自然地理景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一座“砾岩石林博物馆”,逼真地散布山间,成了天山上最宏伟的奇观之一。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建造的,并且毫不吝惜地将它奉送给了人类。
大量石笋沿山脊发育,呈簇丛状,连绵数百米,气势恢宏

  奎克乌苏石林是以石林为主体的综合景观地带,又与高山草原相伴相生,兼具雄奇与秀美的特质。人们欣赏过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绿草茵茵和天鹅湖的壮美之后,不妨再迈开脚步,走进奎克乌苏,在春夏山花烂漫的时节,看青幽的河水潺潺流淌,山间云雾飘荡,似真似幻的石林景象;秋冬季节看肥壮的牛羊在山间宛如云朵飘荡,雪莲花般的座座蒙古包点缀在金黄色的草毯上。那时,雪山顶上已围起了厚厚的幔帐,只有石林在顽强地挺立着,接受人们的瞻仰。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享用大自然的馈赠,领略浓郁的蒙古族民族风情,奎克乌苏已经不再遥远。
其他文献
离开美丽的黑河,继续在路上,向北极进发。总有人爱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一点儿也没错,大美黑龙江不再羞涩,肆无忌惮地向人们展示着壮美。  美丽舒适的塔河  位于大兴安岭中心地带的塔河县,应该比黑龙江许多平原地区的县城要富裕一些,从街面上那些光鲜的建筑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火车站前的一块巨型广告牌很显眼:“塔河,一个你来了就不想回家的城市”。没错,夏季到黑龙江避暑,不论是华夏东极、北极,还是其他地方,
期刊
沐浴着地中海阳光的城市都有一种明媚、轻松的气氛,特拉维夫也不例外。无论是从空中俯瞰, 还是深入到它的街头巷尾,特拉维夫都是那样开放、热烈与包容,明艳的蓝色海水,飘着咖啡香的巷子,雅法老城里的艺术家工作室,带我领略一个全新而又真实的以色列。  依旧记得两年前,我第一次到访以色列,飞机趁着夜色降落在特拉维夫国际机场,我走过灯火通明的机场大厅,乘车驶过宽敞的高速和繁华的市区,眼前这个十分现代化的城市完全
期刊
两年一届的会员作品展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的品牌活动。2016 年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举办第七届会员作品展, 集中展示中国女性摄影人为繁荣中国摄影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艺术成果。  展览以“妇女·儿童”为主题,透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女性吃苦耐劳、温良恭俭、传承良好家风的优秀品质,感受到她们将无私的爱奉献给社会和国家的博爱精神;从孩子顽皮的笑脸中,我们看到了童真与无邪,也读出了责任与希望。这些作
期刊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通湖草原被誉为沙漠中的“伊甸园”,这里古商道、古驼道、古遗址、古战场、沙漠湖泊、沙漠绿洲、沙漠草原、沙山岩画众多,再加上有不少美丽动人的传说。景区位于内蒙古和宁夏交界处的腾格里沙漠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  早餐后我从郊外住地乘车出发,穿过市区,上了白杨树林立的公路。透过车窗,看到沿途有许多的光能发电板,南北走向,黑压压地排列着。  公路下面的荒漠,还有许多的大棚蔬菜区,顶棚依
期刊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 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下,技术创新呈指数函数增长,
期刊
半年前,我将我写的旅游文稿给一位在旅途中结识,共同经历过收获与喜悦的老哥看。  他说,既然写了,要投稿就投《旅游纵览》吧。  我说,别开玩笑了,《旅游纵览》啊,哪是我这样的“无名小卒”敢问津的。  老哥说,你行的。  6月3日上午10点,不知怎么一时冲动,我打开了邮箱的网页, 在收件人一栏中输入了“tougao@ lyzl.com”,将一篇几经修改的文章发给了《旅游纵览》编辑部。  下午2点45分
期刊
自“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以来,我先后游览了南方几处丹霞地貌景观,领略了丹霞地貌的风采。尽管如此, 却一直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去看看近些年声名鹊起的张掖丹霞,尽管它不在“中国丹霞遗产地”的名单中。 “丹霞地貌”的命名源于丹霞山。河南省南召县和广东省仁化县各有一座丹霞山。南北两处“丹霞”,异地同名,定名的时代远不相同,但又不是偶然的巧合。河南南召丹霞山命名于唐代,一位高僧见这座当时被称作留山的
期刊
上帝总爱把他的调色盘打翻,让这世界充满着各种复杂的色彩。而这一次,颜色降落人间却如此均匀和纯粹,毫不混淆。这便是“北非花园”摩洛哥,一个在沙漠与大海之间荡漾的国度。  提起摩洛哥,其实两年前就计划着去看一看,而签证一直都是困惑我的一个问题。但就在今年的6月1日,摩洛哥终于对中国护照实施了免签政策。我想,有些地方,是需要时间和缘分去等待的。非洲、北纬30度、阿拉伯国家、斋月、撒哈拉沙漠、色彩城市,每
期刊
意大利南部小镇阿尔贝罗贝洛位于巴里东南60公里,这里保存着1000多座圆顶石屋,是真正的“圆顶石屋之家”。1996年,阿尔贝罗贝洛圆顶石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只有一万人口的宁静小镇有着奇特的建筑和纯朴的民风,蓝天、白墙、灰瓦、圆顶屋,一切恍如童话,浪漫的意大利人还惊叹其为“旅行中不能错过的白色艳遇”,令人神往。  意大利語“Trulli”是“单个圆顶房子”的意思,整个普利亚地区总计有一万多座石
期刊
提到埃及,人们总会想到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尼罗河,它是埃及人民生命的源泉。古埃及人形容自己的土地就像一朵莲花,尼罗河三角洲是盛开的花朵,而狭长的尼罗河就是花枝,它带给了埃及厚重的历史和文化。难怪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深情地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献礼。”当地人赞美尼罗河为:“尼罗,尼罗,长比天河。”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布隆迪、盧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