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xy05js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兒园教师资格制度自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保障教师专业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实践场域中,不断演变为选拔合格教师的入门达标考试制度。因而,促使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初衷回归是必然要求。对照这一初衷,当下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其基础是充分肯定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重点在于促进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效能的充分发挥,推动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向动态化方向发展则是实现初衷回归的必然导向。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2-0026-04
  【作者简介】王蕾(1995-),女,山东潍坊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硕士研究生;王海英(1971-),女,江苏高邮人,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的初衷
  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幼儿园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1],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目前关于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这一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鲜有与其初衷: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而实际上,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初衷的体认与呼应。
  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2],首次以法律形式将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我国幼儿园教师职业许可制度。致力于创立统一的、一致的、涵盖面宽广的国家鉴定系统和证书系统,从而培养“新型的专业教师”是世界各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趋势[3]。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自诞生就被赋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教师质量体系的重要使命。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幼师需求量大的现实考量,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逐步演变为选拔合格教师的入门达标考试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4]。因而,促使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初衷回归是必然要求。
  二、实践偏离初衷:现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独特性地位和价值:未受应有重视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作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下的产物,具有法律上公认和社会上承认的权威性,区别于其他学段教师资格证。然而,经实践考查发现,在实际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所受重视不足,具体表现为如下两大境况。
  1. 无幼教资格证人员上岗。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是幼儿园教师入职的必要前提。但从实际来看,幼儿园教师整体持证率不高,“无证上岗”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2015年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拥有幼教资格证的在职教师占比为61%,无证教师占比则达到22%[5],农村地区无证教师占比则更高。课题组对我国某一线城市的问卷调查也佐证了这一现象。调查发现,2016年该市约有31%的在职幼儿园教师未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园教师是专业教育者,未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进入幼教一线,既体现教师“持证上岗”政策执行的不力,又可能导致幼儿园教师专业性大打折扣。
  2. 持非幼教资格证人员上岗。持非幼教教师资格证人群上岗是对幼儿园教师独特性地位的威胁。2015年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持非幼教教师资格证上岗的幼儿园教师占比为17%[6]。《教师资格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7],这意味着持有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任教。这种向下兼容的、高级别资格可以向低级别资格单向融通的教师资格制度针对性不强,与幼儿园教师的独特性地位和不可替代性相悖。因此,如何保证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专证专用”,从而维护幼儿园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地位成为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效能的发挥:仍有不足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体系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效能则关系着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能否真正有效地发挥功效[8]。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存在着诸多亟须完善的地方,在效能发挥上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 应试性客观存在,专业素质考查不足。作为一项考试制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应试性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专业知识考查笼统、针对性不强。笔试考查的目标不够具体细化,导致考查内容上的笼统和具体操作上的模糊。第二,专业能力的考查形式化,且缺乏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仅以面试环节这一模拟现场来考查面试者,忽视了一日生活活动才是幼儿园教师发挥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主战场”。第三,对专业伦理的考查重视不足且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师德修养、法规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业伦理考查不足。以上三点表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考查不足,这必然对考试的效能造成不利影响。
  2. 考试资格开放,专业地位无法保证。统考化模式下,师范院校学生根据不同认证等级实行不同的方案,但都必须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而符合学历要求的非师范生具备同等报考资格,只要笔试、面试和普通话考试合格,无须加试就可以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这意味着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为没有专业背景的、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士敞开了大门。这里需要明确两个问题。其一,非师范专业学生缺乏相关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经历,同时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这些不足并非通过单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就能弥补[9]。其二,学前教育是专门的二级学科,幼儿园教师是专业化人员,需要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与严格培养才能胜任幼儿园工作。因而在考试资格开放问题上必须充分考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地位。   3. 学历要求偏低,专业基础难以保障。学历水平的高低既体现教师接受教育的多寡,也反映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10]。因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定学历水平作为保证。根据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全国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占比为79.1%,农村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教师比例为73.4%[11]。从国际来看,当前不仅主要发达国家对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是大学及以上,而且在墨西哥、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也是大学层次(其中包括大专和本科)[12]。从我国政策要求来看,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13]。无论是基于与国外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的接轨需求,还是基于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考虑,都可看出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历成为大势所趋。为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有必要将适当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历水平提上日程。
  (三)幼儿园教师资格取得终身化:动态性亟待提高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连续性、终身性和一体化的过程[14]。就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試制度而言,有效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不仅要能吸纳合格师资进入幼教一线,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要激励教师群体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陈旧观念,不断学习与深化提高,方能保证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
  反观当下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虽有定期认证政策的出台,但就其本质依然是“一考定终身”的形式。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存在缺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资格证书单一。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为单一的合格制,并无分级规定。而发达国家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如美国很多州将教师资格证书分为“初级教师资格证书、二级证书、高级资格证书”[15]。其二,资格终身有效。在我国,教师资格证书一经取得,在不违反国家相应规定和师德标准的情况下,这一资格终身有效,只需定期注册和审核即可。而主要发达国家对教师资格证书做出了定期更新的规定,要想取得高一级的资格,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获得规定的学位或取得足够的学分。相比之下,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的动态性仍有不足,资格取得仍然呈终身化态势,长远来看不利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三、向初衷回归: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回归基础:充分肯定和重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是从事幼教行业的许可证,是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的实然产物,也是确保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认同,需从以下三方面展开。首先,对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必要性予以明确,确保幼儿园教师百分百“持证上岗”。其次,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导向,将幼儿园教师编制单列、从编制所属上将幼儿园教师资格与小学教师区分开来。最后,对教师资格兼容和下移的相关规定做出调整,确保“专证专用”,这既是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专属权利的保护,也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回归重点:促进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效能的充分发挥与不断提高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效能的良好发挥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确保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顺畅进行的重点所在。采取有效的保障路径与措施实现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效能是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16]。
  1. 专业基础不可或缺。伴随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17]。具备合格的专业素质是接纳非师范生进入这一行业的重要准则。即非师范专业学生必须经过系统培训,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知识与必要技能,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方可进入幼教行业。基于师范生、非师范生在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上的必然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考查路径。例如,部分师范生是经过教育学专业训练的,但未经过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因此,在考试中需加试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非师范生则更需通过多途径弥补和提高其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水平,如必须补修其所欠缺的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卫生保健学等知识。因而,需根据申请对象条件与基础的不同,合理采用不同的考查与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能力为目的,为选拔合格的幼儿园师资保驾护航。
  2. 实践锻炼必不可少。幼儿园教师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专业化工作,增加一个专业实训或专业锻炼期,既有利于弥补由于面试时间过短而对申请者专业水平考查的不足,也更加符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规定,获得教师资格至少要经过一年到一年半的教育实习期。而在具体实施时,可借鉴美国在考核申请人时提供实习成长档案袋的做法,从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反思等多个维度收集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资料,证明其具有成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继续取得专业发展的潜质[18]。此类专业实训,不仅非师范生需要参加,师范生若实习时间不足也要补齐。将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一线实践锻炼相结合,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3. 学历要求适当提高。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仅对教师的起点学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也为提高教师的起点学历提供了现实可能[19]。当下我国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历水平十分紧迫且必要。但需明确的是,提高学历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而非提高门槛。在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下,将学历提高到本科是不切实际的。很多研究者都主张提高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至少达到大专水平[20]。《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提升幼儿教师学历起点,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21]。适当提高学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也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回归导向:推动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向动态化方向发展
  推动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向动态化发展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不断学习与追求进步的必然导向。从拥有教师资格到成为一名成熟的幼儿园教师,既需要教师个体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又需要幼儿园教师在职培养体系的完善与支持。即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将教师资格水平的认定考查与幼儿园教师的在职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的动态化发展。其一,在教师资格水平的认定考查上,有必要设置不同等级的证书以区别幼儿园教师不同的资格。教师要想取得更高等级的资格证书,需不断经过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入学习。并且,获取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并不代表一劳永逸,相关部门会定期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师资格进行认证,认证不合格则要接受新一轮的学习与培训[22]。其二,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在职培养体系,为教师在职学习进修不断提出新要求。首先,应最大化利用培训资源,力求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其次,落实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建立具体量化的在职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最后,建立师资培训持续跟踪反馈机制,使培训真正落在实处、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 洪秀敏.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1(15):6-11.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B/OL].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 rdlf/1986/111603198601.html.2018-08-10.
  [3][14]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2018-04-15.
  [5][6]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EB/OL]. http://www.age06.com/Age06Web3/Government/ImgFontDetail/315c939f-9d68-4b8d-b5ec-f164fa667609.2018-05-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EB/OL].http://www.moe.gov.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20/tnull_3178. html.2018-05-18.
  [8][16] 赵景辉.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效能保障研究——制度分析视角[D].重庆:西南大学,2013.
  [9] 魏勇刚.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评论,2014(5):48-50.
  [10][12][19] 李广平.从国际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J].外国教育研究,2004(3):39-4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概况——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 s5990/201810/t20181018_352057.html.2018-11-19.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L].http://www.moe.gov.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19/ tnull_1314.html.2018-06-18.
  [15] 姜协武,双立珍,文君.关于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5(7):118-122.
  [17] 朱小虎,张民选.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路径——基于TALIS 2013上海和芬兰的比较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9):1-8.
  [18] 戴丽敏,袁德润.当代美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的核心尺度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11):13-17.
  [20] 许琼华.近十年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研究综述[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1):17-22.
  [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59124 1119248259699&wfr=spider&for=pc.2018-06-15.
  [22] 秦晴,王叶.美国、新西兰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与借鉴[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8(1):26-30.
  本文系2017年广州市教育规划重大课题“Z市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及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02)、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我国非营利性民办园制度建设研究”(项目编号:BFA170056)的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王海英,warmwhy@163.com
  (助理编辑 王平平)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逐渐深入,高层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结构形式也日趋复杂好、大型化,功能呈现多元化。如何在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高层建筑的性能,是业内所关注
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将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天象,日全食持续时间超过6分钟,堪称21世纪中国人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2009中国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是2009国际天文年中国
进行了CO2冷气磨削冷却的探索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外冷却、内冷却磨削温度曲线,并对内外冷却效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实验表明,在冷气压力不大于1 MPa实验条件下,外冷却的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BIM技术越来越重视,各企事业单位对BIM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目前BIM人才短缺已经成为阻碍BIM技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作为人
好莱坞科幻3D影片《阿凡达》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视觉狂潮,不但创下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纪录,同时也获得美国第82届奥斯卡金像最佳影片的提名。“体验电影”一直是《阿凡达》最大
来自令球的1300多家机床制造商将于2004年9月815日在美国芝加哥市麦克米克展览中心的美国芝加哥机床展上展示他们最新的加工设备和创新技术。这1300多家展商在IMTS上将分成10
作为发动机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进气接管,它的质量和外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发动机行业为了节约成本但又要保证外观和质量,因此通常采用壳芯结合重力浇注的铸造方法来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中美两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国规范文本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主要表现为:两国都重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都对幼儿教师处理工作中的四类主要人际关系做出了要求,都包含正面建议和底线约束。差异性则主要表现为:两国文本内容的引领性与操作性不同,对各类教保人员要求的针对性与统领性不同,对工作对象的集体性与私密性的重视程度不同。这对我国贯彻落实幼儿教师职业道德
绿色施工作为实现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施工中使用绿色施工技术的必要
为解决室内装饰中的低碳技术缺失的问题,从装饰材料的应用、施工技术、装饰优化设计、绿色照明技术及控制室内污染的CFD技术等方面阐述了低碳技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以使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