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来的幸福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个暑假都是在困惑与挣扎中求生,总希望能够在这个时间借助书籍让自己完成一次华丽的蜕变。可是,孩子、家庭常常成了我慵懒和逃避的借口。每每开学了,却依旧是“瘦弱”的自己,追悔莫及……
  林华民老师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让我的这个暑假从生活的迷茫中找到了坚定的自己,也在教学的困惑和管理的阴霾中找到了一线阳光。读完这本书,内心汹涌的是阵阵莫名的感动。感动于林老师对一线教师的细腻理解,毫不保留的教学箴言,那些熟悉亲切的教学生活,更感动于他对学生的一份大爱情怀。
  我是一名感性的语文老师,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除了教书,我更注重的是育人。所以,阅读这本书,给我感悟最深的是林华民老师在“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一章中谈到的“教师的第一角色”的问题。他说教师的第一角色是“骗子”,最优秀的教师就是最高明的“骗子”,其高明之处在于把孩子“骗”出自信,“骗”向成功。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能够引导教师把原本普通的孩子“骗”成特别优秀的人,武钟英能够从教查四角号码字典开始逐渐救活钱梦龙……这些无不说明同一个教育原理——最优秀的教师就是最优秀的“骗子”。
  我理解的“骗”字能够达到的境界之一是用我们独特的爱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欣赏自己。
  一、从生活的真实里去爱,会让对自己失望的学生变得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曾尝试着用爱心把一个走入人生边缘的孩子“骗”回了课堂,这次救赎让我感喟不已。他是一个矮小、敏感又胆小的男孩,父母离异,继母对他比较苛刻,造成了他对周围人的抵触和不信任。我和他的深入接触是从他不写作业和可怜的考试分数开始的。他告诉我,作业他不会,课堂上听不懂,尤其是他总是感觉同学和老师瞧不起他,他很想躲开,找一个全新的世界寻求理解,寻求尊严。我当时挺震惊,我没有想到我身边还有这样一个悲伤的孩子,对于自己曾经对他的忽略我进行了反思,对于自己曾经只关注他的学习的片面管理我痛定思痛,心有余悸的同时也庆幸自己还有机会来弥补曾经铸成的大错。
  之后,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深谈,向他表达了我对他的歉意:“首先我对自己之前对你的忽略感到抱歉,老师没想到你心里会这么苦,你愿意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帮助你吗?”他有些惊慌又略显不知所措,小声说:“愿意。”我看出他是有上进之心的,就又趁热打铁表达了对他的欣赏:“你能及时地原谅别人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有胸怀的孩子。爸爸妈妈分开了,你给了他们极大的理解,勇敢地承受了这份压力,说明你是一个坚强的男生。这样的孩子我不相信你的学习会差下去。以后,我会找几名同学来帮助你,既负责课堂上听不懂的知识,也负责作业中不会做的题目,我相信,凭借你的能力,你应该能很快跟上来。同时,我们班上的所有的老师同学都是你的亲人,希望你不要抛下我们,有什么话和我们多说一说。”
  没想到这几句简单的鼓励让这个孩子潸然泪下,也许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感,他向我深深鞠了一躬,低垂着眼睛,啜泣着告诉我:“老师,我会努力去做的,谢谢您!”
  我知道这不是一次口头的承诺,而是一个需要坚持的行动工程,我需要调动班上的每一位同学给这个孩子生存的勇气、生活的希望。我说到了,也做到了,投入地做了,没有遗憾。现在,他已经能够在大学的课堂上平静地讲述着自己初中的生活,没有胆怯,没有自卑,更没有遗憾,我欣慰于此。
  二、从课堂体验上去爱,会让没有信心的学生学出信心来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每位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一次课堂上成功的体验,也能让学生找回自信,甚至可能换来学生一生命运的改变。
  上一届初一我接手了一个女孩,她长得娇小可爱,但是活泼好动,课堂上总是动来动去,摇头晃脑,眼神飘忽不定,神情也总是心不在焉,似乎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她在课堂上也几乎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后来,我听她同桌说她从小练过舞蹈,而且跳得很好。我就在闲暇时找她聊了一次,让她帮我一个忙,准备一段舞蹈,作为我上作文课的素材。我的亲切托付使她有些受宠若惊,之后欣然答应。那节课是《观舞记》延伸的练笔课,我决定通过渗透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先是进行了理论总结,然后让她给大家呈现舞蹈,其他学生进行摹写。就在舞蹈开始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呆住了,谁都没想到,大家眼中的好动女孩竟然能够有如此惊人的表现。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把羡慕的目光投向了她,我从她有些发红的脸上看到了她内心的喜悦。此后,她特别喜欢上语文课,而且成绩也不断上升。我也在她的改变中体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深意。
  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我特别关注这个女孩,给她创造在课堂上成功回答问题的机会,即使是之前的刻意准备也好。久而久之,我刻意的课堂设计,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的课也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生活中,我不遗余力地陪伴学生走出情感的阴霾;课堂上,我不动声色地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信心,这些都已渐渐成为了我的一种教学享受,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品尝到了“教书育人”的甘醴。
  我理解的“骗”字的境界之二是用我们独特的耐心培养师生间的感情,让学生喜欢老师。
  林华民老师说:“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喜欢上教师的课,甚至为教师而学,这是教师最低层次又是最不容易实现的教学追求。”
  一、用真心收获真情
  我的学生家长经常跟我说:“王老师,我的孩子只有在你的课堂才能达到精神高度集中,因为他喜欢上你的课。”其实我平时对学生的原则性比较强,有时候也很担心他们会因此而疏远我,但是每一次我给他们指出错误之后,都要回以一个鼓励的眼神,报以一个亲切的微笑,以朋友的方式告诉他们我这样做的苦心,直至让他们心服口服。蹲下身来与学生讲话,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身旁,走进学生心中,是我一直坚持的做法。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我常常拍肩膀、摸脑袋来告诉他们作业的优秀之处,课堂表现令人满意的地方。通过师生共同参加文体活动、课间个别谈心、课堂关注性提问、作业的激励性评语、通过学生家长转达老师对他们子女的期待等多种方法,不断加深师生的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恩威并施让我们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所以即使我刚刚在课下批评了他们,课堂上的他们依旧积极参与,兴致不减。因为他们要用行动来回馈一个对自己有真爱的恩师。可见,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留在记忆深处的,可能不是教师所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而是教师的形象。
  二、用知识武装真情
  为了培养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我经常在语文课前为学生讲述历史、民间故事和最新社会时事,结合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把家乡历史、乡土文化、风土人情、科技发展的最新情况等引入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也为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奠定了基础。为了讲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查阅了很多关于端午风俗的资料,甚至关于“咸鸭蛋”的知识也作了一个系统的趣味讲解,当时学生们都听呆了,他们觉得自己枉为浙江人,竟然要我这个道地的北方老师来告知关于南方风俗的种种。为了刺激他们,也为了给他们希望,我直言不讳地讲述了自己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渠道,并且告诉他们: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事如所愿,效果很理想,他们跃跃欲试,决定赶赴书海,让我拭目以待。之后,约定的课内外知识的阅读比拼开始了,那一年,那一届,我们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并有了一本万利的收获。总而言之,把课堂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所,变成师生情感交融、知识交汇的地方,这就是成功教学之道、高效教学的秘诀。
  很多老师感慨说我的学生很听我的话,也许他们会以为是我的原则性震慑了孩子们,可是只有我知道我是在用一颗最贴近的心感染他们。回顾教学生活的一幕幕,我对学生有发自肺腑的表扬,耐心的表扬,不动声色的表扬,当然也有言不由衷的表扬,不经意间诠释了一门“骗”的艺术,而它带给孩子们的是铭刻于心的自信、勇敢、乐观、向上,我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自己参加工作十三年了,为荣誉努力过,为职称奋斗过,为学生哭过、笑过。当这一切都握在手里的时候我也倦怠过,可是林华民老师的话却让我找到了工作观、人生观、教育观还需要不断完善的自己,找到了还想追求教学生活幸福的自己。我不能就这样抛下中途的自己,再向前走一步,就是孩子们的灿烂如花,这是我的梦想。“崛起吧!”我告诉自己:好好发挥你的“骗”术,做一名实至名归的幸福教师!
其他文献
弹指一挥间,1978----2021中国走过了43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如今的中国,正以经济总量雄居世界第二,每年的经济增长量雄居世界第一的霸气,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个伟大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今天的中国,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不是神话。上天能坐飞机,下地能坐地铁,出行坐高铁,开汽车,这些都是平常的事。过去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变成了
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对所有新闻记者影响至深。现在“零度写作”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陈述。但这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这种写作多见于新闻写作,也就是客观报道,读者也会潜移默化地认为新闻原来就该这么写。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加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其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就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但是当前这种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很多因素都影响了该方式的发展。所以本文就主要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情况。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
[摘 要:合作学习的方式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其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存在于课程知识的学习,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形式。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合作的成效可见一斑,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课堂本身进行及时反思,进而采取更优的科学方式展开教学,以将合作学习的培养优势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的优化是现时代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我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将自己的心得和同仁们分享。  我觉得,一堂语文课,想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创设良好的
对于课堂提问艺术的深思,我是从一个同课异构课例开始的。《风筝》一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其中丰富的内蕴给教学带来了较大挑战,两种不同的问题设计更是给我带来了深刻思考。  问题设计一:  主问题:文中“精神虐杀的这一幕” 具体指什么?  根据这一主问题,又设计了三个相关的小问题:  1.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说文中的弟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容易体现培养阅读能力效果的是语文课。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主要靠“学得”和“习得”,而非教师的“教得”。因此,要想真正获得语文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及科
作文语言是否优美准确生动,直接决定学生的得分。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对此问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确定主题,找准材料,应该说作文总体已经确定,但是如何更好地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这也是作文的一个难点,当然也是作文得分的一个关键点。同样的主题,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如何提升学生的“言境”?在此支出几招,希望对大家有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标准》一直非常关注中学语文课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解读》明确指出:“鲁迅是近代中国精神建构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注意改进鲁迅作品的教学,要善于引领学生研读作品,揣摩作品,走进鲁迅的世界”。《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肯定了鲁迅精神在当代的重大意义,同时也为鲁迅作品的教学指明了改进的方向。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解读
[摘 要: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再加农村就业需求以及再就业人群的就业需求,大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与此相应的则是学生对于就业目标、就业观念、价值取向、政治思想状态的模糊和淡化,精神层面的问题和状况频发。而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并不只是要对学生进行依据自身条件的就业方向规划,更要对学生的思想层次和政治层次进行有效教育,为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做好职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