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美育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x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美育教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社会整体人文水平。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育思想受局限,再加上教师审美素养偏低,对美育教学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美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美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
  语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其他学科得以学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是最常用的文本教材,其内语言美、形象美、整体美等审美属性十分丰富,使得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独具感性特质。在语文学科中,美育这一情感教育方式能够有效的表情达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美育,能使学生的课文情感体会更深厚,进而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一、小學语文美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即便美育教学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因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语文教学中仅对知识传授予以重视,对于育人这一大目标有所忽略,导致当前小学语文美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方式都为填鸭式,教学任务目标也将“字、词、句、段、篇、章”视为唯一,对于美育的教学目标基本未予以关注。如此一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难从整体上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理解、掌握,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出现,更是难以体会到蕴藏于课文中的美感,严重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教育思想受局限
  语文教育的美育因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缘故被限制了发展,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以课本为中心,从自我出发,并未认识到学生才是审美教育的主体,即便学生将各类有关美的绝妙分析记住了,也难以受到美的熏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呆板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自我思考、再创造能力基本完全被扼杀。
  (三)教师审美素养低
  身为一名教师,倘若其自身素养偏低,教学也难以取得优异的效果。而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审美激情、创造欲望得以充分激发、调动,就应丰富、提升自身的美学休养,积极创造课堂艺术,从整体上将课程结构把握。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方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审美情趣
  要想顺利地开展审美教育,实现美育目标,就要求美育施授者的审美信息能够有机地与美育接受者的审美期待实现融合。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用学生的眼光读教科书的人才是能将教育过程真正驾驭的高手。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要想确保小学生能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实现美育的目的,就必须对小学生审美偏好有足够的重视。儿童步入小学阶段时,审美欣赏能力已有所显露,审美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也在逐步形成。然而,该阶段的儿童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并不充足、完善,对艺术家所创作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艺术美并不具备欣赏能力。而高年级的学生对欢快的音乐、带有动感的课件十分热衷,教师便可从学生这一兴趣点入手开展美育教学。小学生爱美,对美的追求意识十分强烈,但相对层次低,局限于对各类外表美,如风度美、服饰美和体态美等欣赏,长时间接触这类层次较低的美,学生审美情趣会受到影响。对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审美,需在对其审美情趣关照的同时,进行正确引导。
  (二)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味语言美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是最为活泼、生机盎然的元素,而现行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十分丰富,优秀的语文教师定会将其融入到教学氛围中,而不是坐视不管。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走入情境、融入角色,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完美对话的实现奠定基础。教师若是缺乏激情,就无法融入到学生集体中,三者之间的对话也就无法实现,同时学生也就无法借助教师通过课本受到美的熏陶。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富有生活元素,是作家以独特的美丽语言为根据而创造形成的,在生活中是具体可感的。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共同努力,将作品的生活原景还原,感悟本文作品,才能对蕴含在其内的美有所体会,进而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基于此,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可借助配乐朗诵、看图描述及感情范读等多类教学形式助力课堂,尽可能实现完美的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如,在对《暮江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优美的音乐进行情景创设:师生携手来到江边,面对如画般的江景、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朗诵,促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步入教材内容所展示的意境中,被夕阳照射到的水面波光粼粼,霞光倒映在水中靓丽多彩、妙不可言,宛如眼前美景,身临其境,触手可摸。而学生深入其境后能更深刻地辨识、品味。在音乐的配合下,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及学生的想象,能够更轻易地融入并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不但能够活跃学生的情感活动,还能使其思维得到灵活运转。学生在美景、美乐、美文中,得以尽情展现想象力,进而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三)借助插图,引领学生感受形象美
  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的存在形式通常都是以具体可感知为主,一旦与具体感性形象脱离,基本上也就无法成为审美对象。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可使学生以文本为依据,通过联想、想象等,实现思维再创造,而学生在加工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与感悟。当前,教材对小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点予以了充分关注,并以小学生缺乏审美想象力、知识沉淀及识字数量等各种客观因素为根据,将插图安排在教材中,将学生的视觉器官得到充分调动,进而达到美感、情操陶冶的目的。
  如,在教学《船长》这一课时,文中所描述的“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过于抽象,而学生对于此类生活并未体验过,若是仅凭借文本描述,很难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意象,就更别说美感了。而将插图加入教材中,能够显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插图能够形象地表现出哈尔威魁梧的身材、坚毅的目光和钢铸般的脸,也能将哈尔威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与牺牲精神着力表现。以这类形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与理解力得到充分培养。
  (四)启发想象,引领学生欣赏意境美
  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能使学生对课文所塑造的形象美进行感知,而此时若再配以联想、想象,就能实现意境美的创造。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可以当成是比知识更为关键的内容。每个人对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若是公仅仅从拼接文本字面理解,对于文本所蕴藏的艺术享受是无法感知的。联想、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就能引发更独特、具体、清晰的意境感悟,也能更深刻、更生动的感受课文。而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仅靠其自身具体的视觉形象是很难完全实现的,必须要配合想象才能将其对知识的渴望唤醒,将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
  如,在对《山海关》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气势雄伟、地形险要的重要关塞,想象关塞中雄伟、坚固的城楼,高耸入云的箭楼。而这雄关即便已成为了历史沉淀,却仍以自身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不断鼓舞我们的意志,激励着我们的爱国情感。学生在这一联想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文本,有着具体、清晰的意境感悟。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美的熏陶,语文教师就必须对自身的审美素养进行强化,通过对学生审美需求的不断研究、对教材中美育因素的不断挖掘,促使学生的审美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养成爱美情趣,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会语言美、感受形象美、欣赏意境美,最终将语文教学美育教学的目标实现,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静.浅议小学语文美育教学的实施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4).
  [2]陈洁如.小学语文的美育教学探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10).
  [3]陈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00200-00200.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学科缺乏学习的大环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读、说的练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既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帮助与监督,得到不同的锻炼,又使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分层要求让每一位成员分担小组不同的责任,在学习活动中分层次展示,都能各尽所能,各有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分层要求  在父母的眼里,每一个子女都是最完美、最棒的。也許,在专家的眼
根据学校内外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华口小学确立了以“绿色教育”为特色建设。  华口小学创办于1945年,位于容桂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之内,工厂林立。学生中外来工子弟近80%。这些学生由于家长工作忙等原因,行为习惯不良的居多。特别是一些具有留守经历的孩子,环境破坏性大,行为随意性大。这些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一个迫切的时代性课题:如何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效益。  华口小学
本报综合报道 8月8日,深圳市教育局和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在市民中心举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签约仪式。市教育局副局長张涞临,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行长吴亮东、副行长李品武出席签约仪式。  张涞临代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对国家开发银行承办深圳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表示感谢,指出此次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约,填补了深圳市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空白,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接下来,市教
本报综合消息 6月20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省教育技术中心主办,东莞市教育局承办的“同一堂课 · 走进东莞”小学语文网络教研活动在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举行。活动在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网易新闻广东全程同步直播,累计点击观看人数48.5万人次。活动由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杨建国主持,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学资源部主任陈文红、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何炳基等出席。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小组活动组织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好与坏。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习惯,把握合作有效时机,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改革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际
张耀荣,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副校长,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工作24年来,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7年)、广东省第九批特级教师(2016年)、广东省新一轮(2015-2017年)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15年)、广东省新一轮(2018-2020年)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17年)、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高中名教师培养对象(2016年)、江门市第三批名教师(2015年)、江门市首
记得那次让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习作:记一次植树活动。我批阅完后,一个“愁”字憋在心头。那些习作就是一杯白开水,纯得无味……  现附上一位中等生小杨的习作片段:  我们在周围找了一块合适的地方挖坑,遇到石子就用铁铲把他撬出来,撬不出来就用手把它挖出来。坑终于挖好来了,我们再把小树端端正正地放入坑中,然后严严实实地盖上土,最后把水浇在树苗的周围。  一、把脉习作,摸瓜寻藤  在小杨的片段描写中记叙了整个植
本报综合消息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优势资源,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发挥优秀退休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据悉,2018―2020年计划招募10000名讲学教师。其中,2018年,首先在河北、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中西部8個省
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而作文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给观察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
摘 要: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依靠兴趣来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特点,而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趣味;智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