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88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教师的付出与学生的收获不成正比、课堂教学实际效率不高等。
   笔者认为,要改变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就应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探索适合高中学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对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用数学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了解世界;而数学教师则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挖掘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做”和“理解”,还要教会学生“做”和“理解”的方法。因此,教学教师应从逻辑、历史、关系、辨证等方面反思教学概念。
   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个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还包括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教学的全部内容;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数学内容也有密切的联系。
   二、对学数学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看做“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灌输教学”,这样容易使教学进入误区。因为师生双方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三、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而问题来自于日常教学活动,如日常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无所适从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成功的教学感悟、巧妙的教学设计、点滴的鲜活细节是问题的开始;第二步,分享与合作。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各抒己见、共同探究的方式,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参加教研组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合作;第三步,专家帮助。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纵向的引领。要把反思上升为教育理论,还需要专家的指点与帮助。
   四、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曾经品尝过的喜怒哀乐对如今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并不能给自己提供足够有价值、可作为反思的素材。那么,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反思一些探索性的活动。
   2.学生角度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经常问问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
   3.与同事交流
   由于同事之间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同事之间可以共同设计教学,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到教学重点、基本教学过程,彼此展开有效的交流。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交流的内容可以包括“我觉得这堂课的精彩之处是……”“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等,这样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还为以后的教学反思留下了空间。
   4.加强学习数学教育理论
   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开阔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使我们更加理性地反思教学活动。
   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使教师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从更深层次反思教学设计,使自己的数学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反思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中学)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是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深刻的教育于良好的情境之中.设计情境是物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情境教学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以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目的.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精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  参与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是“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