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再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它本身也具有局限性和矛盾性。尤其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它的负面效应显得更加鲜明。
  关键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的历史背景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两大价值,他们的关系结构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不同的关系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如何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结构成为更能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优化结构,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需要不断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设计和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是公平。对于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结构关系缺乏合理的选择,因此,为了维持低质量的公平而过多地牺牲了效率,实践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带来了中国的普遍贫穷。
  为了尽快改变中国普遍贫穷的状况,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追求效率为出发点。鼓励部分先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实际上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基础的。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包含着以效率促公平,用先富带后富的发展辩证法。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出,顺应了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需要,因而具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合理性。它包含这样两层含义:其一,应当在重点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公平问题,对之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其二,当经济效率问题和公平问题两者间出现抵触、矛盾甚至是对立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前者而不是后者,推至极端,有时甚至为了确保“经济效益”可以暂时的牺牲“公平”。
  二、效率与公平的正确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它们关系处理的如何,对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上面的理论分析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的情况,我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的提法作适当调整和改动是必要的,即把“兼顾”二字改为“重视”,既维护了“效率优先”原则,又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理由如下:
  1. 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需要我们在多方面超越资本主义,尤其在效率与公平上超越资本主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体现出来,社会主义制度也才能够巩固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必须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没有效率,算不上社会主义;没有公平,连资本主义都不算,更算不上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就好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不能有任何偏废。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曾有过深刻的教训,例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以后,一度实行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就是为了公平而牺牲效率的做法,因而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其结果是导致国运不昌和共同贫穷。改革开放后,我们对此作了根本性的纠正,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这一原则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要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重新思考和调整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把效率始终放在“优先”和第一的位置,完全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正确的。而把公平放在“兼顾”和次要的位置,这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扭转人们的思想观念、彻底走出平均主义的误区以便重新发挥效率的决定性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经历了二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已经是不合时宜了,因为当前公平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强烈诉求,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把公平放在“兼顾”和次要的位置而不加以足够重视和解决,势必带来更多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那不仅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巩固和发展。
  2. 它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和解决温饱问题,效率成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尤其在经历了平均主义之痛以后,效率更成了国家发展的优先考虑。但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巨大的、显而易见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过去,由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严重的重经济而轻环境保护、重效率而轻社会公平、重“政绩”而轻民生的倾向,致使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中产生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这些对中国今天及以后的发展都构成直接而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例如,经济结构性问题;经济发展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社会公平问题、贫富矛盾问题、弱势群体问题以及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发展之后,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它们已日益凸显出来,并且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途径。
  分析产生以上矛盾和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经济长期以来走的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这种发展科技含量低、成本高、效益差,并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具有不协调性、不可持续性、片面性和盲目性;二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片面追求GDP的最大化,不能正确把握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有的甚至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解有错误,他们把“效率优先”当成“效率挂帅”,把“兼顾”理解为可顾、可不顾,把GDP的增长同个人的所谓“政绩”考核直接挂钩,而置广泛的大量的社会公平和民生问题于不顾,结果引发了其他更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只重效率而轻视社会公平、重“政绩”而轻民生的错误做法,重新确立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3. 它是缩小贫富差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人21世纪,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和持续增长的势头。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已超过58786亿美元,位列世界前二名,年人均GDP也已超过4361美元。然而,在社会财富急速增长的同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享受改革成果的机会并不平等,表现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就是中国社会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贫富收入不均的问题。从国际通行的基尼系数来看,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非但没有得到控制而缩小,反而有越拉越大的趋势。这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南辕北辙,也与党中央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严重背离。产生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固然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直接关系,但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指导下,造成有关政府部门在这一问题上的不积极作为甚至不作为,他们在权衡效率与公平的时候,往往最后选择了前者而牺牲了后者,结果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现有的市场体制下,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单靠市场自发调节,只会产生“马太效应”,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从而导致社会的进一步分化,产生更多的仇富、仇官心理。因此,政府必须积极作为,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来遏制并缩小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一方面,对现有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作适当的调整、改革和完善,尤其是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作重新认识并进行修改;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来提高贫者过低的收入,限制富者过高的收入,并努力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尽力把贫富差距缩小和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为了公平而牺牲效率是错误的,为了效率而牺牲公平也是不对的,这是被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规律。我们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其具有明显的政策趋向性和偏重,正是由于这种偏重以及它在实际操作中带来的弊端,所以才要对它作出调整和改动,如前文所言,把“兼顾”改为“重视”,笔者认为,这是适当的和必要的。在此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那种因为社会出现严重不公而否定“效率优先”原则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也不能对存在和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认为所存在的问题只是工作疏忽所致而拒绝作出政策和原则性的调整也是错误的。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通领全局,我国经济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社会才是健康、和谐和进步的。参考文献:
  [1]吴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389-390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9(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第三中等专业学校451200)
其他文献
《江行初雪图》卷被学界普遍认为作于南唐为蔡先生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是论证南唐画院存在的重要证据,然据我以前考察,实则该画应为宋初画院学生赵斡临摹王维《捕鱼图》之习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而数学是培养人类思维的基础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是一种互动式的教育,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来尊重学生
对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认识rn1.对科技金融概念的理解rn科技金融,就是运用金融创新工具和手段,把科技型企业有限的信用资源,整合加工成金融半成品,借助政府政策支持的科技担保
淋巴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已为大家所熟悉,T淋巴细胞为参与细胞免疫的反应细胞。为了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机能,可通过一些体外方法测定,其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为常用的一种,
摘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世界上很多人都在研究它,并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和规律性的东西,取得了许多成果。根据我所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山区实际和藏羌族学生特点,因人施教,为学生创造学习上的成功条件,让学生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开展实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束缚,太多的“标准”说法,学生自由思索的空间很小,思想被牢牢地束缚,没有放飞的机会,由此,也使得我们的课堂少了一份生机,多了一份古板。使得学生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少,而且显得非常疲倦,总觉得数学是极其深奥的东西,是枯燥的学问,是高深的科学。学习起数学来是单调的,是被动的,是没有任何兴趣与激情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厌倦数学,如何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病,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无时无刻不再运动变化的,我们可以深切体验、感受到知识、思维、情感的流动,知识、能力、情感的生成,也只有这样的生成,这才是课程改革后应该有的课堂。因为课堂的这种不可预测性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曾听人讲起某教师业务水平颇高,就是“茶壶里下饺子”,意思是反映该教师不能把所授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平时,无论家长还是同事,听到有能说会道的老师总想不到是出自数学老师,这说明大家对数学教师的口才,都持宽容态度,同时也反映了数学教师的现状以及人们对数学教师的期望。数学教学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如今,数学教学改革之风已吹遍教育大地,吹进了每个教师的心,“满堂灌”已早被人们所唾弃,学生不再是容
据当前儿科文献记载,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很少超过200次/分。但是本文作者通过对3例患儿心动过速的动态观察,将其240~270次/分的心动过速诊断为快速型窦性心动过速(Radid Si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