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预习的过程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尝试性地学习新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指导单篇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
通过两年学习的中年级学生基本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所以预习中我通常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做到以下几点。
1 边读边画。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作标记。
2 边读边想。读中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什么人,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可找出一些与课题、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抓住关键词语思考,读读想想。
3 使用工具书。因为学生具备了使用工具书识字、利用部件识字等识字能力,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查词典等途径完成。
二、指导整单元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
1 根据该单元的体裁,回顾有关知识。如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它包括《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等文章,说明了环境改造与保护的重大意义。这一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知道环境保护对于每个^,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整体感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整体上掌握单元学习要求。
2 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老师精心准备的“导读”部分,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
3 给课文加批注。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妻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三、预习方法的新举措——分层预习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统一的预习任务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于是我尝试着在班级中推行“自主预习作业本”。
1 口头与书面作业相结合的预习方法。从学生的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看到很多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可以解决;出现的错字可以及时纠正;理解到位的内容,课堂上就不必多讲;理解有偏差或不懂的内容,应该作为重点来讲等。学生搜集的资料还为老师的备课补充了信息。
2 整合多项任务的语文预习方法。一本自主预习作业本将过去的生字抄写、扩词、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大意、中心、结构,课后补充练习、资料积累等作业整合起来,内容上可谓“包罗万象”,不仅是减少其他名目繁多的语文作业种类,减去了机械、重复的作业,还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3 分层要求的预习方法。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将预习作业分为A、B、C三级。A级作业是针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要求略低于普通水平,侧重于读书、认字、查字典;B级作业针对学习水平中等的同学,意在巩固基础,激发兴趣;C级作业则是针对学有余力和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在具体的要求上,将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出题整合,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使预习更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 自动晋级,鼓励进步。为了保持学生对这项作业持续的热情,分级预习还鼓励学生通过竞争不断晋级。我规定了凡连续得到五个优,就可以自动晋级,这样的做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前进的动力。
一、指导单篇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
通过两年学习的中年级学生基本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所以预习中我通常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做到以下几点。
1 边读边画。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作标记。
2 边读边想。读中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什么人,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可找出一些与课题、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抓住关键词语思考,读读想想。
3 使用工具书。因为学生具备了使用工具书识字、利用部件识字等识字能力,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查词典等途径完成。
二、指导整单元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
1 根据该单元的体裁,回顾有关知识。如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它包括《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等文章,说明了环境改造与保护的重大意义。这一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知道环境保护对于每个^,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整体感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整体上掌握单元学习要求。
2 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老师精心准备的“导读”部分,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
3 给课文加批注。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妻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三、预习方法的新举措——分层预习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统一的预习任务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于是我尝试着在班级中推行“自主预习作业本”。
1 口头与书面作业相结合的预习方法。从学生的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看到很多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可以解决;出现的错字可以及时纠正;理解到位的内容,课堂上就不必多讲;理解有偏差或不懂的内容,应该作为重点来讲等。学生搜集的资料还为老师的备课补充了信息。
2 整合多项任务的语文预习方法。一本自主预习作业本将过去的生字抄写、扩词、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大意、中心、结构,课后补充练习、资料积累等作业整合起来,内容上可谓“包罗万象”,不仅是减少其他名目繁多的语文作业种类,减去了机械、重复的作业,还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3 分层要求的预习方法。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将预习作业分为A、B、C三级。A级作业是针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要求略低于普通水平,侧重于读书、认字、查字典;B级作业针对学习水平中等的同学,意在巩固基础,激发兴趣;C级作业则是针对学有余力和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在具体的要求上,将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出题整合,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使预习更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 自动晋级,鼓励进步。为了保持学生对这项作业持续的热情,分级预习还鼓励学生通过竞争不断晋级。我规定了凡连续得到五个优,就可以自动晋级,这样的做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