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最好的指导教练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fand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到了30岁的时候,性格已经稳定下来,想要改变行为就会变得相当困难。对于高级主管来说,尤其如此。他们之所以现在能位居高位,就是因为过往的行为表现。虽然,其他人有时会认为他们的行为失常,他们自己却不认为有什么充分理由需要改变,反而会把失败都归咎在他人身上。就算他们愿意努力做出改变,他们也不是真的清楚应该要怎么做。他们需要他人帮助才能改变。
  让我分享一个例子吧。一家大型能源公司面临着产业快速演变的局面,管理团队决定要把他们坚实稳定、却志得意满的组织,转型成高科技和永续经营导向的企业,其中一项关键要素就是需要完成一项数十亿美元的近海能源专案。为了推动企业转型,特别是促进这一项目的实施,该公司雇用了两位新的高级主管——聪明绝顶的工程学教授吉姆担任新任首席知识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而经过一位主要利害关系人所认可,经验丰富的石油业高级主管约翰则成为了负责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副总裁。
  不过,就在加入公司的短短几个月内,新上任的两人和其他高级主管之间便爆发了争端。
  公司对于这项近海能源项目非常投入,要求项目团队在截止日期之前,务必要达成特定的目标,成员的压力因此节节上升。可是,团队陷溺在各自资源的争夺之中,无法继续有所进展。大家缺乏公开且有建设性的沟通,彼此之间互不信任。而且,每个成员都没有达到各自的绩效目标。


  CEO听从了聘请来的策略顾问群的建议,决定把团队召集起来,进行他所谓的高绩效介入行动。表面上的目标是要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团队教练引导之下,大家一起来思考人际关系、工作实务、领导风格,以及组织文化。不过,真正的议题是要让彼此之间结为联盟,让团队在执行策略上变得更为有效。
  一开始,教练先针对高绩效组织和有效的领导力发表了简短演说。接下来,她要求高管团队的每位成员拿起笔来画自画像,这是一张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图像。虽然每位高级主管一开始都发牢骚,抱着怀疑的态度,可是不用多久大家都全神贯注在这项任务上。在所有的自画像都完成并展示在墙上之后,团队教练要求高管团队每位成员跟大家谈一谈自己的画像。
  通过对自画像的描述,以及每位成员分享的两份360度全方位回馈报告,团队成员发现了彼此身上让人惊讶的事情。举例来说,在吉姆的个案里,他们了解到他的祖父曾经是位聪明绝顶的学者,可是他的父亲却截然不同,父亲的人生的特点不是成功,而是失败和屡次换工作所带来的失望。
  吉姆跟祖父在一起相处了相当长的时间,祖父在他身上发现了自己儿子似乎缺乏的热情和好奇心。因此,吉姆对于学者身份的自我认同,对于他自己变得非常重要。在他目前的角色里,他觉得自己的创造力可能受到了压抑,所以他尽可能保护着自己称之为“创意火花”(spark)的东西,跟其他高管团队成员刻意保持距离。他心里潜藏着一种根本的恐惧,担心自己会变成父亲那样,白白浪费掉自己的才华。
  现在,吉姆阅读到了360度全方位回馈报告,并倾听到了来自团队既具有挑战性、又提供支持的评论。他意识到其他人觉得他的行为是蓄意阻挠,让团队和公司的现有问题更为恶化。
  这项练习强迫了包括吉姆在内的每一位高级主管,都去面对一项事实:他们每个人都是更大系统当中的一部分,而且他们目前的行为会强化已经普遍存在的只顾部门利益、不管组织大局的行为,妨碍了相互之间的合作以及企业战略的执行。在大家接受了这项事实之后,他们才能够以建设性的方式思考,同时在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之下,找到方法修正或调整有问题的行为。举例来说,吉姆就承诺会出席非常需要他提供其专业技能的会议,并且更常回复电子邮件。同时,他也决定雇用一位助理,协助自己更有序地开展工作。而团队成员则同意不再拿微不足道的议题来打扰他,尊重他想有思考时间的需求。
  通过这样的介入行动,高管团队前所未有地开始如同真正的团队一样行动。那样的精神立即就反映在他们针对近海能源项目的工作上。在三个月之后的追踪会议上,大家都报告说,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开放气氛,这一切都展现在真正的对话和想法的交换上。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安全无虞地谈论所思所想、揭露内心深处容易受到伤害的部分,并且相互信任。这个结果反过来促成了更为强大坚实团队联盟,让公司朝着应该前进的方向推进。他们发现,现在与员工前后一致地沟通团队前进的方向,变得更加容易了。最后,他们把决定付诸实践,公司也看到了进展,顺利往前迈进。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所学习到的更大心得是,像高管这样的介入行动,可以对战略或变革计划的执行产生巨大影响。上述故事当中,为CEO提供建言的策略顾问公司承认,它协助客户发展的战略,时常都会因为高管彼此之间无法有效地合作而受到破坏。所以,这正是为什么这家顾问公司,现在把它所服务的高管的团队指导,列为工作平常事项的原因了。
其他文献
被成见所蒙蔽  减法策略的原理就是把某个产品中的某个基本组件排除在外。当你想象删除它时,你得保证产品的其他部分原封不动。乍看起来,这种做法有些奇怪。比如说,想象电视机没了屏幕,或者电灯泡缺了灯丝。要想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跨越,你得先接受一个事实:我们都受成见的摆布。成见会让我们只以传统的方式来看待某种产品,以人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来使用这种产品。  你可能还记得,在C D(光盘)播放机和MP3播放器问世之
期刊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走出国门,如何摆脱中国负面来源国形象的禁锢成了重要议题。有的企业认为当负面来源国对上强品牌时,就如鸡蛋碰石头,不堪一击;有的企业认为不管来源国形象如何,物美价廉是吸引消费者的不二准则。现实却是,不论是强势品牌,还是廉价商品,负面来源国效应依然将中国企业挡在发达国家之外,很难得到这些市场上消费者的认同。为什么负面来源国效应无法削弱?是品牌不够强势,还是价格不够低廉?如果说这取决
期刊
某地一位女菜贩,卖菜每月赚五六千元以上。她借鉴超市会员卡方式,顾客买菜可以累计积分,到了月底,根据顾客买菜金额多少,可以分别享受不同优惠。比如,张三本月买了500元的菜,她就给5个点的返利,月底就送给张三25元的菜;李四本月买了400元钱的菜,她就给4个点的返利,月底李四买16元的菜就不用掏钱了。这个方式,吸引得不少家庭主妇每天习惯性地到她的摊位前排队买菜。  这位菜贩的成功之处,不能简单地认为她
期刊
如今,在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渠道里,行业专家和零售店老板们议论最多的就是店铺的“坪效”问题,甚至有些化妆品零售店之间正在展开“坪效PK”,相互比拼着谁的坪效更高。  所谓的坪效,指的是单店实际营业面积内每平方面积每天所创造的销售额。坪效是店铺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直观显示经营场所的赢亏状况,大家关心它也是应该的。可是,在笔者近期针对国内县城化妆品零售店进行的店铺生存质量调查中,发现几乎每家化妆品零
期刊
今年5月18日,顺丰旗下518家网购服务社区店——嘿客在全国统一开业。向来低调的物流巨头顺丰此番大手笔,因为搭上了时下最新鲜火热的“O2O”概念而尤其引人注目。不过,现在的嘿客一定还不是以实体店为载体的线下零售业的终极业态,对现有的实体零售门店形成不了替代效应;也一定不是零售业最优的O2O商业模式实践,顶多勉强算个2.0版的测试版。  不过,或许你还没有意识到,它现在正在给顺丰本身带来许多的挑战:
期刊
中国正越来越深入的加入了全球流动的大潮。改革开放后中国成功地从一个闭塞的国家转型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在与世界联系最紧密的国家中排名第25位,比1995年前进了5位。  就商品和资金流而言,中国目前分别排在全球第五和第六位,基本与美国旗鼓相当。在其他方面,中国的排名则较弱,比如服务流动(第21位)、人员流动(第93位)以及数据和通信(第33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即在具有深
期刊
有很多企业积累了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却不知道如何成交客户或者让老客户再次购买。如果学会打造让客户无法拒绝的成交主张,这些客户数据库就立刻可以变成现金提款机。  直复营销追求的就是客户的响应率,为了获得最高的响应率,我们必须要打造让客户无法拒绝的成交主张才可以。而大多数的企业就是因为打造不出让客户无法拒绝的成交主张,浪费了大笔的广告费。  什么是成交?  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是为了成交。什么是成交?我
期刊
在伊拉克战争中,一位伊拉克空军老将看到节节败退的局面,亲驾战机冲上蓝天欲与美机决战,可悲的是还没看到美机的踪影,就在懵懂中被击落。  无视伊拉克与美国的飞机代差,仅凭借过去辉煌时的作战经验,妄想打劫美机,虽其忠于祖国的行动可敬,杀向天空的勇气可嘉,但失败的命运在出击之前就早已注定。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上许多企业家就像伊拉克的空军老将,用过去的经验与眼光出击市场,无视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失
期刊
中国古时的纵横策士了不起,他们多是一介文弱书生,却能凭三寸不烂之舌,或捍卫国威,或连纵各国,或退百万之师。每当我们翻开《战国策》、《左传》、《史记》这样的古书时,我们就会被一个个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纵横家所震撼,他们没有什么权势,没有什么资本,胸中却自成天下之势,能说动位高权重的国王君主按照他们的意愿来行事。我们真的难以想像,要是历史上少了这些纵横策士的精彩论辩,后人会少了多少的谈资,少了多少可供
期刊
贝克汉姆在广告中的微笑让女性尖叫,六块腹肌也依然线条火辣,但是谁都无法否认他已经过了运动员的巅峰期。企业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明星员工”的工作表现已经不如从前,但他们依然拥有良好的客户关系,或是在员工中仍然有标杆作用等“余热”。这样的过气“明星”对企业而言,虽不至沦为“鸡肋”,怎样对待他们也是很微妙的事情。  放弃是适当的做法吗?  球员转会,俱乐部还能最后捞一笔。要是明星员工离职,影响可大可小。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