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菜贩的“顾客份额”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one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地一位女菜贩,卖菜每月赚五六千元以上。她借鉴超市会员卡方式,顾客买菜可以累计积分,到了月底,根据顾客买菜金额多少,可以分别享受不同优惠。比如,张三本月买了500元的菜,她就给5个点的返利,月底就送给张三25元的菜;李四本月买了400元钱的菜,她就给4个点的返利,月底李四买16元的菜就不用掏钱了。这个方式,吸引得不少家庭主妇每天习惯性地到她的摊位前排队买菜。
  这位菜贩的成功之处,不能简单地认为她借鉴了超市的促销方法,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她向营销人员揭示了一个新的营销理念:由追求顾客单次购买利润转向追求顾客终身价值。
  销售的本质是培养顾客
  有人认为,销售就是出售产品,因此,他们每天都在想如何向更多顾客卖出更多产品。他们把销售的重点放到与顾客讨价还价上,竭力说服顾客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赶快掏钱。结果,愿意从他这里购买产品的顾客不多,他的生意也就自然难做。
  其实,销售的本质是培养顾客。所谓顾客,就是给你送钱的人。顾客才是生意之本,赚钱之源。
  可口可乐公司敢夸下海口说,全世界各地的可口可乐工厂,一夜之间被大火烧得一干二净,第二天世界各地报纸头版头条将会是,各家银行争先恐后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可口可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信?原因很简单,可口可乐公司最重要的财富不是他的厂房,不是他的设备,甚至不是他的产品,而是成千上万每天不喝可口可乐就会觉得少点什么的忠实顾客。
  优秀商人和普通商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优秀生意人眼中、心中有顾客,他们是围绕着顾客做生意;而普通生意人眼中、心中只有产品,他们围绕着如何去卖产品做销售。
  今天对营销人的忠告就是:要保护好你的顾客。
  顾客价值包括三个部分:历史价值,过去给你贡献过多少利润;现在价值,现在能为你贡献多少利润;未来价值,未来顾客还能为你贡献多少利润。这就是顾客终身价值。销售工作不能只着眼于一笔交易的达成,更要努力挖掘顾客的终身价值。
  在给一家奶粉企业经销商进行培训时,我为经销商算了一笔账。他的产品适用于0-4岁儿童,如果每个儿童每月消费8袋奶粉,4年共消费近400袋奶粉。这就是销售目标:让顾客在4年内都购买我们的奶粉。
  顾客终身价值告诉我们,企业和顾客保持关系的时间越长,顾客给企业贡献的利润就越多。美国一个调查显示,对工业品而言,第一年从顾客身上得到45美元利润,第二年可以得到99美元,第三年得到121美元,第四年得到144美元,第五年得到168美元的利润。
  顾客终身价值理论,提出了考核销售工作的新标准:顾客保持率和顾客占有率。销售工作做得好坏,不只看你卖了多少产品,实现了多少销量,还要看顾客保持率,就是你与顾客保持业务关系时间的长短。
  从市场份额到顾客份额
  追求市场份额一直是企业营销的目标。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企业以价格战和广告宣传为武器,与竞争对手展开激烈厮杀。对市场份额的过度迷恋与不当追求,使一些企业落入无利润或负利润增长的“市场份额陷阱”之中。
  有销量无利润的现实,让一些企业对市场份额的价值产生怀疑,于是,1995年,营销专家针对企业追求市场份额的思路,提出了顾客份额的概念。顾客份额是指一个企业为某一顾客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该顾客同类产品和服务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百分比。市场份额是以整个顾客群体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在整个顾客群体中拥有更大的比例;顾客份额则是以单个顾客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在单个顾客的同类产品购买中自己产品所占的比例,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钱夹份额”。
  将更多的产品卖给同一位顾客,不但有效率,而且更有利可图。研究发现,顾客份额是一个比市场份额更加重要的利润决定因素。在一些行业内,顾客份额增加5%,企业利润会增加25%-85%。专家研究的结论是,按照顾客忠诚度衡量的市场份额质量与市场份额数量同样值得重视。简单地讲,就是追求市场份额为企业带来销量,追求顾客份额为企业带来利润。
  市场份额是衡量企业业绩的后视镜,只能表明企业过去的业绩,却无法表明企业将来的业绩。而顾客份额是望远镜,提醒销售人员关注顾客终身价值,要求营销人员向前看,不是回头看顾客已经购买了我们多少产品,贡献了多少利润,而是要考虑顾客未来还有多少利润潜力可挖,让顾客价值最大化,从而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
  一些人以追求顾客单次购买提取利润,单次购买也许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但如果没有培养顾客为前提,营销之路就会走的很辛苦,所以,为了避免单次顾客所带来的风险,还不如以追求顾客的终身价值为导向,培养长期的顾客,关注顾客的终身价值。
其他文献
2010年时,宗庆后表示要“再造一个娃哈哈”,争取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不过,这一目标在2013年并未实现,去年娃哈哈营业收入为782.78亿元,离千亿元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宗庆后又把千亿目标延后了一年,2014年宗庆后的目标是力争营业额实现1023亿元。  2014年,娃哈哈创建27年,宗庆后踏入69岁,老帅面临全新的挑战。  饮料增长乏力  目前水板块还是老大的娃哈哈,在联销体的支
期刊
研究界公认多元化可以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而“非相关多元化”的失败率远远高于前者。究其根本,是因为企业进行非相关多元化业务时,其核心能力、核心资源、核心团队等重要基因已经不能沿用,其难度甚至超过初次创业。  娃哈哈的奶粉业务看似与饮料同属大食品领域,其实不然,奶粉的经营模式、原料掌控和渠道特点都与饮料业大不相同,娃哈哈并不能直接复制其饮料经验。娃欧商场早在推出之初,我就预言其必定失
期刊
在这个狂飙突进的年代,卖着煎饼和情趣用品的80后、90后张牙舞爪,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样的商业背景下,执着于投资传统零售业、商业地产等领域,并且在自己熟悉的食品饮料行业不断寻求突破的娃哈哈,越发显得拙滞,而又令人尊敬。  作为典型的Tiger型的企业家,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几乎符合了教科书上写的所有特征:目标导向、控制欲极强、主动而强势、高效快速、精力旺盛。他专注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和传统的投资
期刊
多年来娃哈哈的多元化战略始终未见大的起色,无疾而终或是焦虑迷茫。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娃哈哈陷入战略选择迷局的核心原因,也是未来娃哈哈破解迷局的关键。  第一点,战略规划不清,步伐紊乱。纵观娃哈哈近年的发展战略,曾专注于饮料行业的实业经营,采取跟随策略,快速复制、快速套现,确实可圈可点,然而自从开始多元化之后,战略理念变了逻辑,“跟随策略”复制,“市场策略”——市场机会就是机会,低价拿地进入商业地产,整
期刊
2014年,不管是来自家人还是朋友的祝福,都少不了“马上有钱”。在对比了银行定期的定期利率和股市的大风大浪后,眼下不少国人将“马上有钱”的方向转到了“余额宝”、“理财通”、“现金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网络理财似乎成为了新理财的“宠儿”,人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理财大战!  “上网理财”的人超过六成  数字100数据显示,49.1%的人对理财产品非常了解,39.3%的人对产品一知半解,11.6%的人则对
期刊
日前,北京开放新能源电动汽车摇号,摇号成功的指标已达6000辆,不过实际成交量仅有几百辆,引起业内和市民的热议。  新能源电动汽车应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能被消费者接受,车企应做出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解决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后顾之忧,值得近一步思考。  本次问卷受访者以男性比例较多,达到75.1%,女性样本比例为24.9%;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岁-40岁之间,其中21-30岁的受访者比例最高,达到47
期刊
近20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汽车行业增幅最大的市场。自2000年以来,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大约增长了10倍,达到每年2千万辆以上,超过了美国市场的销量水平,而且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左右。  这一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渐入尾声,广阔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迈入一个全新的重要阶段。国内外汽车企业不仅要争取赢得首次购车的消费者,而且更应该牢牢把握现有客户的忠诚度。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
期刊
历经5年的发展,备受社会关注的智能电视产业已步入成熟阶段。从整体市场销量上来看:今年五一期间,智能电视的市场占比已经接近60%;自12年1月至今年4月份,智能电视累计内销总量已超4300万台。从质上来看:现在的智能电视相较于5年前的产品在CPU处理速度、图像清晰度、视频内容完整性、应用的丰富程度、人机交互便利性、与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整合程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成熟的智能电视市
期刊
被成见所蒙蔽  减法策略的原理就是把某个产品中的某个基本组件排除在外。当你想象删除它时,你得保证产品的其他部分原封不动。乍看起来,这种做法有些奇怪。比如说,想象电视机没了屏幕,或者电灯泡缺了灯丝。要想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跨越,你得先接受一个事实:我们都受成见的摆布。成见会让我们只以传统的方式来看待某种产品,以人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来使用这种产品。  你可能还记得,在C D(光盘)播放机和MP3播放器问世之
期刊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走出国门,如何摆脱中国负面来源国形象的禁锢成了重要议题。有的企业认为当负面来源国对上强品牌时,就如鸡蛋碰石头,不堪一击;有的企业认为不管来源国形象如何,物美价廉是吸引消费者的不二准则。现实却是,不论是强势品牌,还是廉价商品,负面来源国效应依然将中国企业挡在发达国家之外,很难得到这些市场上消费者的认同。为什么负面来源国效应无法削弱?是品牌不够强势,还是价格不够低廉?如果说这取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