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课堂争论,培养创新精神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争论”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就好像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而向四面八方产生的辐线,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体,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能够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和观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发现或见解。
  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一、创设和谐气氛,营造争论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能产生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二、鼓励质疑,激发争论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产生了疑问,又能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才会有“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普罗米修斯盗火》中写到普罗米修斯躲在太阳车所要经过的路上,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插进太阳车的烈焰中,偷取了火种。有的学生则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不直接去到太阳神那抢火种?而要偷取火种呢?”我鼓励孩子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争论,认识到的确也有这样的可能,但是这样不明智,可能当时就被宙斯惩罚,不能将火种安全带到人间。同时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善于质疑,敢于争论。在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有学生提问:“李时珍自己尝百草,万一中毒怎么办啊?”;学了《虎门销烟》,有学生会问:“在销毁鸦片的过程中为什么要撒盐巴啊?”……种种的质疑和争论,可谓色彩斑斓。这些有质量的疑问,都是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分析课文的结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争论,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三、创设“生疑”情况,指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善于争论的能力
  争论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说是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使学生善于争论,首先要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即“生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语含义表达出来。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通过表达,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能调动学生争论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的活动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充当“播音员”、“解说员”,让学生自始至终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尤其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促进学生不断追求知识、探求科学奥秘,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研究。近年来,在怎样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即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讲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1、变“软性”作业为“硬性”作业,使学生的课前预习落实到位
  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内容,是一般教师通常只要求的口头作业。但是学生往往把这当作软性作业来完成,因此预习基本不能到位。经过探索研究,我采取了将“口头作业”变为“本上作业”,即变“软”为“硬”。
  2、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新课内容的主讲者
  抓好新课预习,其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对理解的和不理解的东西的实质有极清晰的认识,使他们感到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安心,而解决这个问题是一种诱人的、饶有兴味的劳动”。
  由于学生通过预习已知道本节课的基本内容,这时的学生非常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了解的东西,因此,教师从课堂引入开始就由学生进行,让学生尽早地参与到课堂研究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新课内容的主讲者。学生充分体验到展示学习成果的快乐,同时又使预习中的问题得到解决。相信这样学到的知识将会记的更牢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使越来越多的同学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好了,上课时则能充满兴趣和信心,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研究中去,这是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一个很好方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抓好学生课前预习,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任务。
其他文献
当前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的显著问题——“强国家,弱社会”rn目前体制一大弊病便是政府包揽过多,其他主体力量发挥不够,救灾社会化程度低.对民间力量的不信任与排斥是“强国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去引导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其潜力,鼓励他们,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自信、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这就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法人后,各法人机构搭建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但是目
貌似现在男人都喜欢嗲声嗲气、装纯装可爱的小女生。这让《霹雳天使》里的女汉子们很是失落。男人真娶了女汉子,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像《红楼梦》里的凤姐,把家里家外都打点
2012年年未,基金资管公司陆续超过60余家基金资管公司成立,融资类业务资管规模突破1万亿元。各家基金资管公司的侧重点不同,有专注房地产业务的,有侧重政信项目的,也有以银行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改革,我国民办高校腐败现象愈加频繁,反腐倡廉工作难度也日益加大,民办高校反腐工作深陷到“前腐后继”的漩涡中难以自拔,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
俗语:人挪活,树挪死。人挪活,有道理。但樹挪未必都死。尤其近些年,总在高速公路上见到运送大树的货车。那些大树通常被剪去分枝,保留根球及泥土,运送到陌生的环境里重新安家。  这些移栽的大树,经过园丁的精心护理,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能成活,然后枝繁叶茂地开辟新疆界。  百年树人,十年树木。一棵移栽的大树被挪移到新环境中,起初都会有些水土不服,于是她们会果断地舍弃绿叶,先保证根部的涵水量。接下来,当她们立稳
期刊
支配世界的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强调理念的重要性,这个观点其实也不新,至少我们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大卫·休谟,他是位哲学家,也是位经济学家。他说,尽
本文从现代电子产品生产行业的人才需求出发,对高职院校培养SMT人才的现有模式和教育教学成效进行分析,通过介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武汉电子表面贴装工业协会合作的成功
2012年2月的第一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是党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