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导、放”:小学习作“自助式”互评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681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积极“备”,为“自助式”互评导航
  1. “备”家长,形成家校助跑的合力。让学生“自助式”互评,老师说了还不算,还要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行。记得一开始开展“自助式”互评时,就遭到了家长的不理解:“我的孩子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老师都不看,那写了还有什么用?”面对家长的困惑,笔者只能慢慢开导:老师不是不看,而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别人的习作,如果学生知道别人习作里面的优缺点了,那么,他自己写作的时候不就知道该怎么写得精彩了吗?经过不断沟通,家长和老师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当然,笔者心里清楚,光说是没用的,家长要看到效果。说到底,这样的评改习作方式好不好,不是老师说好就是好的,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不是真正有所提高。
  2. “备”书本,做有底气的领跑人。要想让“自助式”互评能有效开展,作为领跑人的老师,必须要有底气,有真本领。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为了寻找“自助式”互评的理论支撑,笔者读了大量相关的书籍。“管建刚习作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系列》等4本书,那简直就是一副副良药,立即医治好了笔者“愚笨”之病,读着读着,灵感来了,有底气了,有方向了。习作评改模式已在笔者的大脑中形成,為了更好地佐证自己的想法,笔者查阅了跟习作评改有关的专著及相关的论文,并认真研读,跟作者进行思维的碰撞。正因为大量的阅读,所有的信息在脑海中形成了初步印象,接着,被慢慢消化,直至变得有迹可循,变得无比清晰。最终,结合多年的实践,笔者寻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自助式”互评的习作评改范式。
  3. “备”学生,优化组队注活力。为了让“自助式”互评能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的了解也是必须的。作为老师,要知道学生的习作水平,知道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笔者根据班级人数把学生分成了7个小队,成员的组成采用“自助式”,即让学生自行组队。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自主报名担任队长,最终由老师选定,加入哪个队也由学生自己决定,每个小队自己讨论确定一个闪亮的队名,有“冲锋队” “雨露队” “青春美少女队”……因队长都是班上的习作小能手,在小队里面很有威信,为“自助式”互评注入了活力,这也为后面“自助式”评改的顺利实施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4. “备”习作,精心设计做示范。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助式”互评,老师必须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交给学生评改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必须是简单易学的,易于掌握并且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管建刚老师曾说:“一定要研读学生的作文。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作文教学必定无的放矢。”为了让学生产生评改的兴趣,笔者先上示范评改课。在上“童言童语话同桌”习作评改课时,笔者将每一篇习作都认真反复看了,并把好词好句作了整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了然于胸。因为笔者做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评改课上得趣味盎然。
  二、教师有效“导”,为“自助式”互评护航
  孩子初学走路,你只有让他多摔几个跟头,多鼓励,他才慢慢学会走,会走以后,你再纠正他的一些不好的走路习惯。其实,习作评改也是这个道理,先让学生把习作写好了,老师再认真读,研究学生习作。出示学生的妙句,引导学生明白哪里写得好,把学生的问题也摆出来,让他们自己看、自己悟,根据学生的问题选择一个训练点,再练写,以此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就如中医看病,先号脉,再下药,这药才能准,才能药到病除。
  笔者上“童言童语话同桌”的评改课时,就是这样分成三个步骤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1. 欣赏“我眼中的你”,以精彩分享为“导”的起点。笔者先带着学生欣赏写得好的句子。
  “唉,这个刘某某还真是油盐不进,冥顽不灵。看来,‘先礼’不行,只能‘后兵’了。我狠狠掐了他一下,他一言不发,立马和我来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
  “他的个子很高大,当他和一群比较矮的同学在一起时,有些‘鹤立鸡群’,别被他那高大成熟的外表迷惑了,我有一次听到他哼着‘喜羊羊、美羊羊……’”
  笔者请小作者当众朗读自己写的句子,迎着别人那羡慕的目光,这些小作者的小眼睛亮闪闪的,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是的,每个人都有被需要、被认可的需求,被老师、同学认可而带来的快感,将直接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接着,笔者顺势点评:“阅读就是一种寻找。一本书不是所有的文字都能打动你,你要找的是那几页、那几行,它们像说到你的心里去了,你要把它画出来,我读你们的文字也是在寻找,寻找那些让我兴奋、让我享受的句子。”学生豁然开朗,鲜活的、真实的、具有时代感的句子最能打动人,在后面的互评环节中,他们也一定会模仿老师,去用心地寻找那些打动他们心灵的句子。
  笔者在带着学生欣赏妙句时,也不忘关注后进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老师在阅读你们的习作时,找到了两句话,它们深深地温暖了我。想看看吗?(出示:
  我想一直跟她坐在一起,一起快乐地成长。—黄某某
  他非常开朗,就算天塌下来,还是一张开心的脸。—王某某)
  师:请两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师:这两枚暖男,他们用温暖的语言温暖了我们整个班级、整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谢谢他们。(生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这两位“暖男”是班级的后进学生。笔者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找回自信,产生习作的动力。果然,在后来的习作中,笔者发现他们的写作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是欣赏的魅力。
  2. 明白“因独特而美丽”,以问题呈现为“导”的关键点。(师顺序出示:
  ① 她那黑黑的脸上有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可爱极了。② 他长着一张瓜子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五官端正,一头整齐的头发,身姿挺拔,昂首挺胸。③ 他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头发又黑又密,仿佛一块乌木盖在头上。)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每个外貌描写都有“炯炯有神”一词。   师:是呀,同学们,虽然“炯炯有神”的眼睛很美,但是像这样的大眼睛我们班有25位同学,老师也会有审美疲劳呢。
  (生笑)
  就这样,笔者把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雷同的问题一一出示,让学生自己读,他们很快便发现了问题:“大眼病” “大全病” “重复病”……笔者又通过对比,告诉学生,文字“因独特而美丽”:“他的脸肉嘟嘟的,脸蛋更像吹鼓了的小气球。” “他的大门牙很有意思,一颗挺整齐,另一颗往里凹,就像两扇大门,一扇门没开,另一扇门开了一半。”……这些句子写得多好,有个性,很独特。学生在对比朗读中,渐渐明白了什么样的句子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3. 修改典型问题,以二次练笔为“导”的生长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选材的重要性,笔者采用“类比”法,即采用“红配绿,丑得哭”这句中国老话作形象比喻,让学生明白选材料一定要注意是否合适。比如一位同学写了同桌的三件事:一件是同桌会欺负“我”,一件是同桌力气大,一件是同桌数学好。我让学生讨论:这三件事搭配在一起合适吗?学生经过比较发现,第一件和第二件可以搭配,由于同桌力气大,那么把力气用在欺负“我”上面也显得合情合理。第三件事和另外两件事感觉有点不搭,完全可以另外写一篇文章。这样的练笔,让学生学会了选材,学会了构思,学会了整体把握。
  三、教师充分“放”,助“自助式”互评远航
  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放”,不能总是放不下,牵着学生走,那样,“自助式”互评就真的流于形式了。习作评改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想改、会改、乐改”,培养学生独特的眼光、独到的见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 放法:小组合作,人人都是“小老师”。教给学生在小组习作“自助式”互评中当“小老师”的方法。课前,笔者先把习作分成7组,每一组3本习作本(共21本,班级习作的一半),好中差都有,然后让各个小队长自主选择自己要改的一组。课上,每个小队拿到习作本后,要求每个人把三篇习作通读完,小队长带领队员先找出习作中的好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写出好在哪里。接着,找一找文章中有问题的句子,读一读,用横线画出来,并写一写问题在哪里。最后,要求小组队员通力配合,找出错别字。这些基础任务完成后,还有一个二次修改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选一篇不太好的习作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当堂修改。最后还有一个压轴的环节,那就是给习作写评语。这也是很考验“小老师”的时候,笔者要求他们必须针对小作者的写作特色进行简要评述,切忌用空话、套话。因而,就出现了这些有趣的评语:
  “我喜欢你的‘哎呀妈呀’这个词,多亲切,写作就要让讀的人产生亲切感,你很棒,期待你更多的佳作。”
  “你是个写作高手,你的文字很有节奏感,读来像一首歌,在你的笔下,你的‘女妖’同桌让人过目不忘。”
  2. 放权:学生互评,人人都是“小评委”。给学生评价习作优劣的基本权利。10到15分钟的“自助式”评改结束后,进入学生互评阶段。这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环节。小组全体成员汇报习作中的优缺点,评读好句子。最后,小组里面选择两个人对比朗读修改前的片段和修改后的片段,再由其他队员说一说这样修改的好处。小评委们兴致很高,台下被评点的学生也乐在其中,好句子被点名表扬了,开心;自己写得不太好的片段原来可以这样修改,仍然开心。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就在这不经意间被点燃。
  3. 放手:师生互促,人人都是“小监管”。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让“小老师”打分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激励学生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因此,老师、同学之间互相监管,相互督促“要做认真负责的小老师”。如,笔者设计这样相互监管方式:你觉得你的习作批改得很好,你很满意,打三颗“★”,你觉得你的习作中某一个好句子没有画出来,不够满意,打两颗“★”,你觉得你的习作中的不少优点没被画出来,打一颗“★”。被打一颗五角星的“小老师”将被取消下一次“自助式”互评的资格。这样严格的监督,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了真诚地欣赏,用心地寻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笔者认为,如果每篇习作总有那么一两点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么,互评一次习作,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一点,那么,一学期下来,一年下来,学生的习作必将会有更大的进步。
  “自助式”互评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老师减负,而在实际操作中,一开始不但没有减负,反而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但是,笔者依然是乐此不疲的,因为,当学生通过“四备、三导、三放”的三步促航方式,真正学会了“自助式”互评后,学生习作在一次次的“自助式”互评中有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强化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用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话说,就是“专治读书少的问题”。因此,教材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的阅读总量。“和大人一起读” “我爱阅读” “快乐读书吧”等特色栏目,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衔接,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色栏目的教学功能  1. “和大人一起读” “我爱阅读”:统编教材在一年级每个单元《语文
期刊
美国Lawrence Livemore(LL)联邦实验室的遥控机器人实验室,是一个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新概念进行开发和试验的研究单位。目前,该单位正在研究和开发的项目有:计算机视觉、自适
二、以行促学——方式选择rn人生修习首在行.rn“以行促学”观,倡导以践行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在语文教育中,言语实践是学习语言、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方式和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想突出有效乃至高效,无非要以生为本,想生之所想,急生之所急,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和兴奋点。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至于载体,作为一线老师,只有从司空见惯的认真教学中做好细节,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做好细节备课  我备课比较独特,可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首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写教材分析,从字词、句子、篇章、作者意图、编者意图等方面进行深
期刊
一个夏天的周末,我和同学去打了一上午的篮球。结束以后,我又困又累,午饭都没吃就倒在床上睡着了。睡梦中,我恍惚感到自己顺着时光隧道,来到了2035年。  这是2035年的一个早晨,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我被机器人尼蒙唤醒了。窗外,阳光已经普照大地,美丽的花儿一朵朵地竞相绽放着。我伸了个懒腰,尼蒙已经根据今天的天气预报,帮我选好了一件黄色的T恤衫,我喜欢黄色,尼蒙对这一点了如指掌。我穿好衣服,走进卫生间,
期刊
靠养鸡致富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有人养鸡却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在许多人看来,养鸡一是可以卖肉,二是可以卖蛋。但湖南郴州的高钰环养鸡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两年多来,她养
该文简要地介绍了正交设计法的基本名词和方法。并以我国某矿一试验巷道为例,使用缓慢流动的Maxwell流体有限元VXSE程序。运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出使计算的巷道变形规律与实测变
一、结交两个“朋友”,丰富语文生活  1. 与自然为友,让写作更有灵性。大自然是奇妙无穷的,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无字之书”。学生有好动的天性,且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大自然有着油然而生的亲近感。当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他们的天性被释放,写作的灵感也如空中飞舞的彩蝶一般,任由他们尽情捕捉。我们常把学生带到自然界,把习作课与野外郊游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呼吸到大自然清新而自由的空气,接受大自然慷慨的
期刊
“入”即进入文本,与其贴近,相互交融。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求其意,自索其旨,与文相通,由此进入文本展现的真境,体悟文本表达的真情,品析文本流露的真味,享受语文独有的魅力,汲取文化养料,体悟文学精神。  一、入境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就是说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描绘的情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音乐、影视等各种媒介,营造读的情境;亦可通过假
期刊
在季铵盐催化剂和对苯二酚阻聚剂存在下,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环氧氯丙烷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最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4h,催化剂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