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突破旧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的魅力,领会数学知识的内涵,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培养师生良好情感是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就是要以师爱去激励每个学生进步。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无效学习学生较多,作为数学教师,千万不能因为学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或许老师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初中数学无效学习学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特殊群体,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关心他们,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数学无效学习学生加以特别的照顾,如回答问题、上黑板前板演,只要他们有人举手,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感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与优生一样的地位。课堂上,为了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要经常向他们提一些简单又具有启发性问题,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如果回答不正确就及时给予启发引导。
二、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高效提问
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因为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往往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质疑和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等方面都大有裨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水平,针对教材重、难点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设疑和提问,但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中得到发展。此外,课堂提问必须讲求高效性,不要流于形式,不要陷入一问一答、貌似火热,但实际提问对学生思维发展毫无建树的“群言堂”中,最好减少那些简单判断和机械记忆的问题,而应注重提问技巧并更多地提出一些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帮助的问题。
三、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
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是杂乱无章、浑浑噩噩、效率低下的,想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得明确好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当然,在设计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中、差几个学习成绩层次学生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可以适当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此外,在教学时,应做到轻重有别、区别对待,对重难点和易错点用醒目的符号、颜色进行标记和凸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记忆。另外,在一堂课里,杜绝“满堂灌”避免拖堂,而且最好要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释疑、巩固新授知识的学习。
四、引导学生探索,注重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引导,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验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思路受阻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加以引导和启发,不要全盘托出参考答案,而要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再思考去解决问题和疑惑,使其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并体验成功的满足感。最后,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合作学习和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既要独立思考,更要学会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汲取经验、树立和谐的合作意识。
五、掌握课堂节奏,适时反馈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可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节奏既不能一味求快,也不能过于慢条斯理,要以全体学生能够接受的速度和节奏为限。并在讲解中注意学生的反应,看到疑惑的表情或反应时应该中断新知识的讲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和补救措施,更细致地对疑惑点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总之,教师要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
六、表扬评价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兴奋剂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归根到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陈连红.浅议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8)
[2]李军.如何对初中数学进行有效性课堂教学[J].大观周刊,2013(34)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培养师生良好情感是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就是要以师爱去激励每个学生进步。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无效学习学生较多,作为数学教师,千万不能因为学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或许老师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初中数学无效学习学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特殊群体,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关心他们,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数学无效学习学生加以特别的照顾,如回答问题、上黑板前板演,只要他们有人举手,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感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与优生一样的地位。课堂上,为了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要经常向他们提一些简单又具有启发性问题,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如果回答不正确就及时给予启发引导。
二、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高效提问
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因为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往往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质疑和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等方面都大有裨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水平,针对教材重、难点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设疑和提问,但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中得到发展。此外,课堂提问必须讲求高效性,不要流于形式,不要陷入一问一答、貌似火热,但实际提问对学生思维发展毫无建树的“群言堂”中,最好减少那些简单判断和机械记忆的问题,而应注重提问技巧并更多地提出一些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帮助的问题。
三、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
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是杂乱无章、浑浑噩噩、效率低下的,想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得明确好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当然,在设计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中、差几个学习成绩层次学生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可以适当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此外,在教学时,应做到轻重有别、区别对待,对重难点和易错点用醒目的符号、颜色进行标记和凸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记忆。另外,在一堂课里,杜绝“满堂灌”避免拖堂,而且最好要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释疑、巩固新授知识的学习。
四、引导学生探索,注重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引导,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验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思路受阻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加以引导和启发,不要全盘托出参考答案,而要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再思考去解决问题和疑惑,使其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并体验成功的满足感。最后,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合作学习和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既要独立思考,更要学会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汲取经验、树立和谐的合作意识。
五、掌握课堂节奏,适时反馈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可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节奏既不能一味求快,也不能过于慢条斯理,要以全体学生能够接受的速度和节奏为限。并在讲解中注意学生的反应,看到疑惑的表情或反应时应该中断新知识的讲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和补救措施,更细致地对疑惑点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总之,教师要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
六、表扬评价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兴奋剂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归根到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陈连红.浅议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8)
[2]李军.如何对初中数学进行有效性课堂教学[J].大观周刊,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