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中人文性追求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x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因此,小学美术课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一、用人文精神设计实施教学内容
  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类型,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不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照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景中理解美术,并通过美术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影响。有了文化价值的涵养,美术教学才會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丰富,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才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现今,很多美术教材内容都非常丰富,但是有时却缺少人文关怀与教育。只是一味地注重技能技法,而没有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妈妈在一起》是人美版第三册的一堂泥塑课,为了给孩子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孩子丰富的热爱母亲的情感,本着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原则,笔者灵机一动,把手工课型改为绘画课,让孩子们体会更多感人的母爱。
  笔者反复思索这节课如何安排,如何生动地让孩子们在绘画中感受伟大的母爱。最终,笔者安排了如下内容:导入环节让学生欣赏有关妈妈的感人视频,配合着感人的音乐,看着妈妈给我们做的那么多事情。你觉得妈妈最像什么呢?请学生回答。然后提问“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揭示课题《和妈妈在一起》。授课时先请孩子们回忆和妈妈在一起时的很多故事。有欢乐、有悲伤、有哭、有笑,请学生讨论回答。然后请学生配乐朗诵:“当你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只要你有一点不舒服,妈妈每个神经都会紧绷起来;当你越长越大,妈妈就是你床前桌上的闹钟,一遍一遍把我们从懒惰中叫醒;当你犯错误的时候,妈妈的双手最宽大。只要你改正,妈妈会牵你的手说爱你。”欣赏和妈妈在一起的故事,请学生表演。接着图片欣赏,表现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场景,欣赏画家的作品。让孩子们当老师的孩子,演一演和妈妈拉手和拥抱的动作,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拥抱、拉手的动作。最后布置作业:绘画一幅和妈妈在一起的作品。
  第一次试上,导入时出示妈妈的动画片,配合感人的音乐,很多学生都露出了凝望的表情,并很快被那温馨的场景所吸引。没等我读完“当妈妈走也走不动的时候”,我的眼泪就滚落了下来,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一点声音也没有,整个教室就像被仙女点睡过去了一样,停顿了一小会,我又继续说下去……
  第二次试上,当我给大家细诉妈妈给予孩子爱的场景,说到512大地震的时候,有妈妈咬破手指喂血给孩子喝,最后孩子活了下来,而妈妈却离开了世界的故事时,一个小朋友举起手来,“老师,×××哭了”。我走过去才知道,小姑娘被这样的故事感动了,流下了眼泪……
  通过这样一堂美术课,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如何绘画拉手、拥抱动作,更体会了无穷的母爱。用教师最真实的人文情怀感染孩子,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充分感受到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真挚的爱。
  二、用人文精神转变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有益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为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这样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人文性的追求。
  美术作业的完成只是美术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还有绘画创意、手工制作、搜集资料、美术作品欣赏、设计应用等。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和第二课都是欣赏课,介绍的是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课前,我就布置孩子们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所以在课堂上,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情况我及时记录孩子们的表现,回答棒的孩子都加星。同时很多学生还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打印出来,或者带了百科全书来,我都一一把他们的表现记载在册。孩子们积极的态度就是一种转变。
  一年级小朋友都很喜欢绘画,可是提着一叠作业本,走进一年级教室时,真感到惶恐,他们中好多人在我指导了好多遍之后还是没有多大进步,孩子们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速度快的孩子整本作业本全完成了,而且画得又棒,于是我说:“请这些画得棒的小朋友帮帮那些来不及的小朋友,好吗?”大家都欢快地说:“好。”我立即给每个画得好的孩子安排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大家立即动起来,一起动手合作,还有的两个人一起商量如何画得更棒。一会工夫,孩子的作品就完成了。
  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更认真了,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课前搜集资料,孩子们的互动学习都是很好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展现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三、用人文精神评价学生
  首先,挖掘学生的人文表现。孩子们不断主动探索美术课程的学习,包括课外培训、自我购买书籍绘画等,只要老师发现的,都应该记录为对孩子美术学科的人文精神的评价。六(1)班有位绘画表现力不是很棒,线条和用色都不是很好的孩子。可是每一堂课,只有他坐得最端正,两手平放,两腿并拢,眼看前方。所以每次,我都不直接叫他名字,而是隐晦地说明理由表扬他。在他凝望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他的纯真态度。所以在期末总评中,我不但给予他优的评价,还发给了他两份奖状。如果给予孩子良的成绩,那么我会在美术作业本扉页“小画家”栏下写明原因,并且告知应该努力的方向。一些绘画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在扉页上我会给予大大的表扬和鼓励,希望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大画家”。
  其次,用鼓励的人文精神给作业打分。笔者的美术成绩记载册上给予学生的优有很多种类。优C表示创意佳;优J表示绘画进步;优M表示绘画很棒,但是速度很慢;优双星就是既画得细致又有创意;优R表示绘画的不是非常优异,但是学习态度却很认真。这都需要教师在平时课堂中不断挖掘孩子的特性,才能给出富有人文性的成绩。
  总之,美术学习过程胜于结果,快乐是最大的喜悦。我们要用人文精神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美术。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教学法受到极大关注,成为极其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为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运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理论分析和比较研究,介绍了问题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及优缺点,并重点介绍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应用,将问题教学法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呈现在读者面前。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理论介绍 不同年龄阶段 应用研究  一、引言  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机遇,这
摘 要: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残疾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强化生存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社会适应能力,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体现自我价值,是特教老师应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 综合素质培养  一、正确对待残疾学生  残疾学生接受科学合理的教育后,其能力一定能得到提升,残疾学生依旧具有
在教育的内容中,毫不夸张地说,德育处于教育的首位。因为品德是人的个性的核心部分,对人的心理发展起导向作用。而德育的基本功能就在于: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思想影响,引导他们的道德实践,培养他们的品德;它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功能,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大力提倡提高农村人口劳动力素质的背景下,对在校的农村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一、当前农村中学德育教
摘 要: 本文是作者根据短暂教学经验总结而成的,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让初中生爱上音乐课。  关键词: 魅力 兴趣 情感 舞台 音乐课  三年的教学生涯转眼即逝,作为新教师的我一直很苦恼:“为什么学生似乎总是不太喜欢音乐课?或者说为什么音乐课总是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认为:中学生本身处于“如花”的年龄段,既然是“花”,就应该让他们“肆无忌惮”地开放。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主科
自2002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对广大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因心理和精神导致的疾病高达一千万人以上,其中学生占26%,也有人认为已经十分严重,达到30%。因此,对